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學會把話說清楚,寶寶入學後思維能力遠超同齡人

學會把話說清楚,寶寶入學後思維能力遠超同齡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怎麼不動腦筋呢?”一些老師和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腦筋到底是什麼?會動腦筋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經常這樣批評孩子的大人,可能自己都沒完全弄明白。

其實所謂腦筋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包括對對事物觀察、判斷和分析的能力。

學會把話說清楚,寶寶入學後思維能力遠超同齡人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新事物很快,懂得理解、變通、舉一反三,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思維能力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基礎(是的,並不是天賦,也不是記憶力)。

美國科學家認爲,思維能力不是入學後纔等老師教的,基礎的思維能力訓練,其實從寶寶出生就可以開始了。如果在寶寶0-5歲期間有意識的做一些思維訓練,入學後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比同齡人更好。

強大的思維能力和清晰的語言表達分不開,很多時候,說清楚、講明白就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體現。美國人很重視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以下四大“說話”原則,是美國學校訓練小朋友思維時經常用到的,大家可以從寶寶會說話開始,試試下面這些引導方式:

1. BE CLEAR - 說清晰

寶寶想表達某個意思時,多鼓勵TA描述自己到底想說什麼。蘇寶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常常用“這個”、“那個”來代替自己想說的。

比如她會指着繪本架上的繪本說:我要這個。我會反問她,想看哪本?是什麼顏色的書?鼓勵她進一步去說:要看毛毛蟲的書,綠色的。

2. BE ACCURATE - 說準確

美國學校很重視教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facts vs. opinions), 這個能力其實從小就可以訓練的,比如“青蛙有四條腿”是個事實,“青蛙的叫聲很好聽”這就是個觀點。多講事實、用事實支撐觀點是思維清晰的基礎。

比如,蘇寶有段時間經常會把圖書館說成“學校”,把幼兒園說成“老師家”,當她出現這種混淆時,我會重述一遍她的表達,同時把準確的說法帶進去。雖然不是刻意去否定和糾正她的說法,但她能聽出區別,下次更傾向於用準確的說法。

3. BE LOGICAL - 講邏輯

邏輯能力不是天生的,而需要一點點訓練和積累。小朋友最初的邏輯能力,需要靠模仿大人的思維來獲得。

學會把話說清楚,寶寶入學後思維能力遠超同齡人 第2張

平時我和蘇寶讀繪本的時候,我會刻意用自己的語言強調書中故事裏的邏輯成分:“因爲毛毛蟲吃了太多東西,所以它肚子疼了(讀《好餓的毛毛蟲》)”。或者“因爲小兔子太困了,所以它睡着了(讀《猜猜我有多愛你》)”。

如果蘇寶說話時自己得出某個結論,我會鼓勵她說出原因(比如,我不想穿外套,因爲我不冷)。

4. BE RELEVANT - 說到點子上

美國孩子在學校經常會參加小組討論。因爲小朋友的思維能力還在萌芽階段,討論時跑題是常有的事,老師總是會有意訓練孩子們,儘量提供和話題相關的信息,這就是說到點子上的前提。我們在圖書館聽繪本故事時,老師拿出一本關於寵物的繪本,講之前會問孩子們家裏有沒有養寵物,能不能描述自己的寵物。

這時候總會有孩子舉手,講完了自己的狗,開始滔滔不絕的跑題,從狗說到遛狗、遛狗時去的公園,再說到公園裏的鞦韆。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四大原則的順序其實有一定進階性的。用起來也要結合寶寶實際的思維發展進度,靈活安排。

比如,剛開始說簡單詞彙的寶寶(1-2歲),還不一定能滿足“講邏輯”的要求,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是“說清楚”;2-3歲的寶寶,可以多鼓勵他們說清楚的前提下,也要說準確;3-4歲後的寶寶,對話中大人可以多用有邏輯性的句子結構,並且鼓勵孩子談論某件事情時不要跑題。

學會把話說清楚,寶寶入學後思維能力遠超同齡人 第3張

我記得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大意是說:大家都是同一個老師教的,爲什麼畢業沒多久,同學之間的差距那麼大。當時有個回答給我印象挺深的,答主說,那是因爲很多孩子的能力和見識,並不是學校教出來的,而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已經給了他們很多積累,只是在標準化答案的學校裏,難以看出孩子之間的區別,區別往往畢業後纔會體現出來。

我們作爲父母,不能一直陪着孩子,但幼年時期的這些積累,比如清晰的思維方式、健康的飲食習慣、良好的情緒性格,卻可以一直伴隨他們,我想這就是家庭早教的意義所在吧。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