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耳屎掏不掏要注意什麼

寶寶耳屎掏不掏要注意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耳屎掏不掏要注意什麼?關於給寶寶清理耳屎,寶媽是如何做的呢?哪些做法不建議做?就詳細認識下“耳屎”這個小東西,學習一下寶寶的耳朵到底怎麼清潔護理才妥當!

生活中,不少父母認爲耳屎很髒,對寶寶有害無益,所以常常動用諸如棉籤、挖耳勺等器具去掏寶寶的耳屎,而且有的家長似乎有強迫症,不掏乾淨不罷休。

在這裏小編可要提醒各位家長,寶寶的耳屎,不要隨便掏!處理不當,危害大!媽媽的“愛乾淨”,可能給寶寶帶來很多傷害。

一、耳屎是什麼?

1.先來認識下耳朵~

一眼就能看見的地方是耳廓,再往裏進去有個黑黑的“隧道”稱爲外耳道,“隧道”盡頭有一堵“牆”,這就是鼓膜,鼓膜再往裏面還有更加複雜的中耳和內耳。

2.接下來正式認識一下耳屎~

外耳道這條小小的“隧道”有一個部門叫軟骨部,軟骨部皮膚的耵聹腺會分泌一種物質——耵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耳屎”。

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有的耵聹呈粘稠狀油脂,稱爲“油耳屎”,有的是呈乾燥淡黃色薄片狀,稱爲“幹耳屎”。

千萬不要覺得耳屎很髒,這小小的耳屎,可是寶寶耳朵的“守衛兵”。耳屎具有溼潤耳道、殺菌的功能,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阻礙灰塵、飛蟲等異物進入耳朵,當週圍有很大的噪音時,還能減少對耳朵的刺激,保護寶寶聽力。

寶寶耳屎掏不掏要注意什麼

二、寶寶耳屎,能不能掏?錯誤的做法有哪些?

一般而言,只要寶寶耳朵不痛不癢、聽力不受影響,耳屎無需人工清除。它會在孩子說話、吃飯、打噴嚏等情況下,自動被排出。

掏耳屎如果操作不當,反而容易破壞耳道皮膚的自然屏障,劃傷寶寶嬌嫩的外耳道皮膚,讓細菌趁虛而入,這就可能引發炎症,嚴重者還可能發生外耳道癤腫等。

如果經常掏耳朵,刺激外耳道皮膚,人體會自動以爲分泌的“耵聹”不足,不能起到對耳朵的保護作用,反而會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積嚴重。

以下錯誤做法可千萬別再繼續了!

1.用髮卡、火柴棍、挖耳勺等堅硬物掏耳朵

這類物品一般都未經消毒,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將細菌帶進外耳道。有時一隻挖耳勺很可能多人用過,如果這些人當中恰好有耳疾患者,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而且這類物品比較堅硬,掏耳朵時很容易劃傷皮膚。如果掏耳朵不小心,或者小兒突然掙扎等,很容易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輕則造成鼓膜穿孔、耳道感染等,重則聽力減退甚至失聰,可千萬不能大意。

2.用棉籤給寶寶清理耳屎

有的媽媽想,既然堅硬的工具不能用,那我就用棉籤呀!

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安全的!

鼓膜是非常脆弱的,棉籤雖然是軟的,但是如果掏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同樣存在刺破鼓膜的風險。

文中開始提到的新聞,就是姐姐幫弟弟掏耳朵,結果姐姐不小心摔倒,棉籤插進了弟弟的耳道,導致了弟弟的鼓膜受損。

此外,棉籤的棉花頭在掏耳朵的過程中很容易脫落,這樣的案例生活中並不少見,一位耳科醫生就在微博中提到過,經過專業處理,從患者的耳中取出了棉頭。

還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棉籤頭部偏大,用它掏耳朵反而容易幫倒忙,把耳屎推向更深處,不易自然排出,時間久了,很容易形成栓塞。

三、哪些情況應該去醫院?

有的媽媽可能問:掏耳朵這麼危險,那寶寶耳屎很多怎麼辦?就放任不管嗎?

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可能出現耳屎堵塞的情況。有的寶寶耳屎分泌得快,長時間不清理可能會堵住耳朵,輕則影響聽力,重則發生感染。

所以當寶寶有下面幾個表現時,家長要引起重視!

1.低齡不會說話的寶寶可能有這樣的表現

對聲音不是很敏感,尤其是柔和的聲音;

總是揉耳朵或者揪耳朵、揪頭髮,又哭又鬧;

從耳朵裏掉出一些跟平時不一樣的耳屎。

2.會說話的大寶寶可能會這樣表達

總說自己耳朵疼;

感覺耳朵堵,總想用手摳;

突然一邊或兩邊耳朵聽不清,過一會又恢復了,這種情況反反覆覆。

這些表現說明寶寶很可能是耳屎堆積太多,造成了堵塞,媽媽一定不要自己動手給寶寶掏。深處的清潔,要及時去醫院,交給耳鼻喉科的專業醫生進行處理。

醫生會用窺耳鏡檢查寶寶的耳內情況,確診爲耳屎堵塞後,再根據耳屎的具體情況針對性治療。

四、日常做好這幾點,避免大麻煩

除了那些自行脫落的耳屎,平時媽媽們也要注意給寶寶進行耳朵的清潔護理,這樣能幫助避免耳屎堵塞。

1.耳朵進水了,別慌!

在給寶寶洗澡時,有時候可能不小心,會有一些水進入到耳朵,這時家長千萬不要慌,無需太過緊張,更不要試圖用棉籤探入耳道內蘸幹水分。

要知道,少量洗澡水一般不會進入耳道深處,引起感染的機率也不大。

家長可以用乾淨鬆軟的棉球放在耳廓內,幾分鐘後再拿出來,吸收寶寶耳內的水分,這時一定要注意看護好寶寶,不要讓寶寶用小手指捅棉球哦。

2.耳背、耳溝別忽略

一些小寶寶在吃奶時,有時奶水會流向耳後、耳溝,如果長期不清潔,就可能有堆積的奶垢,滋生細菌,甚至感染。

所以每次寶寶吃完奶或洗臉時,不要忽視對耳背、耳溝的清潔,可以用蘸溼的紗布巾輕輕擦拭。

媽媽們要注意,躺着餵奶時,奶液通過食管進入胃部的流速變慢,當寶寶吞嚥不暢時,很容易發生嗆奶。這時,奶液可能通過咽鼓管(連接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進入耳道內部。

寶寶的咽鼓管發育不完全,與成年人相比,更短、位置更水平。當液體從寶寶的鼻咽部進入咽鼓管時,常常滯留在中耳部位。很多細菌和病菌在潮溼的環境更容易滋生,從而引發感染,造成中耳炎。

此外,要提醒家長,強行灌藥也會導致藥水嗆入咽鼓管,和嗆奶有差不多一樣的後果,所以給寶寶喂藥時千萬不要這樣做。

3.外耳道可以只清潔看得到的地方

用柔軟乾淨的棉花或紙巾搓成細條狀,在外耳道輕輕由內向外轉動,幫助促使耵聹自行掉出。

原來給寶寶掏耳屎也有這麼多學問,作爲家長,千萬不能隨便給孩子掏耳朵哦!

如果耳內有異物,或者耵聹分泌過多,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就醫,不要心存僥倖擅自“搗鼓”!

雖然做一個合格的媽媽是一門很難的課程,想要做到細心呵護寶寶的方方面面也不容易,但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幫助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