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和奶奶親不和爸媽親怎麼回事

孩子和奶奶親不和爸媽親怎麼回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女兒現在1歲多了,感覺都不認識我了,在她的記憶裏都不知道爸爸媽媽是誰,和爺爺奶奶好親的,爲什麼會這樣呢?孩子和奶奶親不和爸媽親怎麼回事呀?一起來看看吧!

小娟一早起來心裏有些酸酸的。自己2歲多的女兒昨天半夜醒來又哭着要去找奶奶睡覺。

想來她也是有些後悔,女兒6個多月以後,她就開始上班了,經常加班的她一回到家孩子都已經由奶奶安撫睡着了。

白天沒有時間陪女兒,晚上回家後女兒又睡着了。怕把孩子驚醒,小娟索性就由着女兒和奶奶一直睡一起。週六週末有時間再帶孩子一起出去玩,彌補下平日裏的空缺。

最初小娟是感到輕鬆的,畢竟夜裏可以安心地睡着了,不用繃着一根弦應對女兒可能出現的夜醒。

真正讓她感受女兒和自己的疏遠,是在上個月。當時孩子感染了EB病毒,反覆高燒,一直都很虛弱,整個人都蔫兒蔫兒的。

然而,令小娟意外的是,在孩子最脆弱的時候需要的卻不是媽媽的懷抱,而是一直粘着奶奶!那一刻,小娟終於察覺到無形中,孩子已經不再和自己那麼親近了。

“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和奶奶更親,卻不和自己親了?”小娟心裏開始反思這個問題。

無獨有偶,她還發現,女兒也格外地和自家小姑子親。小姑子每週末一回孃家,小女兒就會特別開心地跑過去抱住她,和她撒嬌;有時候還沒到週末就會開始問說小姑子什麼時候回家,說她想姑姑了。

可是,作爲媽媽的小娟,卻好像很少聽到過女兒說想自己。甚至有一次,在和女兒互動中,問女兒長大想做什麼的時候,女兒脫口而出說:想做姑姑。這些都讓小娟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自己在孩子的心裏,是不是越來越沒有地位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孩子和奶奶親不和爸媽親怎麼回事

其實,原因只有兩個字:陪伴!

孩子的世界裏非常純粹,只要誰對他好,對他更關心,他就會更和誰親。在幼小的年紀裏,他們最缺的就是陪伴。

於是,很簡單,誰的高品質陪伴更多,他就會和誰更親。不要以爲孩子什麼都不懂,在他們的心裏對親疏關係也是有排序的。

經常陪着睡覺,能與孩子更親近

對寶寶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從小跟着媽媽睡。寶寶出生後在媽媽周圍能感覺到胎兒時期熟悉的氣息,這能幫助孩子重新獲得安全感。

尤其是在晚上睡覺,是心理防線最低的時候,在媽媽身邊能夠充分消除寶寶內心的不安與恐懼。

反之,比如小娟的女兒在奶奶的長時間陪伴下,不管是體感還是體味,寶寶最熟悉的已經發生變化,她的安全感已經轉移到了老人家身上,併產生了依賴,自然在寶寶心中的排序就會升高。

陪孩子好好玩耍,也可以更好地親近孩子

小娟後來問過小姑子,爲什麼女兒從小都和她很親近。小姑子不假思索地問答:“每次見到她,我就切換到小朋友模式,陪她玩,我們一起都玩得很開心呀!”

隨着感官功能逐漸發展,寶寶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小小年紀的他們變得好動,通過“玩”來認識這個世界,也在玩的過程中長大,玩就是他們最大的生活主題。

經常跟孩子一起玩,把孩子當成朋友相處,會增加孩子跟自己的共同語言,讓孩子感覺到彼此之間有共同的愛好,當然孩子容易記住自己,跟自己更親暱了。

我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論是大人還是幼兒,我們的心中有桿秤:高質量的陪伴,是培養感情的重要一環。

無論是陪睡、陪玩,還是其他的陪伴方法,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在於這些生活細節的累積。

爸爸媽媽們,放下手機、放下工作、放下繁瑣的世事,真正的陪伴不一定是要長時間的相處,而是哪怕只是睡前十分鐘的一次交流,認真地關注眼前的孩子,真誠地接納和讚賞,全心地融入他的世界。當孩子重新感受到你真誠的關愛時,你才能走進了孩子的心。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