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產後媽媽傷口照護與保養

產後媽媽傷口照護與保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痛!這應該是大多數婦女對生產最刻骨銘心的印象了!在克服了陣痛對身心的磨難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爲接踵而來的身體變化仍會讓產婦感到困擾,像是傷口多久會癒合?可以碰水嗎?產後怎麼保養?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能讓產後媽媽不得輕鬆了。

產後媽媽傷口照護與保養

生產就像建築房子的浩大工程,建築的過程是懷胎的階段,待房子成型漸趨完工即是寶寶出生。但完工後還是不能住人,因爲內部還要做最後的裝潢,這就像是媽咪的產後保養,不僅馬虎不得,更要謹慎地用心進行,纔不會功虧一簣,失了最初的圓滿。本期就帶着媽咪看清產後保養諸多“祕密”的原形,並教您如何應對、順利解決,做一個快快樂樂的準媽咪!

傷口照護篇

生產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而產後的“坐月子期”更被視爲最重要的階段。婦產科醫師提到,女人一生中有三個時期的照護攸關一生的生活與健康,重視這段時間的保養,甚至可以調整日後體質,常保好氣色,而這三個時期分別是:青春期、月子期與更年期。由此可知坐月子的重要性,產後媽咪應把握此關鍵期,調養好體質,永保青春美麗!

生產方式分爲自然產和剖腹產兩種,兩者在恢復身體機能和日常照護保養上大同小異,通常產後症狀也大致雷同。爲了讓媽咪們可以更加明?其各別需要做的護理工作,以下將爲您做出詳細的歸納整理。

自然產傷口→ 3~5天癒合

自然產後會出現哪些基本的症狀,這些症狀該怎麼來看待解決,困擾着辛苦的產後媽咪們。

自然產的撕裂傷口通常會在產後的3~5天癒合,癒合速度較剖腹產來得快速。婦產科醫師解釋,其實傷口的大小及疼痛的程度是有多重影響因子的(如:胎兒的重量,母親骨盆腔的寬窄及生產的速度等)。一般來講醫師會在寶寶還未落地前,先剪會陰,等寶寶出生再縫合傷口。此種處理方式的好處是這樣傷口較爲平整,將來在復原時的情況也比較好。

有些則是直接讓寶寶出生,讓會陰自然撕裂的方式;但這樣的傷口會較不平整亦不容易縫合。不過何種方式較好則見仁見智,端視生產當時的狀況而決定;最重要是產後的傷口不要使其感染,否則會較爲麻煩。

婦產科醫師建議自然產24小時後可採用“溫水坐浴法”,亦即用盆水的坐浴方式洗澡,水溫約41℃~43℃。一天約3~4次,每次10~15分鐘,持續到傷口癒合。在傷口尚未復原的期間,使用溫水沖洗會較溫和不刺激,且可以避免細菌隨着水進入子宮內部而引起發炎。

剖腹產傷口→ 照護期6個月

“剖腹生產”即經由腹部及子宮的切開使胎兒娩出之生產方式,其目的爲娩出無法以自然生產法安全分娩的胎兒。剖腹產的傷口通常需住院4~6天,婦產科醫師表示,目前的傷口多用會被自體吸收之羊腸線頭,不需再進行拆線手續,但媽咪在手術當天和手術後第一天,下牀仍需有人陪伴,並採漸進的方式下牀,亦可於產後經由護理人員協助使用束腹帶,以減緩活動時所造成的傷口不適。

剖腹產手術多采半身麻醉,在術後下肢會有麻木感,但會慢慢恢復知覺。待麻藥消退後,傷口會有疼痛感,子宮收縮時也會有不適感。醫師指出,術後因傷口太痛而想施打止痛劑的哺乳媽咪,不用太擔憂藥劑會透過乳汁影響寶寶,因藥劑在母乳中含量非常少,況且可利用喂完母乳時來施打止痛劑,故影響不大。餵奶時,可將寶寶放在墊有枕頭的大腿上,或是改採側臥方式,以減少寶寶壓迫到媽咪產後傷口而導致疼痛。

