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低聲教育是家長給孩子最大的尊重嗎

低聲教育是家長給孩子最大的尊重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低聲教育?父母低聲教育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大嗎?家長能對孩子進行低聲教育嗎?低聲教育是對孩子的尊重嗎?接下來看看下文吧。

很多人在表達憤怒的時候,常常會不自覺地提高自己的聲音,嗓門越大的人憤怒值好像就越高,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常常會用怒喝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犯錯的憤怒,卻忽視了這樣的教育帶給孩子的傷害,敏儀媽媽曾經就成長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之中。

別讓你的高聲傷害孩子

上週末,我例行帶着敏寶和儀寶去超市進行大采購時遇到了一對母子,小男孩看起來和儀寶差不多大的樣子,因爲在超市中亂跑被媽媽給大聲責罵,然後小男孩就很委屈地哭了。

我看到其他顧客大多都是一副“熊孩子就應該這樣管”的表情,但是敏寶和儀寶反而和小男孩一樣不開心,特別是平時淘氣起來跟小男孩有得一拼的儀寶,顯得格外沉悶。

回家的路上,我問兩個孩子爲什麼不開心。

儀寶問我:

-“那個阿姨好凶啊,爲什麼她要罵那個小哥哥?”

我解釋是因爲那個小哥哥不聽話,在超市裏面亂跑,這樣不僅他會很危險,也會給其他客人造成危險,而且他一直不聽話,那個阿姨纔會這樣生氣。

敏寶這時候跟個小大人一樣嘆了口氣說:

-“唉,大人就是喜歡一生氣就罵人,根本不考慮我們的面子。”

敏儀媽媽這個時候就有些回答不上來了。

其實從一定角度上講,敏儀媽媽很能夠理解那位媽媽的心情,自己的孩子橫衝直撞,怎麼說都不聽,不罵一頓簡直沒有一個消停下來的時候,或許她也不想這樣對孩子,但除了這樣之外她可能也沒有什麼辦法讓孩子可以立竿見影地變得聽話。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忽視這樣的“高聲教育”帶給孩子的傷害。

敏儀媽媽曾經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原生家庭之中,父親每次生氣罵我的時候,聲音都會震得敏儀媽媽的耳邊一直會出現嗡嗡的聲音。

我記得小時候,只要我一聽到父親的怒喝聲,就會嚇得一顫,甚至走在路上,聽到別人大聲說話也會覺得有些害怕。但是經過多年的鍛鍊,我慢慢就可以從父親的聲音高度判斷他的憤怒等級,並且時不時用同樣的音量去跟他較勁。

低聲教育是家長給孩子最大的尊重嗎

有了孩子之後,我也常常將原生家庭的“高聲”帶到對孩子的教育中,敏寶小時候不小心打翻了東西,我就會用很大的聲音說:

-“怎麼回事?”

其實我只是簡單的一句詢問,但是敏寶卻被我嚇得戰戰兢兢,在那之後的挺長一段時間中,只要我提高聲音,敏寶就會立刻變乖。

但這不是孩子真的變乖了,而是因爲恐懼。

因爲孩子害怕我們大聲說話或是斥責他們,所以他們纔會變得乖巧,而這種“乖巧”其實就是我們父母在親手將孩子變得膽小。

每個被家長一吼就會變得聽話的孩子,他們心中都藏着對父母“聲音”的恐懼。當他們戰勝對“高聲教育”的恐懼,就會變得更加難以管教。

所以父母真正應該給孩子的應該是“低聲教育”,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是靠一時的威嚴和怒火“嚇”住孩子。

別讓憤怒模糊了問題

敏儀媽媽在被父親罵的時候,常常會被罵着罵着就忘記自己是爲什麼被罵的。當然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我自己教育孩子上面,有時候因爲太生氣了,導致我生完氣之後常常會忘記是爲什麼生氣,這樣一說好像有些搞笑,但卻時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不信我們可以一起回憶下,我們曾經和父母之間的爭吵,大多數人都可以清楚地記得父母說了哪些難聽的話,卻記不住到底爲什麼才吵架,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

