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年輕人生下孩子後因爲忙不過來會喊家中老人來幫襯一下,但是犧牲自己的生活來幫忙帶孩子卻還是得不到兒女的理解,這是爲什麼?

原標題: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很多年輕父母爲了生活和工作,將年幼的孩子留給老人照顧。這原本是好事,年輕人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工作,不用花費更多心思去擔心孩子。但是,很多家庭卻因此出現了矛盾,原本和諧友愛的家庭,突然間就充滿了爭執和埋怨。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故事案例:

週週一歲之後,媽媽小雨也選擇了上班,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剛開始,媽媽覺得很輕鬆,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工作,下班之餘也有空餘的時間,可以跟朋友相約逛街。這樣愜意的日子,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小雨就跟孩子奶奶發生了爭執。

天氣熱了,可奶奶還給週週穿很厚的衣服,孩子白天瘋玩經常出汗,爲此還着涼感冒。小雨給孩子奶奶提意見,希望她能給孩子脫掉外套,可老人覺得晝夜的溫差太大,害怕孩子生病。諸如此類的事情越來越多,家庭矛盾自然越積越多。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第2張

老人覺得自己很委屈,每天要照顧孩子,還要操持家務。明明是盡心盡力,卻得不到子女的體諒,甚至還總是被埋怨。

像小雨這樣的家庭很多,長輩用心的帶孫子,卻得不到理解。說到底,還是育兒觀念的不同,所以才導致兩代人出現矛盾。隔代育兒確實可以幫年輕父母減輕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努力拼搏,但是背後也潛藏着一些弊端。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第3張

導致隔代育兒出現摩擦的原因,多半是這兩個方面

1、老人太過溺愛

不得不說,老人對孫子孫女,絕對是“隔輩親”。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小時候犯錯沒說被父母打罵,但是孩子犯再多的錯誤,都能被老人找到理由和藉口原諒。正是在這種沒有底線的寵溺下,孩子變得爲所欲爲,不僅爲人處事自私任性,就連疼愛他的老人,也沒有半點尊重。

年輕父母不喜歡這種教育方式,經常會爲此跟老人爭執,奈何老人的思想陳舊,總是固執的以爲孩子還小。慢慢的,兩代人就會出現分歧,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問題越來越多。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第4張

2、生活觀念不同

其實除了教育之外,生活方面也會發生摩擦,老人和年輕父母的生活觀念完全不同,所以在照顧孩子時,也經常狀況百出。很多老人帶出來的孩子,看上去總是髒兮兮的,因爲老人會讓他們隨意的玩耍,哪怕是在地下打滾也沒有關係。在老人看來,髒點沒有關係,父輩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但在年輕父母眼中,除了髒兮兮不好看,影響孩子的形象之外,更容易影響健康。所謂的“病從口入”,孩子經常接觸髒的東西,再加上沒有及時洗漱,很容易生病。再有就是孩子的穿衣問題,老人覺得只要乾淨就行,但年輕父母總是希望孩子穿的時尚好看。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第5張

雖然父母和老人都一樣的關愛孩子,都希望他們健康且優秀的長大,但是不同的育兒觀念,真的會培養出不同的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孩子出現問題,兩代人應該心平氣和的商量,最終選擇出最有益的教育方式。

想要避免家庭爭執,長輩帶娃時不妨這樣做

1、不過度溺愛孩子

不管怎樣,都不要太寵溺孩子,要知道這不是寵愛,而是傷害。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完全不需要幫忙,甚至可以拿出當年教育自己孩子的風範。偶爾使喚孩子,可以培養出他們的責任心,而且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孩子的潛能都是挖掘出來的,老人要“狠下心”來,逼他們成長。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第6張

2、父母教育孩子時,不要過度保護

很多老人有“護孩子”的習慣,這樣的袒護,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利。不否認,老人對孩子的疼愛,但很多時候,因爲過度的疼愛,矇蔽了雙眼,無法正視孩子的錯誤。年輕父母在教育犯錯的孩子時,老人最好不要插手,更不要去袒護。因爲孩子很聰明,容易將老人當作保護傘,而且對於他們親子間的感情也有損傷。

3、出現育兒矛盾時,要積極的解決

共同生活中,出現家庭矛盾是正常的,希望老人正確的對待這些問題。很多矛盾,其實說開了,也就過去了,而且不影響大家的相處。只是有些老人選擇閉口不談,總是將這些矛盾積壓在心裏,時間久了不僅自己身體出了毛病,而且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爲何老人盡心帶娃,卻總得不到兒女的理解?多半是這兩個原因 第7張

總結

年輕父母要記住,老人帶娃不是他們的義務,務必要懷着感恩和尊重的心理。遇到問題,及時的溝通商量,最好語氣平和,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只有雙方相互理解,才能將孩子教育的更好。

本內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