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寶入園,怎麼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第一次分離?

寶寶入園,怎麼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第一次分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這幾天,大家都在談論孩子入學的問題。

特別是面對孩子第一次入園。

父母甚至比孩子還要緊張。

爲什麼有的孩子能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

而有的孩子卻被分離焦慮包圍着,久久難以適應呢?

這常常跟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有關。

從孩子出生開始。

他們的內心就一直在接收父母給予的愛和心理養料。

這樣的愛不是我給你吃,給你穿,照顧好你一日三餐,讓你不生病,能夠健康的成長就是愛。

單單隻有這樣的愛是不夠的。

寶寶入園,怎麼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第一次分離?

2、還記得前幾天帶兒子去醫院做入園體檢。

我提前告訴了他,“會抽血哦!你怕不怕?”

“我不怕,但是痛不痛?”

“有一點痛,就像被針紮了一下,不過一下子就過去了。”

然後他信心滿滿地去排隊。

前面有兩個小女孩站在那排着,而一個小男孩在爸爸的懷裏等着抽血。

他一直在哭着問媽媽“痛不痛?”

“不痛,寶寶閉上眼睛。”

“這是什麼,媽媽?“他指着針管。

媽媽也不好說什麼了。

他就一直在哭着。

旁邊一個小女孩就說:“要堅強!”

這時倒是讓大家都笑了。

都在問自己的寶寶“你是不是夠堅強呢?”

我也看看兒子,“你是男子漢,是不是也會堅強。”

他舉了舉手臂,已經迫不及待想展示自己的勇敢。

那個小女孩是真的勇敢,但是也會緊張。

因爲一緊張血管就收縮找不到,護士一直在找,差不多用了1分鐘,針一直在皮膚裏。

後來孩子可能放鬆了一點,順利地抽血了。

當兒子把自己的手臂伸過去的時候,沒有抗拒。

但我能感覺到他小小的身體明顯地緊張。

抽到中途的時候,他也眉頭緊鎖,發出唉呀呀的叫聲。

但是沒有哭出來。

我問他是不是想哭?

他說因爲有點疼,不過沒事了。

從這個小小的抽血中,就能看到每個孩子不同的狀態。

也能看到相同的心理狀態。

他們都會感覺到疼,也會感到緊張。

但是有的孩子會控制情緒,沒有哭泣。

而有的孩子情緒是崩潰的,全程是哭過來的。

而對情緒的控制,往往體現一個孩子的心理成熟程度。

寶寶入園,怎麼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第一次分離? 第2張

3、孩子第一次入學,也都會感到焦慮和緊張。

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會有一次入學分離焦慮。

父母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不要責備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特例。

分離焦慮的定義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其實這個從孩子很少的時候就存在了。

只是在入學的時候強度更大,很多之前就存在的心理缺失集中爆發了。

要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答案不是此時此刻的努力。

而看孩子在分離前的歲月裏,心理是不是得到了足夠的養料,內心是不是足夠安全?

大部分孩子從七八個月起,就會明顯表現出這種分離焦慮,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比如剛剛出生的孩子,是一刻也離不開父母的。

他們會通過哭聲來喚起父母的關注,因爲父母在身邊能保證他的安全。

而到了嬰兒時期,孩子在6個月的時候會感覺:我和媽媽是一體的,我和媽媽是一個人。媽媽是嬰兒的鏡子,孩子從媽媽的眼睛裏看見自己的存在,孩子被真正看見了。

而且他們相信父母一去就不會回來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房間裏,一刻也不能讓照料者離開自己的眼。

