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學會得體地退出,是每個中國父母的必修課

學會得體地退出,是每個中國父母的必修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會得體地退出,是每個中國父母的必修課,作爲父母不可能一直管着孩子保護孩子,隨着孩子年齡的成長,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裝修新房,找了兩個師傅過來卸沙。他們幹活時,我就在一旁幫忙,時而跟他們攀談幾句。

他們問我,孩子多大了?男孩還是女孩?我說,一兒一女。女兒十二了,兒子剛八歲。

他們就不無羨慕地說,女兒好啊,現在的兒子都沒閨女貼心。

緊接着其中一個嘆了一口氣,說:生兒子真不划算,婚一結就被媳婦拐跑了。買了好吃的不拿給父母,就知道往媳婦房裏拎,還不如女兒,逢年過節能來看看你,帶來好吃的也是先放到父母房裏。

我假聲附和:對對對,沒娶媳婦前都是爸媽的乖寶寶,結完婚就忘了娘,祖祖輩輩都是打這麼過來的。

他們大窘,立刻轉移話題去說別的事。

我在心裏暗歎一聲,轉身也去忙其他事。

中國的父母,常常混淆一個概念。愛和孝之間,總是剝離不出一個順序來。

他們理所應當地認爲,孩子應該時刻圍繞在自己身邊,子女如此,孫輩亦然。

若是發現孩子有一點點想要逃離之心,他們就會大驚失色。責怪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是他們的常態。

讓他們時常感到不忿的,並不是兒子成立小家庭這件事,而是兒子在成立了小家後,將另一個陌生女人,看得比他們自己更重要。

無法容忍兒子情感上的背叛,纔是父母動怒的真正原因。

幾年前,一部《雙面膠》火遍熒屏,將中國家庭的婆媳矛盾推到極致。

劇中的上海姑娘麗娟,和東北小夥亞平,原本可以在大城市幸福地過完一生,卻因爲婆婆的到來,讓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小家庭危機四伏。

亞平媽認爲兒子在家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於是堅持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改造兒媳婦,雖屢屢受挫,卻樂此不疲。而麗娟接受的卻是80後的擇偶觀念和生活標準。兩個有着獨立人格的人,都選擇不向對方妥協,磨擦不斷,戰火迅速升級。

而作爲兒子和丈夫,亞平又沒有能力去平衡母親和妻子間的關係。長期被二人夾擊的痛苦,加上最後母親的慫恿,他終於失手掐死妻子,導致了無法挽回的結果

據說這個故事,是根據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生在上海的一個真實案件改編。之所以在讀者和觀衆中引起強烈反響,並不是因爲結局的慘烈,而是劇中有太多故事情節,幾乎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它就像是一面鏡子,照亮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不堪。

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峯老師曾經說過,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學會得體地退出,是每個中國父母的必修課

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如果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兩種最糟糕的情況

(1)糟糕的婆媳關係;

(2)嚴重的戀子情結。

幾乎每一箇中國式的家庭悲劇中,都有一個手伸得過長的婆婆,和一個角色失位的丈夫。

這樣的家庭中,男人常容易將自己置身事外,認爲這單純是母親和妻子之間的矛盾,兩頭和稀泥。或認爲妻子不夠孝順老人,或認爲父母多事,卻又無法頂着不孝的罪名責怪母親。

時日漸久,妻子壓抑在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多,矛盾更加升級,逐漸演變到不可收拾。

幾日前,一位網友告訴我,她的好友離婚了。原因是婆婆晚上洗澡時,經常赤條條地從客廳走過,拒絕兒媳爲她搓背的好意,堅持要兒子去洗澡間幫自己。

這件事,直接刷新我的三觀。

一直只知道中國的父母做不到斷、舍、離,卻沒想到已經離譜到開始挑戰倫理。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

想起看過的一組漫畫,丈夫跟母親關係親密,做妻子的備受冷落,於是坐在角落裏偷偷抹淚。

三歲的兒子走過來,替媽媽擦着眼淚說:媽媽別哭,我來保護你。

媽媽很欣慰,於是將所有精力放在兒子身上。

兒子長大後,娶妻生子,因爲看不得母親落寞的背影,覺得自己對妻子好就是背叛母親,所以待母親比對妻子更好。

妻子不明所以,坐在角落偷偷掉淚。

三歲的兒子走過來,拉着媽媽的手說:媽媽別哭,我來保護你。

媽媽大爲感動,又將心力傾注在兒子身上。

漫畫比較長,但主題只有一個:不健康的親子關係會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幾代人的心理健康。催生一個又一個家庭悲劇,可怕的是我們還不自知。

常有人感嘆,我兒子被媳婦教壞了,有了好吃的都不第一個拿給我!

兒子真是個白眼狼,回到家總是呆在媳婦房裏!

他們在說這個話的時候大概都忘了,事情本就該如此,夫妻關係,纔是家中的No.1。

我兒子真可憐,回家了還得給媳婦端茶遞水!

其實在他們眼裏受苦受難的兒子,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處理夫妻關係。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站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必須明白,孩子不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們藉助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上,只是想成就一段緣分。我們在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後,必須學會分離,這纔是爲人父母最厚重的愛。

學會得體地退出,是爲人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