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0~12歲孩子的害怕清單

0~12歲孩子的害怕清單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科普文,說的是「各年齡段孩子的害怕清單」。其中有一些點,比如,寶寶會害怕自己拉出的便便;會擔心入室盜竊的小偷與牀底下的怪物交朋友來謀害自己……很多媽媽看了都覺得不可思議:孩子怎麼會怕這個?!

你家孩子有害怕的東西嗎?

一起來看看吧,其中可能藏着孩子心理健康和幸福成長的祕密。

0~2 歲

怕大的噪音,尤其是突然的大噪音(比如,暴風雨、吸塵器、攪拌器、吹風機、煙花、氣球爆裂、警報器、馬桶沖水等的聲音)

怕與你分開(失去身體、視覺和聽覺的接觸,以及分開)

怕陌生人

怕穿特殊服裝或戴面具的人

怕蟲子、狗、鳥等動物以及體型龐大的動物

怕便便(那可是自己拉的)

怕洗澡(擔心浴缸排水會把自己被吸進去)

怕任何超出其預測和控制能力的東西(可預測性會給孩子一種控制感,任何不受控制的東西都會讓孩子焦慮不安,比如,他想要一塊餅乾,而你掰成兩半給他,他可能就會大哭)

0~12歲孩子的害怕清單

3~6 歲

怕與你分開(也怕父母分開)

怕動物(與之前相比,對不可預測的生物,孩子會多出一些奇妙的想法,比如,它可能會抓我的眼睛,會咬我手指等)

怕怪物、鬼魂、女巫,怕壞人(擔心牀下住着怪物,擔心小偷與牀下的怪物交朋友來傷害自己——想象力蓬勃發展,又很難說清現實與想象的區別,成長好辛苦啊!)

怕黑(會把黑暗中的陰影想象成怪物)

怕迷路

怕做噩夢

怕影視、書中恐怖的主題

怕老師生氣或失望(孩子不太明確學校的規則和期望,會擔心不小心犯錯)

怕生病或受傷

怕天氣變化(暴風、雷雨、閃電等,比如,閃電可能意味着天空着火了)

7~12 歲

怕黑(怪物、女巫、鬼魂、陰影)

怕被單獨留下

怕生病或死亡

怕自然災害

怕考試

怕被同伴拒絕、嘲笑

會擔憂社交和未來等成長主題,也會通過迷信的方式來預測未來,以減少自身的擔憂。

你可能會擔憂: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害怕的東西?孩子害怕這些正常嗎?

首先,明確地說:

恐懼是生活的正常部分,孩子在童年的某個階段害怕特定的事物是很正常的。

比如,嬰兒害怕陌生人(陌生人焦慮);幼兒害怕分離(分離焦慮);4~6 歲的孩子害怕「假想」出的事物等,都是正常的。

而且,這些可能都是進化給我們的自我保護機制。

我們大腦中有個處理感覺和情緒的組織叫杏仁核,與恐懼情緒密切相關。

人在面臨危險、感到恐懼時,杏仁核和相關的神經網絡就會被激活,讓我們的身心同時進入高度警覺的狀態,以便隨時應對可能會發生的危險——在恐懼面前,我們會迅速啓動體內的「自我保護」系統。

美國學者丹尼爾·平克稱「杏仁核是大腦的警備部,永遠都警覺着有關威脅的信號」。

聽起來似乎挺複雜的,怎麼才能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也覺得害怕是正常的呢?

講故事!

國外有位媽媽的做法就很贊!

她跟孩子們說,我們的身體裏有一個「報警系統」,暴風雨、蜘蛛、蛇、萬聖節服飾……都會觸發這個裝置,讓我們感到害怕。

它有點像我們家裏的「煙霧警報器」。當發生火災時,警報會提醒我們注意安全。但有的時候,比如我們煎培根的時候,煙大了點,它也會發出假警報。

這未必是壞事,至少可以讓我們更謹慎,也能讓我們審視一下,是不是真的有危險。——進化在通過警覺,來幫助我們做出安全、明智的選擇。

沒有危險,我們會說「虛驚一場」;真有危險,我們就可以及時脫離險境,逃到更安全的地方……

童年的恐懼,很多都與孩子知識欠缺、生活經驗不足有關,孩子知道了「害怕」產生的機制,知道恐懼不一定是壞事,就會安心很多。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幫孩子趕走恐懼。

安全感是破除一切恐懼的源頭

安全感看不見摸不着,卻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走向。

怎麼給孩子安全感?