因爲他覺得那個從門後消失的人就真的消失了,會感到害怕。

所以孩子要求陪伴和抱持。

在0歲——2歲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

在孩子剛出生的一年中,非常脆弱,幾乎完全依賴成人的照顧。

如果在這一時期母親能夠恰到好處地滿足幼兒的需要,讓孩子感覺慈愛溫暖。

幼兒覺得自己有所依賴,不必擔心母親會離開自己,失去照顧,他就會形成埃裏克森所說的“基本信任感”。

很多人沒有安全感的原因就是嬰幼兒時期沒有形成“基本信任感”。

所以到了分離的時候,表現出強烈地反應。

寶寶入園,怎麼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第一次分離? 第3張

4、幼兒從家庭邁入學校,特別是第一次入園,環境會有巨大的改變,被稱爲"心理斷乳期"。

很多孩子在這一個階段出現過激的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

剛入園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等等。

有時是不願意去學校,也不願意跟其他的小朋友交往,有的甚至持續數年之久。

如果錯過了之前的安全感培養期,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基本信任感。

還有什麼辦法彌補呢?

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

爸媽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對孩子忽視了?

特別是看看是不是沒有關注孩子的內心,只是給他物質的保證?

請給孩子足夠多的時間陪伴,特別是一些高質量的陪伴:比如陪孩子一起讀故事書;一起去跑一次步或者運動;一起玩一個玩具。

關鍵是一起做,而不是孩子在做孩子的,你在邊上做自己的。

有的父母說爲了讓孩子獨立,才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帶,這樣就不依賴媽媽了。

甚至1歲多就送到託兒所,說能讓孩子更獨立。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往往被老人寵溺,更加難以獨立。

或者在託兒所得到了照料,卻失去了內心的安全感。

孩子和媽媽總是分離的,媽媽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親子關係非常不穩固,那對孩子的影響就很大,愛的匱乏感便很嚴重。

一個人如果內心充滿愛的匱乏感,如果沒有獲得療愈,那無論他長到多大都在找媽媽的愛。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走上獨立。

父母的關注和親密的愛,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兩個關鍵。

孩子需要積極地關注。

“當我不開心時,我會感到難過。我的情緒需要有人看到,不管我的目的如何,我首先希望有人關注到我的情緒,而不是忽視和打擊。”

這樣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被父母關注重視的。

所以有時候兒子一臉的難過地帶着他的玩具找到我說:“爸爸,我的這個輪子掉了。”

其實這個時候他只是希望我能響應他的感受。

“你是不是覺得不開心,要不爸爸給你修修。”

不管再忙都要重視孩子的問題,因爲那是他們眼裏的大事。

“好的!”這時候兒子馬上就高興了起來,等着我鼓搗。

就算修不好,孩子也不會難過了,因爲父母感受到了他的情緒,並且積極地幫助了他,而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很多時候要的不多,僅僅是父母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個擁抱。

或者摸摸頭、拍拍肩膀也好呀。

讓孩子被關注,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愛和理解,而不是冷漠和忽視。

親密的愛會爲孩子的成長提供安全的基地,他會信任父母的話。

當父母告訴他,“下午5點我會來接你回家。”

孩子就會相信父母說的話,安心地融入學校,等待父母的到來。

讓孩子體會到這種不離不棄的關係,自己不是孤單的,而且不會被拋棄,感覺周邊的世界是安全而穩定的。

這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核心。

寶寶入園,怎麼樣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第一次分離? 第4張

5、我們期待孩子擁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善良、包容、勇敢、自信、獨立、有耐心。

這都建立在一個被愛着、被尊重着的個體之上。

每一個孩子都要走過一段這樣特別的路:

從絕對依賴、相對依賴到邁向獨立。

而我們要做的是,每一個階段,都在孩子身邊,做個守望者。

一首小詩送給每個入學的孩子,也送給即將入園的小小魚:

《獨立之路》

寶貝

我知道,總有一天,要面對你離去的背影

即使我在心中已彩排無數次

那一天,我還是跟你一樣緊張

我堅定地說:“去吧,去吧”

因爲我會一直在

我可能不在你的身邊

卻在你舉手投足間看到我

你回頭看我,我在

你需要我,我在

你徑直往前飛奔,我遠遠地望着你

你害怕的不敢向前,我陪着你

你若想做遠航的船兒

我就做你歸來休憩的港灣

這是你的獨立之路

也是我的成長之路呀

寶貝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