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娛樂明星 > 朕知道了:臺北故宮“朕知道了”紙膠帶受網友熱捧

朕知道了:臺北故宮“朕知道了”紙膠帶受網友熱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臺北故宮推出的、以康熙硃批“朕知道了”設計的紙膠帶,引起兩岸網友瘋狂討論及購買。泱泱故宮能有如此新奇而頑皮的創意,怕是當年稟告給康熙,他也會略有遲疑地沉吟一聲:“朕知道了”。

朕知道了:臺北故宮“朕知道了”紙膠帶受網友熱捧

日前,臺北故宮推出的、以康熙硃批“朕知道了”設計的紙膠帶,引起兩岸網友瘋狂討論及購買。泱泱故宮能有如此新奇而頑皮的創意,怕是當年稟告給康熙,他也會略有遲疑地沉吟一聲:“朕知道了”。不管康熙會怎麼想,反正臺北故宮的此舉成功地接上了現代人的地氣,舊朝奏摺裏那沉埋的文字突然間就被喚醒了生命,這樣的“穿越”對於頻頻告危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是一件好事,只是,其中的接引頗要費一番巧思。

一直以來,臺北故宮的一些紀念品憑藉其獨創和精緻在大陸游客中口碑甚佳,如今新推出的皇帝硃批紙膠帶更是“穩準狠”地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理,既有文化歷史感,又能在實用的基礎上幽人一默,想想這霸氣的“墨寶”黏貼在任何紙張或禮盒之上時,那封存之物立刻就有了歲月的色澤,又會因皇上的“一筆參與”而身價倍增,難怪網友瘋轉,直呼“要收藏”。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頗令各方有志之人嘆息與焦急,但是,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的走紅,足以讓人們知道中國的古老文化與年輕人之間並非遠隔光陰的兩岸難以跨越,文化的傳承要從打動人心開始,雖然一些文化創意的產品在這種歷史傳承中的力量非常微小,而且難免帶着商業的印記,但是,這樣的星星之火恰恰更能照亮社會文化風氣的細節,更能驗證創意者本身對於傳統文化是否有着真摯的瞭解與熱愛。還是以該款膠帶紙爲例,其想法來源於院長馮明珠於2005年策劃的“知道了:硃批奏摺展”,該展導覽手冊由當時任研究員的馮明珠執筆主編,目前已再版九次,封面即印有康熙皇帝滿漢文硃批真跡“知道了”。也就是說,這款膠帶紙其實是作爲臺北故宮奏摺展的“後產品”而呈現的,具有文化“研發”的基礎,非此沉澱和嚴謹,恐怕也難以有如今的流行之勢。

再看大陸一些文化紀念品,僅僅有着“到此一遊”的“短視”功能,帽子、T恤、絹人、扇子、刺繡、鑰匙扣、圖冊,多年來千篇一律、做工粗糙,而且從形式到內容都缺少地域特色和藝術魅力。說小了,這是缺少創意,敷衍了事;往大了說,這是在糟蹋傳統文化,毀掉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品味。

其實,咱這邊的故宮也一直試圖放下身段,儘量拉近與民衆的距離,但終難脫“嚴肅端莊”。臺北故宮就活潑多了,爲了讓新款的膠帶迅速“揚名”,臺北故宮在知名社交網站的粉絲團貼出照片,這樣的親和與主動,讓臺北故宮彷彿是一個能夠時刻穿越時空的“老頑童”,被收藏古董們不僅有前世,也有今生,能夠去更廣泛地結交四方朋友,而不只是對昔日繁華念念不忘的刻板遺老。

當然,這也需要一種互動,臺北市民隨時可以享受物美價廉的票價,帶着孩子去故宮裏靜靜閱覽,歷史故宮就是他們的課堂;而北京的故宮幾乎是旅行團的天下,那真是急急地一瞥,“知道了”然後就走了,此情無可追憶,文化產品上自然也就難免浮着一層潦草。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