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的這些行爲值得家長們重視起來

孩子的這些行爲值得家長們重視起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家長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但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需要家長們時常與孩子溝通。那麼要是瞭解到孩子出現了這幾種情況,家長們應該重視起來。

明顯的性格轉變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一階段之前,一直表現的十分要強,很少哭泣。可最近的一段時間突然轉變爲了一名愛哭的“鼻涕蟲”,比如他會因爲不想吃飯而哭泣,不想去學校而哭泣,吃不到喜歡的東西急哭,穿衣服時愁哭,甚至會因爲父母沒有搭理自己而哭泣。

這些明顯的性格轉變,可能說明孩子內心已經開始惆悵生活,開始厭煩日復一日的重複,開始焦慮不安。家長要及時改變養育方式,給孩子嘗試新鮮感,緩解他們的不安和哭泣。

對父母命令的抗拒

但孩子開始對父母的指令愛答不理,有時候甚至刻意氣父母,比如每晚睡覺時,都不肯安穩的躺着,總會跳起來甚至在地上到處亂跑,家長一晚上因爲睡覺這樣簡單的事情總會被折騰七八遭,原因就是孩子的不配合和抗拒。哪怕最後,孩子不亂跑也會躺在牀上自言自語,知道疲憊拖垮了自己,自然入眠家長才能放心入睡。

這種行爲上的抗拒,說明孩子開始厭煩家長的嘮叨和指示,他們開始嘗試小反抗來激起父母的怒火,他們開始缺乏安全感,並開始挑戰父母的權威,這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發火,當他表現得特別抗拒的時候,不如轉變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多陪孩子一段時間,讓他慢慢熟悉父母,產生依戀,慢慢就會好轉。

孩子的這些行爲值得家長們重視起來

“病痛”增多

可能孩子在某一個年齡段,會整日纏着媽媽說自己難受,一會耳朵疼,一會牙疼,一會腿疼,總之孩子會說自己渾身上下都不舒服。而當家長去認真檢查後,卻並未發現異常,家長會認爲孩子在“裝病”,其實孩子確實病了,卻不是身體,而是心理。

這是孩子內心不安焦慮的表現,他們渴望通過訴說自己的病痛去獲得媽媽的關注和愛護,他們此刻最需要媽媽的懷抱和安慰,這是一個階段,很多孩子都會有。家長切勿因爲孩子的“撒謊”而指責孩子,也切勿置之不理。

玩具的依賴感增強

孩子喜愛玩具是正常的,可當某一件玩具孩子異常喜愛甚至從不放手,晚上睡覺也要摟着抱着,那說明孩子已經把自己的心寄託在了玩具上,而不是父母身上,他們的焦慮需要通過玩具來舒緩,安全感也需要通過玩具的“陪伴”來緩解。

孩子有這樣的行爲,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多帶孩子外出玩耍,慢慢的戒掉玩具的癮,讓母愛父愛來代替玩具的陪伴,尤其是那些日夜摟着玩具睡覺的孩子,如果長時間如此會變得內向,自卑,甚至自閉。

各位家長,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嗎?你是怎麼解決處理的?有沒有發現孩子在玩耍過程意外的“心靈丟失”?如果有就要抓緊應對了,尤其是5-6歲的孩子,最容易出現這些情況!別不當回事!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