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寶寶出生後,夫妻關係將如何改變?

寶寶出生後,夫妻關係將如何改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了孩子以後,夫妻相處的時間就不再是單獨的兩個人,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到孩子,那麼寶寶出生後,夫妻關係將如何改變?

生了孩子以後,夫妻相處的時間就不再是單獨的兩個人,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到孩子,那麼寶寶出生後,夫妻關係將如何改變?

寶寶出生後,新手媽咪要忙許多育兒大小事,包括學着餵奶、觀察孩子是不是餓了、寶寶爲什麼事情哭……此時,若不用心把另一半納爲育兒盟友,很容易因爲意見分歧或覺得老公幫倒忙,以致影響夫妻關係。

共同面對角色轉變

懷孕的日子裏,生理上的種種變化都在提醒着媽咪:你的肚子裏有小寶寶喔!這正是女性必須提前做好“我要當媽媽了”的準備。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庭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林如萍教授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夫妻倆就必須開始一起規劃寶寶出生後的各種相關問題,如工作、家務、育兒、經濟等。爲了共同的目標進行討論、做決定,等到真正從“2個人”變成“我們3個”的時候,才能減少意見不和、爭吵與磨擦,順利地共同承擔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

建議,孕媽咪可試着請先生陪同參與每一次產檢,讓他能夠了解胎兒在各個時期的變化,知道自己捧在手心上疼的老婆,正爲了保護兩人愛的結晶而承受着不適與辛苦。兩人一起吸收育兒知識、感受胎動、挑選嬰兒用品等,讓夫妻共同面對懷孕這件事,一塊經歷成爲父母的角色轉換過程。

寶寶出生後,夫妻關係將如何改變?

制定共同藍圖·減少衝突

小時候寫作文,幾乎每個人都寫過“我的夢想”這個題目,我們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期待與想象,就像兩人決定攜手共度一生時,對於婚後生活一定要有部分共識,併爲了達成共同目標一起努力着。林如萍教授指出,我們經常會爲某一次旅遊,規劃路線、訂飯店、找餐廳,爲的就是讓旅途能夠符合自己內心的期望!同樣地,人生旅途這麼長,當然也需要計劃,雖然人們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若沒有計劃,面對變化所造成的衝擊與傷害相較會更大。

林如萍教授表示,曾有研究指出夫妻間有了孩子,一定會產生問題,衝突也不會少。但從懷孕開始與另一半討論孩子出生後的種種,例如想要過什麼樣的親子生活?孩子還小的時候,要找保姆或請家人幫忙帶?是否需要一方暫時放下工作,全心照顧寶寶?甚至是孩子幾歲要開始上學等,這些尚未發生的事,若能預先通過共同討論並作出決定,有了孩子後再依照現況調整,很多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難以解決,以致影響家庭和諧。

多聽少說·理性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瞭解彼此的重要橋樑,尤其當雙方關係緊張時,更應好好把握有效的溝通原則。林如萍教授以夫妻在育兒生活中常見的分歧爲例,提出以下3項溝通原則:

多聽·理解彼此的期待

從小生活在不同家庭及教育環境的兩個人,因爲愛而踏入婚姻,婚姻並不僅是愛的果實,還是另一段人生新的開始,所以必須學習新的事物,當兩人世界變爲三人或四人的時候,更要用心經營。當新生命悄然來到,兩人不妨先了解彼此的成長與教育環境以及父母的教養方式,想一想有哪些是記憶裏最深刻、最溫暖、最想延續下去的部分。例如先生對家庭最溫暖的記憶是規律性的生活,不管發生任何事,媽媽總是會在早上7點準備好早餐,晚上6點全家人一起吃飯,8點坐在客廳看電視,家人間的關係非常緊密。

林如萍教授說明,這其實就表明丈夫非常期望與自己的太太、孩子建立的家,能夠有規律的作息與良好的家庭凝聚力。但是,太太對家庭不一定有相同的期望!所以多聽、多瞭解雙方的想法,越能精準找出適合家庭的運作模式。

具體化

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說出口,會有所差異,當然,聽的人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如何具體表達意見相當重要。林如萍教授指出,兩人結婚前會開始討論婚後住在哪裏、要不要安排蜜月旅行等問題,孩子出生前,當然也要開始規劃嬰兒牀要放在哪裏、要不要請育嬰假、誰能幫忙帶孩子等事宜,將具體的情境和任務講明並提出討論,纔能有效解決每一件事。

就事論事

多聽並且將溝通目的具體化後,最重要的一點還有就事論事。林如萍教授用“麪包”來舉例說明夫妻間常發生的問題。孩子出生後,兩人決定維持雙薪模式,找保姆照顧小孩,保姆費誰出這件事就是非常具體的問題。當太太向先生提出,兩人收入無法同時負擔房貸、生活開銷和保姆費時,如果先生回答:“你要不買網拍就可以了!”那麼就很容易因此引發互相攻擊的溝通模式。

林如萍教授說明,先生的回答明顯離題,這時候太太可能會反問:“你的意思是說我有些零用錢必須轉移用途嗎?那你的呢?”錢可以解決的問題相對具體,錢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更多的協商。

育兒需要練習與熟悉

每個孩子天生氣質不同,器官發育成熟度也會有所差異,書本上的知識或他人經驗談無法和親身帶養相提並論,照顧者必須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一次次的練習中,漸漸與孩子培養出默契,熟悉照顧孩子的方式。

林如萍教授指出,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爸爸不會照顧孩子或是不願意照顧孩子,而是他根本沒有足夠的機會可以練習。她舉例說明,有些新手爸爸在寶寶滿月了後還不太熟悉怎麼抱寶寶,是因爲在這一個月內,多數的親朋好友都會帶着祝福登門拜訪,除了媽媽哺乳的時間,人人搶着抱,爸爸真的有可能因爲沒機會抱到寶寶而“不會抱”。

當媽媽將育兒的工作交到爸爸手上的那一刻,發現老公竟然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清楚,自然會感到不快。但造成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爲自己愛護孩子心切,不曾放手讓老公獨立照顧孩子,剝奪父子認識彼此的機會。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