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胎教常識 > 雙胞胎的新發現

雙胞胎的新發現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沒有出世,他們就被上天註定不一般,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們長相相似,他們血肉相連。你是不是也常常看着雙胞胎孩子情不自禁地微笑?是不是也常常由衷地對自然界的這一“克隆”奇蹟歎爲觀止?

雙胞胎的新發現

如今,似乎生雙胞胎的媽媽越來越多了,而近年來,對雙胞胎的研究在科學界也備受重視。

大約從10年前開始,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Kerry Jang分析了超過1000對雙胞胎志願者的數據,以此研究雙胞胎個體的神經動力學、外傷恢復,以及病態精神;而美國雙胞胎研究學會的人類行爲學家Daniel Pérusse則領導了一項旨在分析雙胞胎基因對社會行爲的影響;西安大略大學心理系教授Tony Vernon通過對雙胞胎的研究來解釋基因對個體行爲以及人性的影響,包括回答基因是否決定幽默感等問題。

關於雙胞胎,我們有太多不知道的故事……

雙胞胎造就醫學裏程碑

大約50年前,醫學界在一對雙胞胎之間完成了人類首次器官移植——23歲的Ronald Herrick將自己的一個腎捐獻給重病的哥哥Richard。從此,在醫學上開闢了嶄新的天地,每年全世界有數千人因此得救。

在Herricks之前,儘管在世界範圍內也有過許多次類似嘗試,但都沒有成功。而正是因爲Herricks的基因與弟弟的完全相同,醫生認爲或許值得一試。試驗取得空前成功,哥哥在手術後與照顧他的護士結婚,並生存了8年。該手術的主治醫生也因此而獲諾貝爾醫學獎。

雙胞胎之間有何區別?

雙胞胎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同卵雙胞胎(100%相同的基因),另一種是異卵雙胞胎(50%相同基因)。

儘管大多數同卵雙胞胎看上去一模一樣,但事實卻是:沒有兩個人會絕對一樣。不信嗎?不妨問問他們的父母,父母們總能一眼分出誰是老大,誰是老二。

同卵雙胞胎,來自同一個受精卵。雙胞胎擁有一樣的性別,一樣的基因(但是擁有不同的指紋)。如果想從醫學上區分開他們,DNA檢驗依然是有效的,但血液測試和胎盤測試則不起作用了。

激增的雙胞胎現象

北美的生育研究協會最近的人口調查顯示:雙胞胎出生率上升了35%,而三胞胎及以上的出生率則飆升了250%。婦女避孕技術的推廣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即使一些高齡產婦沒有服用口服避孕藥的歷史,其雙胞胎出生率也在提高。一項來自德國的研究顯示:雙胞胎比例上升的一項重要原因是卵胞刺激激素(FSH)的增加。該激素濃度提高會導致女性卵巢過量排卵。

● 全球有1.25億雙胞胎(含三胞胎及以上)

● 其中雙胞胎比例高於95%

● 目前雙胞胎的平均出生率是1/80

雙胞胎的奇異“鏡面”現象

大約四分之一的同卵雙胞胎存在“鏡面”現象。舉例來說,一個孩子使用右手,則另一個孩子就會是“左撇子”;一個孩子左邊牙齒鬆動,則他的兄弟或者姐妹右邊的牙齒就會鬆動;一個孩子的頭髮向右打旋,另一個就會向左。研究顯示,這四分之一的鏡面雙胞胎是由於卵子的分裂事件較晚而導致個體發育帶有明顯的左右對仗性。

雙胞胎獨特的語言系統

乍聽上去這好像有點像恐怖電影裏的情節,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雙胞胎之間天生就會使用一些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語言。比如,如果琳琳會對她的雙胞胎妹妹說“咕咕吧”,那麼無須任何別的提示,妹妹就會把正確的玩具遞給她。

龍鳳胎的親和力

芬蘭與美國的科學家近日對芬蘭 4000對雙胞胎小學生和他們的2.2萬名同學調查後發現,“龍鳳胎”比其他兒童更易適應社會,情感發育也更完善。

在有雙胞胎的班裏的調查結果顯示,同性雙胞胎和普通孩子在這份性格調查問卷中的得分沒有多大區別;而異性雙胞胎,也就是“龍鳳胎”,基本上都是班裏最容易接近、最具親和力的學生。負責此項調查的普爾基寧教授說:“‘龍鳳胎’互相塑造和改善對方的個性和行爲,女孩變得更活躍,男孩變得更善解人意。”

雙胞胎與生俱來的相似性

美國專家鮑查德和萊肯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最終找到了56對分開養育的同卵雙胞胎,他們來自美國等8個國家,研究者對這些雙胞胎與那些共同成長的同卵雙胞胎們進行每人近50小時的測試,測試內容幾乎涵蓋你可以想到的每個維度:四種人格特質量表、三種能力傾向和職業興趣問卷、兩項智力測驗。

另外,還要填寫一張家用物品清單(例如:家用電器、望遠鏡、藝術珍品和《辭海》等),以評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一張家庭環境量表以測量他們對養父母方式的感受;他們還要進行個人生活史精神病學以及性生活史等三次訪談。每名被試的所有項目全部分開獨立完成,以避免一對雙胞胎間存在不經意地相互影響。

測試比較的結果是驚人:即使雙胞胎們分別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甚至不同的國家,他們之間的相似與那些生活在一起的雙胞胎基本一樣,都擁有令人驚異的相同特質、生活方式。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