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消化系統 > 兒童消化不良要“養”脾

兒童消化不良要“養”脾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嬰兒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生長髮育最快的兩個階段,尤其是嬰兒期,從出生到1歲左右的時間,一年之內身高能夠增長25cm。相應的,嬰兒也特別需要充足的營養。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反而會影響兒童對營養成分的攝取,再加之兒童自身由於胃及腸道內黏膜柔嫩,消化功能較弱,對飲食也有一些特殊要求,此時的餵養也需格外留意。

兒童消化不良要“養”脾

嬰幼兒期生長髮育快,消化功能弱

衆所周知,小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之一,身高的增長或許是這一時期生理髮育最直觀的表現,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出生後的前幾年生長髮育速度都比較快,第一年身高能夠增長25釐米,相對應的是,快速的生長髮育對營養也有較高的需求。

另外一個方面的事實是,由於兒童的消化器官發育並未完善,胃及腸道內黏膜比較柔嫩,消化液分泌不足等,兒童的消化功能還相對較弱,這也是兒童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重要原因,很多對成人並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爲卻有可能是兒童無法適應的,這也需要家長格外注意。另外,如果在餵養過程中未充分注意攝入食物的種類及質量等,反而容易引起兒童肚子脹、大便較稀、食慾不振等消化不良現象。

總的來說,兒童時期特殊的生理狀況與對營養及飲食的高要求之間其實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長時期餵養不當反而會引起消化不良並影響脾胃功能,如何讓兒童既有食慾同時避免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是不少家長遇到的共同難題。

中醫認爲脾受損易致消化不良

中醫的觀點也證明了這一點,祖國醫學認爲,脾乃後天之本、小兒之本,其主要的生理功能爲主運化、升清和統攝血液,即脾對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具有重要作用,因爲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攝入的食物在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後,須賴於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水谷轉化爲精微物質,並通過脾的運輸和散精功能將水谷精微佈散於全身,從而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各個組織、器官得到充足的營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出現問題,人們便容易表現出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及消化不良等症狀。另外,小兒溢奶、腹脹、口臭、拒食及夜臥不寧等也可能與其脾胃功能不良有關。

食物搭配不合理易引起兒童“疳積”

至於發病原因,其實多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兒童出現消化不良症狀,其中食物的選擇便是一個方面。兒童,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兒童對食物的消化能力較弱,對於所攝入的食物自然比較挑剔,家長在餵養時應儘量搭配兒童能夠消化的食物,儘量避免兒童攝入油炸食物、冰淇淋、巧克力等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另外,搭配是保證營養均衡的重要方法,對兒童更應如此。家長如果僅根據兒童的口味偏好來選擇食物,也容易導致兒童消化不良,尤其是很多兒童都偏好於糕點類、巧克力等,攝入的食物種類比較單調,不僅會導致一些身體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如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未及時得到供應,長此以往,這種飲食習慣也容易引起小兒消化不良。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兒童體型也與其脾胃功能相對較弱有關。從外觀上來看,兒童的體型,特別是嬰幼兒有個共同特點,即一般肚子都比較大而且外觀看起來是鼓鼓的,有專家曾指出,這正是因爲肚子的位置是中醫所說脾經巡行的地方,而中醫所說的“脾”是主肌肉的,孩子的肚子之所以大,恰恰是因爲孩子的脾還不強健,相應地,被脾所主的肌肉無力,還不能約束腹腔中的內臟,所以肚子是膨出的。有些膨出是正常情況,但如果孩子的肚子出奇大且周身卻很瘦,便有“疳積”的可能。即有些兒童在長期吃一些過於甜膩、不好消化的東西之後反而較瘦,總而言之“疳積”是消化不良導致的營養不良,和脾氣虛弱有直接關係。

■健康提醒

兼顧年齡及營養平衡

嬰幼兒如果因消化不良出現腹瀉、食慾減退等症狀,家長往往都比較擔心,因爲一旦症狀持續,消化不良會直接表現爲小兒變瘦、精神狀況不佳等,同時,鑑於兒童脾胃都比較脆弱,因此建議家長在選用藥物時應當慎重。中醫對於治療兒童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及厭食症也有療效,中醫認爲,小兒脾胃運化功能較弱,多食則傷胃,過飢則傷脾,中醫主張通過健脾來逐步恢復兒童的消化功能。

另外,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兒童的腹瀉等症狀可能是由於所攝入的食物不易消化或營養不合理引起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改善一些日常生活習慣也尤爲重要,如果家長平時注意嬰幼兒的飲食搭配,既能保證營養平衡,同時也可以避免一部分本不該出現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舉例來說,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食物應做到爛、細、軟,比如,可將青菜切碎,弄爛,做成菜泥。而對於2-3歲的嬰幼兒,由於已經有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總的來說,家長在餵養時應兼顧小兒年齡特點與營養平衡搭配。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