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最有利於寶寶成長的七大早教法

最有利於寶寶成長的七大早教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來說,寶寶早期教育的關鍵時期主要有:親子依戀敏感期、感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等。

最有利於寶寶成長的七大早教法

辦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早教也是要講究時機的,那麼寶寶的早教關鍵期有哪些呢?

寶寶早教關鍵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某一段生長時期,嬰兒對環境中某種特定的要素的感受性特別敏銳。如獲得滿足,嬰兒便可輕鬆地獲得某種能力。這是一個特殊的時 期,所以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同時還會對寶寶心靈、人格的發展產生影響。父母不要任寶寶自然發展,而應該充分利用寶寶的敏感期這一良機,積極地促進寶寶的發展。

親子依戀敏感期(O~2歲)。這是指父母與寶寶之間的依戀關係的培養。這種關係在媽媽懷孕後、產前就已經確立了,一直延續到寶寶2歲。在2歲前一直呈上升趨勢。這個敏感期裏寶寶與父母的依戀關係,對於寶寶的大腦發育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爲在寶寶信任感發育時,在大腦的語言、智力、感官和運動區域中,有上萬億個神經接點在這些區域裏形成,寶寶在依戀關係中得到的愛對寶寶日後的社會情感奠定了基礎。

感官敏感期(0~6歲)。寶寶從生下來,就可以靠自己的聽覺、視覺、味覺來感知這個世界。尤其在寶寶3歲前,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感官來獲得生活上的實踐經驗。父母可以在這一時期給寶寶創造鍛鍊感官發育的機會,用生活中各種能夠鍛鍊感官的事物、環境來挖掘和鍛鍊寶寶的感官發育,爲智力加分。

動作敏感期(0~6歲)。3歲之前,是寶寶大肌肉動作發育的敏感期。寶寶在此期間一直都是活潑好動的,父母要放開對寶寶的束縛,讓寶寶自己去爬、走、跑、跳,這也是鍛鍊寶寶肢體動作正確和熟練的最好方法。

語言敏感期(O~6歲)。從寶寶開始發音“自言自語”的時候,其實就代表着寶寶已經進入了語言敏感期。這個時期裏大腦主要準備學習語言,寶寶在自然狀態下會輕鬆地學會母語。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如果寶寶開始對地上的小蟲子、書上凸起的小樹皮、衣服上的小圖案產生了興趣,眼睛盯着用手動、摳,就代表着寶寶進入了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時期。父母這時可以讓寶寶盡情觀察這些小東西,也可以多找一些小的東西吸引寶寶,鍛鍊寶寶的觀察能力,促進智力發育。

早教成功的測評標準有哪些方面

早教成功的測評標準應該從寶寶的運動、語言表達、自我認知、生活交往、邏輯、情商等多方面進行測評。

寶寶發育最爲迅速的當屬肢體運動方面了,包括擡頭、翻身、爬行、坐立、站立、邁步、走路、跑、雙腿跳和單腿跳等粗大肢體運動,也包括用手指抓握和捏小東西、系鈕釦等精細動作。

語言表達包括髮出的聲音(比如哭)、聲調、單句、詞句、語句的組合等都屬於語言表達能力,寶寶先是從哭、發出“哦、啊”等簡單的音,發展到會說“媽媽、爸爸”“再見”等詞。

自我認知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觸覺、觀察力、模仿力、記憶力、理解力和思維能力等。

其中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是剛出生就帶來的能力,觀察力、模仿力、記憶力、理解力和思維能力是隨着生長髮育逐漸學會的。如隨着月齡的增長,寶寶逐漸能認出家人的臉、聲音等。

生活交際包括人際交往、社會適應性、獨立生活能力、情感和情緒、個性與性格、氣質等。寶寶對媽媽的依戀,對陌生人的牴觸,都是寶寶最初人際交往 的表現。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是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素質,有時情商要 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學家認爲,如果一個人性情不好,冷漠,孤僻,自負,不善與人交往,情緒不穩定等,那麼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功。因此情商的培養應該從小做起。

那麼什麼樣的方法才最有利於寶寶的成長呢?