高聲吼孩子會提高我們的憤怒值,使我們模糊了問題的焦點,反而是父母心平氣和地教育我們的時候,我們對錯誤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在《爸爸去哪兒》中,有這樣的一幕,陳小春因爲Jasper一直拿着喇叭玩而生氣,對孩子說話的聲音也不自主地提高了,然後越大聲就越憤怒,最後越走越快孩子因爲路不好走被遠遠落在後面,也讓他變得更加生氣。

最後Jasper在後面帶着哭腔跟爸爸喊到:

-“Can you stop angry now?”

當我們覺得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往往只顧着生氣和吼孩子,其實更加應該反思的是自己,我們是否有明確的告訴過孩子: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不應該這樣做。

敏寶小時候也像超市那個被媽媽罵哭的小男孩一樣調皮,他一個人常常就讓我忙得焦頭爛額,有時我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吼他,但我發現這樣並不能讓他明確他所犯的錯誤。他暫時的“變乖”並不是認識到,在超市亂跑本身是一個不正確的行爲。

延伸到生活中都很多孩子的錯誤都是這個道理:

爲什麼我的孩子總是犯一個錯誤,每次罵他都是“當時有效,過時無效”?

爲什麼孩子一定要罵了,纔會聽話?

爲什麼……因爲我們被憤怒模糊了問題,在吼孩子的時候只記得“高聲”表達自己的憤怒,不記得“低聲”告訴孩子ta到底犯了什麼錯,應該如何改正,怎樣纔是正確的。

低聲更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敏儀媽媽高三的時候班級裏面換了一位英語老師,這位女老師已經臨近退休的年紀了,本來已經決定不帶高三的班級,但是爲了拯救我們一班皮猴,還是接下了這個任務,她從來不在課堂上罵我們,也從來沒有怒喝這種方式來整頓過班級紀律,但奇怪的是,在她這種“低聲教育”模式下,我們的英語課反而非常安靜,大家都會很認真地聽講。

我將這歸於老師的人格魅力,我們在課堂上自發的安靜和專注,都是因爲這位老師自身“不怒自威”的氣質,所以她不需要罵或者吼我們,即便有些同學極度不聽話,她只要一個眼神飛過去就可以輕鬆讓我們意識到錯誤,解決問題。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去培養自己“不怒自威”的氣質來低聲教育孩子,更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因爲害怕被父母高聲責罵而暫時改變自己。

我和敏儀爸爸在經歷過對敏寶進行雙重怒吼教育之後,決定相互監督對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來改變孩子和自己。

當然一開始我們兩個時不時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會覺得孩子不吼一吼就不會聽話,也時常火冒三丈忘記要給孩子“留面子”這件事,但慢慢我們發現了低聲教育的好處。

首先是敏寶變成了一個小紳士的樣子,他很少像別的小男孩一樣調皮搗蛋,反而時常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因爲我和敏儀爸爸的“低聲教育”讓他覺得自己像一個大人一樣得到了尊重,所以也要像一個大人一樣,自尊心爆棚,跟我們的關係也更加親密,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小祕密。

我和敏儀爸將聲音放低之後,也發現兒子好像更願意跟我們講道理了,他不需要在分出多餘的經歷來對抗因我們吼他而產生的恐懼,而是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我們“低聲教育”的內容上。

原來這樣是不對的。

原來我這樣做會更好一點。

……

低聲教育改變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作爲父母的我們。

當家長學會放低聲音的同時,也是在將自己擺在了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尊重,也平息了自己的憤怒,能從一個更平和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錯誤,用更加公正的語言去指正。

我們用更加從容地態度去面對孩子,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環境,讓孩子可以更從容面對自己的人生。

孩子的改變應該都是出於真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害怕父母吼他們,一時地假裝。這纔是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方式。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