護理師建議,產後3~5天可做子宮環形按摩,此按摩法可以促進子宮的復原及惡露的排出,亦可預防因收縮不良引起的產後大出血。實行剖腹手術的媽咪,醫師會裝置尿管以觀察尿液輸出和輸入量有無平衡,媽咪需等到排氣後情況較穩定時纔可以一一取下裝置,取下後的4~8小時即可自解小便。

剖腹產後的媽咪,若已可以自行穩定走動(約爲術後的2~3天),便可使用防水貼布遮蓋傷口,以淋浴的方式洗澡,浴後則要儘速恢復傷口的乾燥清潔。若有任何感染的症狀,就要立即就醫。

子宮環形按摩法

1 先找到子宮的位置(位於肚臍下方,腹部中央)。

2 當子宮變軟時,以手掌環形稍微施以力量按摩,使子宮感覺硬起,如此才代表收縮良好。

傷口護理DIY

自然產的媽咪,其傷口位置在陰道處,故只要保持私處乾燥和適當清潔,很快即可癒合。剖腹產媽咪的開刀傷口較大,且部位較深,發生感染的機率也相對提高。

婦產科醫師提供剖腹產的媽咪,使用DIY的傷口護理法。

1. 術後,醫師會在傷口處貼上美容膠帶,美容膠帶上會再覆蓋紗布。

2. 傷口尚未癒合時,請勿弄溼或弄髒紗布。萬一弄溼了紗布,也請立即更換並塗上優碘消毒,出院時,即可取下紗布,只需貼美容膠布防疤。

3. 請遵照醫師指示時間洗澡或擦澡,沐浴後以乾淨的毛巾輕拍至乾燥即可。

4.避免傷口的過度拉扯,導致疼痛。

5. 遵照指示時間至醫院回診( 約1 個月)。

除了產後傷口的護理之外,因個人體質不同,有些媽咪在手術後,疤痕會越來越明顯,且色素沈澱亦影響美觀。婦產科醫師提供DIY疤痕護理的建議,可降低疤痕形成的機率:

1. 結痂後的傷口勿用手抓,應讓其自然掉落。

2. 每天用手指頭輕按摩傷口3~5分鐘。

3. 術後遵照醫師指示時間,在乾淨無滲液的傷口部位使用防疤產品,避免疤痕產生。

4. 易過敏或易生疤痕的媽咪,可按醫師建議,使用除疤凝膠。

5. 無論使用何者除疤產品,都建議耐心使用3~6個月。

6. 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傷口,使疤痕因光照而致顏色加深。

 

常見問題篇

產後有許多症狀,最易讓初次生產的媽咪們手忙腳亂。以下編列了一些產後常見症狀並對症下藥,讓迎接新生命誕生的爸爸媽咪們,不僅能沈浸在幸福的喜悅氛圍,面對這些棘手問題時也可一一迎刃而解。

Q1 惡露

醫師解釋,所謂“惡露”即指產後產婦的陰道會流出類似經期的血,但量會稍微多一點。通常惡露不應有臭味,其味道與經血類似,注意惡露的味道,若有惡臭或腥味,就代表子宮可能遭到感染。

剖腹產的媽咪,醫師通常在手術時會清除子宮內的殘餘物,所以惡露量會較少。一般而言,不管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惡露的排放會在產後4~5周後結束,然後恢復到正常的白帶分泌。

惡露週期一覽表

產後週數出現的性狀排放的量顏色

1周內鮮紅色的惡露多量鮮紅色

1~2周粉紅漿液感的惡露中量粉紅或帶點褐色

2~3周褐色或白色惡露少量褐色或黃色

4~5周乾淨的白色惡露乾淨白色或透明

Q2 排尿

生產時,因爲寶寶出生時會擠壓尿道和膀胱,生產後常有解尿不順或尿失禁的問題,故產後若於6小時仍未解尿,則表示解尿功能不順暢,應告知護理人員協助處理,否則易有其它併發症出現。醫師表示,正常人的膀胱儲有400c.c.~600c.c.的尿液時,就有解尿感,儘可能不超過800c.c.以上,以免導致膀胱疲乏,要花更多時間修復膀胱功能。

