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厭學叛逆的原因,就是這3句話!

孩子厭學叛逆的原因,就是這3句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厭學叛逆有啥原因?每個家長都要重視家庭教育,孩子從出生就在體驗父母的教養方式。但是,如果家長不顧及孩子成長的需要,胡亂地說一些傷人的話,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

3-7歲的孩子

心靈是最脆弱,渴望被理解

當家裏小孩子想要別人的東西時,或弟弟妹妹犯錯時,你會怎麼辦?

“這個玩具妹妹只是玩一下下,馬上就還你,你要做個愛分享的好孩子!”

“你都這麼大了,還跟妹妹搶東西啊,太不懂事了。”

“弟弟妹妹犯錯,哥哥姐姐同罪,當老大就得受些委曲。”

“因爲你是老大,要學會擔當。”

久而久之,年級小的一方則會仗着自己年級小,日後會不斷犯錯:“我一點都不怕哥哥姐姐”。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總是讓大的遷就着小的,大孩子心裏有多麼不滿,也只能逆來順受。“明明是妹妹做的不對,爲什麼爸媽總是第一個批評我,怎麼能這麼偏心?”

說到底,這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時,你得忍着,這是人爲製造權利的不公平。這樣的不公平會讓孩子之間的感情變得疏遠,令孩子和父母間的關係變差。

孩子厭學叛逆的原因,就是這3句話!

因爲3-7歲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父母若經常要孩子去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會令孩子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其實教導孩子學會擔當和分享無關年齡的大小,“公平”纔是最重要的原則。

首先,父母要教導孩子:分享東西是情分,不分享是本分,該是誰的東西就是誰的。其次,教會孩子如何在人際關係中拒絕別人的不當請求。最後,當孩子的東西被人搶走時,你應該適當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東西拿回來。

7-12歲的孩子

除了學習,最渴望快樂的感覺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便會抓住機會訓示一會兒:

“同樣一個老師教的,人家成績爲什麼那麼好,到你這就這麼差?”

“學了這麼久,怎麼半點長進都沒有?”

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會導致孩子的能力發展不平衡。過於關注學習結果,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過於關注學習行爲,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最煩我媽拿我跟別人比,讓我向人家學習,太傷人了!”

“成天說他們關心我們,這哪是關心我們就只是關心學習成績罷了。”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成長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把他感興趣的東西建立起來,多交朋友收穫友誼,在家有話語權培養主見,幹一些自己想幹的事情......

在困難、失敗的時候。家長應做的是對不足之處給予點撥,幫助孩子重新樹立信心,走出困境。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對孩子加以鼓勵,使其將一時熱情變爲持久的行動。

12-16歲的孩子

渴望尊重,更需要自尊自由

大多數家長都喜歡打聽孩子的隱私,如翻看孩子的日記和手機,可以反映出青春期孩子的思想,判斷是否有早戀的苗頭,以及染上壞毛病等等。

進孩子的房間時,你是先敲門,還是直接推門呢?

“媽,你怎麼又不敲門就進來了。”

“我是你媽,還用得着敲門啊!”

“媽,那是我的日記,你能不能尊重一下我的隱私。”

“你的東西怎麼就不能給我看了,你都是我生的!”

一旦父母發現了什麼,一般會把某些內容當作“證據”,拿去質問孩子:“我辛辛苦苦地供你吃供你穿供你讀書,你現在什麼也不告訴我了,對得起我嗎?”

不管出於任何理由,打探個人隱私的行爲都是不對的。嚴重傷害自尊心,容易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不信任。當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時,你說再多再好的建議,他們也會拒絕接受。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自己有思想,也有自己不想讓別人知道的隱私。當孩子的隱私意識逐漸增強時,意味着他們開始逐追求“個體獨立”,父母應當高興纔對。

所以,進孩子的房間前,請家長敲一下門,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讓他能在自己的地盤裏感受到安全和掌控感。進入房間後,不打探他的隱私,從而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愛的意識。

孩子的成長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家長對待孩子的影響也不可能個永遠都是正面的,這就讓家長知道,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盡力給孩子積極的影響。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