在生命的早期,能否得到「規律」「穩定」的照顧,能幫孩子建立起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任。由此發展出來的安全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還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安全的威脅,比如被夥伴欺負了、受到驚嚇了、被誤解了等等,你是發揮父母的保護功能,做孩子安全的後盾,還是把他推出去:「別人爲什麼欺負你,不去欺負別人,還不是你太窩囊,還不是你太壞了!」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一個孩子的生理年齡已經五六歲了,而他的安全感還很不足,會害怕三四歲孩子害怕的東西,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像對待三四歲的孩子那樣去對待他。

以孩子喜歡的方式來聊恐懼

有的孩子說自己不敢上廁所,家長會說:這有什麼好怕的,不就是上個廁所嗎?(類似的還有:不就是打個雷嗎?不就是一隻毛毛蟲嗎?)

這麼說,等於一口把孩子的恐懼堵回去。孩子不被理解,可能就會更恐懼。

我們可以用孩子喜歡且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談論他害怕的東西,並表示同情。有你的支持,孩子能更快學會如何把恐懼放在身後。宮崎駿的電影《龍貓》中,兩個孩子爸爸的做法就很好。

孩子們對破爛不堪的新家感到不適,心裏有些害怕,就跑去問爸爸:我們看到了怪東西,那些黑乎乎的是什麼?

爸爸:你們一定是看到「灰塵精靈」了,從亮的地方一下子進到暗的地方,眼睛發昏,灰塵精靈就會跑出來,把所有的窗戶都打開,它們就不見啦!

孩子聽說新家是「鬼屋」,爸爸回答:爸爸從小的夢想就是住在「鬼屋」哦……

爸爸還教孩子們驅逐內心害怕的方式:大家一起大笑看看,可怕的東西就會跑光光啦。

不要強迫孩子勇敢

有一種幫助孩子面對恐懼的辦法叫:行爲接觸改善法(behavioral exposure)。

簡單說就是,小朋友害怕很多東西,是因爲認知不足,對恐懼對象缺乏瞭解。但迴避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通過「接觸」,即直面恐懼,來幫孩子學到「這種東西並不危險哦」。

直面恐懼,是不是意味着孩子怕狗就把孩子推到狗跟前,你試試它咬不咬你?

不是!太粗暴只會把孩子推向對立面。

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瞭解情況,正視恐懼。

比如,從談論狗開始,讓孩子意識到:瞭解狗,認識它沒那麼危險,才能慢慢消除恐懼。

你們可以列一個恐懼清單。孩子怕狗,是怕毛茸茸的感覺,還是怕被咬?是怕狗鑽來鑽去被撞到,還是怕狗舔到你的手?是怕狗叫得太兇,還是……

然後讓孩子給這些恐懼打個分。有了這個打分,你就有了逐步讓孩子擺脫恐懼的階梯。

然後,再開始第二步:讓孩子面對恐懼(接觸)。

可以從讓孩子觀察狗的照片或錄像開始。

進而,帶孩子從窗戶後面,觀察一條狗。

然後,在你的陪伴下,孩子可能會和溫順友好的小狗在一起待上幾分鐘。

最終,孩子會發現,自己也可以養寵物狗,甚至還可以接觸大的、不熟悉的狗。

這種漸進的過程,類似醫學上的脫敏,慢慢的,孩子對他恐懼的東西就不那麼敏感了。

小結

恐懼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正常的一部分。

這說明孩子開始瞭解世界及其運作方式,並試圖弄清楚它對他們意味着什麼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害怕的形式也會不斷髮展、變化。

成年人的作用是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聯結,傾聽並承認孩子的恐懼,幫助他找回勇氣,或者引導他將恐懼轉化成警覺,來應對恐懼。

有了時間和經驗,孩子慢慢就會發現:

蟲子是大自然中很有趣的一部分,雖然有些樣子嚇人,但大都是無害的。比如,毛毛蟲,最終還會變成美麗的蝴蝶。

黑暗幫助我們規律作息,讓我們看到美麗的夜空,還有承載着夢想的小星星。

雷雨聲勢有點嚇人,但它不僅能給植物提供水分,還能帶來免費的「化肥」……

相信在你的陪伴呵護下,孩子不僅能長出應對恐懼的能力,還能從害怕的背後發現造化之美~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