第一,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境,這是知識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對環境做到能區別就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那個人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 桌面,這是椅子,那是牀;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機、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叔叔和阿姨很 多,但並不常見到+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裏的鱷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靠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感覺到環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會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給他帶來方便;火是燙的,最好遠遠躲開,但是控制在火爐裏,可以炒菜、燒開水;坐著汽車可以到公園,那你就不必走路這是孩子最初對環境的利用觀念。孩子認識環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這就是科學發明的起源。孩子對環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就非靠讀書不可了。孩子對他生活的環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幫助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第二,孩子需要學習語言,這是語言教育

嬰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

正常的孩子,不到6週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首選自然是國際語言--英語。精通英語可以擴大一個人的視野,提高一個人成就的上限。

學習英語顯然也和學習母語一樣重要和迫切!爲什麼說迫切呢?因爲語言是一種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學習,學習的效果愈好。晚學,不只是辛苦,而且很 難學好。還有,對幼年孩子來說,同時學習多種語言,不會互相干擾。對孩子來說,每一種語言都是外來語。另外,孩子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是遊戲,不是功課。

第三,孩子需要發展想象世界,這是創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覺得寂寞,爲什麼?因爲他覺得玩具是有生命的,他認爲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孩子讀童話故 事,或者聽大人講故事,他很快融入情節中,故事裏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話故事對孩子來說,不是幻想,是真實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實。孩子從幻想遊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

幻想對孩子的長大有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類的夢想。幻想是創作和發明的開始。反應遲鈍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勵。爲什麼有些大人會被覺得 單調、乏味?很簡單,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爲少聽少讀童話故事,而狹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長大成人後,自然顯得較少創意,讓人感到他單調而乏味。顯而易見的,多讀童話故事,可豐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強孩子的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學習做做事,這是品格教育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 相反的,不會做人做事的,他難過,別人也難過。和自己相處困難嗎?當然,許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不但討厭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得好也不容易。動作、說話少考慮別人,多考慮自己的,在大人世界裏處處可見。

這種人也許不討厭自己,但是別人肯定討厭他。和環境相處得好更不容易。因爲環境有所抱怨的話,不會馬上反應,不會馬上給你臉色。

當你發現環境不高興的時候,你差不多沒有時間後悔了。隨便丟垃圾袋,隨便砍掉一棵樹,不節省用水,不節省用電,不節省用紙……都是和環境作對的 行爲。人和人在一起,遊戲或者工作,都不免有衝突。什麼時候堅持己見,什麼時候讓步,怎樣讓步,讓多少,這是很難的決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純粹只是一個人 的,不妨埋頭苦幹。不理別人。但是一牽涉到別人,你就要考慮別人怎麼想、怎麼講。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難的地方。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

第五,孩子需要認識人生,這是生涯教育

孩子要長大,最後要成爲能獨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時候,多認識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學上的考慮,而是實際上的需要。“我長大要做什麼?”這一個問題並不困擾著孩子,孩子認識人生,是從看電視卡通和電視連續劇,講故事和連環漫畫開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麗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認同並想模仿的對象,而主角的冒險經歷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體驗的生活。

孩子上了學校,課本上的大人物,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將軍、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政治家是他們另一個並想模仿的對象。

當孩子嚮往的目標鎖定於有限的幾種之後,對他自己,挫折將多於鼓勵。顯然,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所謂“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意思。尊重別人的選擇,努力於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認識廣泛的人才有這樣胸襟。

第六,孩子需要培養智慧,這是思想教育

有人累積了許多經驗,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教訓;有人讀了許多書,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心得,有人獲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斷;有人現象 呈現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義,這種人,我們便說他缺乏智慧。什麼是智慧?智慧,簡單說,就是創造新東西,創造新觀點的能力。他不但比別人能更快從現象中、消息中、知識中、經驗中讀出不同的意義,而且能從中發展出新的技術、新的發明、新的作品、新的觀念。

創意是智慧的表達。許多人認爲智慧是天賦。

不錯,有一些人的確比另一些人有創意而被認爲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還是靠後天訓練來的。和語言的能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小:指導孩子怎樣觀察事物;和別人有不同的發現、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

更進一步訓練他非難別人的和自己的觀點,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後引導他試著發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訓練孩子的智慧,當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難:孩子小小的發現小小的發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第七,孩子需要培養幽默感,這是氣質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會說調皮話的人,會說笑話的人,善於諷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這些雖然和幽默感沾上邊。但是還是不能正確地說明什麼是幽默感。

什麼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復寧靜的能力;幽默感對一個人的作用,很象彈簧對汽車和飛機的作用,汽車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駛,上下震動不會過於劇烈。飛機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安穩著陸,不致摔壞。幽默感不管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潤滑劑。當你沮喪於或狂熱於某些事情上的時候,幽默感將平撫你的情緒,而回到平日的寧靜。

和有幽默感的人相處,富於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覺,他的智慧放出來的,是清風,不是薰風,是清泉,不是是烈灑;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傷、太悲觀,也不叫你太興奮、太樂觀。幽默感是一個人最高尚的氣質,是一個人人生最高的境界。這種氣質怎樣培養呢?和培養智慧一樣,可以從訓練得來。從小訓練,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是訓練的內容。

幽默感是人生態度,所以必須從小訓練,嚴肅緊張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也一樣嚴肅緊張。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個人氣質形成後是很難改變的。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目的在於把幽默感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並內化成孩子的氣質。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