產後媽咪膀胱肌肉的收縮退化,不似以往收縮自如,更嚴重者還會出現尿失禁等令人尷尬的現象。困擾的媽咪們不妨試着以運動來改善這樣的情況,“凱格爾氏運動”是效果相當不錯的運動方式。

凱格爾氏運動

凱格爾氏運動又稱提肛運動,可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功能,改善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

4步驟:

1. 日常平躺時,收縮肛門肌肉,緊閉肛門就像要忍住大、小便的感覺。初學者可在解尿時,嘗試骨盆底肌肉收縮以中斷尿流,藉此抓住要領。

2. 骨盆底肌肉慢慢收縮後再慢慢放鬆,如此重複8~20遍視爲1節,每天做3節。

3. 站立時,雙手交叉於肩上,腳跟併攏,腳尖張開呈90度,踮起腳跟並用力夾緊臀部,達3分鐘再放鬆,爲一次完整動作,每天需重複10次以上。

4. 平時坐着或站立時,隨時隨地都可做提肛運動,且鍛鍊提肛運動必須持之以恆,一般要3個月到半年後纔會見到效果。

Q3 私處搔癢

產後的傷口在未感染下,復原情況很快速,但若出現感染症狀,易合併產生疼痛和不適感。醫師提醒,產後回家休養的媽咪們,注意傷口感染的問題,一旦發現感染症狀,應立即回診治療,以免擴大傷害。

初期,可藉由一些簡易的觀察來辨別是否遭受感染,像是:惡露顏色是否正常、分泌物的味道有無異常、傷口出現不明的滲液與惡露出現怪味並伴隨不明血塊及組織碎片等,都是感染的警訊。嚴重者,傷口部分甚至會呈現紅、腫、熱、痛等症狀,且伴隨體溫升高的現象。

建議產後的媽咪在每次如廁後,可使用衛生紙輕拍(由前往後)的方式,將餘尿吸乾。平日可用市售的沖洗壺來清洗陰部,或調製稀釋的白醋保持陰道偏酸的環境,適當的保養切勿過度清潔。產後媽咪在穿着上,應選擇透風寬鬆的衣物,不要穿着過緊的褲子,一般民間流行的產後塑身型衣褲,都會阻礙傷口的復原發展。

Q4 產褥熱

產褥熱是生產後的媽咪出現異常的發燒症狀,若是發燒已達38℃以上,就可能是產褥熱的情形。產褥熱生成的原因很多,像是:泌尿系統感染、乳腺發炎、子宮內膜炎與傷口感染等,都需要進行檢查治療。

醫師表示,如果是會陰傷口發炎所引起的發燒症狀,可使用藥膏塗抹於會陰部,若恢復較慢或是傷口較大,則可再搭配溫水坐浴,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癒合。但若傷口已感染嚴重,出現紅腫、疼痛與化膿的情形,就要採口服抗生素治療,或切開化膿組織引流的手術。

另外,傳統觀念認爲月子期間不可喝水,只能喝加有米酒水的食物,以免水分滯留體內;對於此種說法,醫師並不認同,因只要腎臟功能正常,仍會正常排尿,建議產後的媽咪還是要多喝水有助排尿。水喝得少,怕會滋生細菌,引起膀胱發炎。爲了避免排尿障礙導致發炎而生的產褥熱,醫師會建議產後媽咪應多喝水,讓體溫下降、稀釋小便,未必要馬上用藥控制。產褥熱發生的原因,均以發炎感染而生,因陰道有傷口而使細菌逆行性感染,或在醫院經由醫護人員所染而來的細菌。若有子宮發炎的情形,也可觀察產後惡露有無大量深紅色且帶有惡臭味,來判定是否需要進行治療。產後媽咪抵抗力較差,若無充分休息與足夠的營養,就易形成產褥熱的症狀。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