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覺有點奇怪,怎麼快要立冬了還會出痱子呢?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位媽媽所在城市最近下雨降溫,奶奶擔心孩子着涼,早早地給穿了兩層小棉襖,出門還要再加一層棉包被。晚上睡覺也是用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此外門窗還整天緊閉,說是不能讓流感傳染了孩子。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在這樣的層層包裹和嚴密保護下,孩子不出痱子纔怪!而且只是出痱子還算好的,如果繼續不以爲然、過度保暖,小心孩子患上“捂熱綜合症”!
“捂熱綜合症”,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或“嬰兒悶熱綜合徵”,從字面上看就很容易理解其含義。但就是這麼起因簡單、人爲造成、稍有常識就可避免的病,卻仍然年年秋冬季節多發,許多小寶寶因此引起高熱、大汗、缺氧、脫水、軟組織感染、抽搐昏迷,還有的腦細胞缺血壞死,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留下嚴重後遺症,甚至呼吸、循環衰竭,失去生命!
在網上隨便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觸目驚心的案例: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第2張

每每看到這些新聞總讓人又痛惜又氣憤:
本來是十足的好心,因爲無知,反而變成了荒謬。
本來是真心的關愛,因爲無知,反而變成了傷害。
這個病,寶寶患得實在是冤! 這些常見觀點爲什麼都是錯的?捂熱派:小寶寶身體弱,手腳總是涼涼的,只有穿蓋得厚一點,手腳才能變得熱乎乎。
科學派:一歲下的小寶寶(尤其是新生兒),由於心臟小、搏動力量弱,每收縮一下,泵出的血到達四肢末端的相對較少,所以小寶寶的四肢特別是手腳偏涼是很正常的,冬天會顯得更加突出。
小寶寶當然需要注意保暖,但如果一味地增加衣物,連手心腳心都非得捂得發熱、出汗才肯罷休,對不會說話的小寶寶來說簡直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了。
想判斷孩子穿蓋是否適宜,最好的方法不是摸手腳,而是用“一指禪”方法,即伸出手指摸摸後背和脖頸處。如果溫熱無汗,那就是剛好;如果後背出汗,那就是穿多了,要適當減少衣物。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第3張

捂熱派:天氣冷了,多穿點纔不會感冒生病。
科學派:其實天氣冷並不是寶寶感冒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寶寶感冒生病不是天氣冷就必然造成的結果。只有氣溫驟降或驟升時,孩子免疫力一時降低,纔會給衆多感冒病毒入侵的可乘之機。如果早早地把孩子捂起來,孩子時刻處在出汗的狀態,反而容易導致風寒溼等病邪入侵,可謂適得其反。

天氣轉冷的時候,重要的不是趕快嚴嚴實實捂起來,而是適度增加衣物,讓孩子保持舒適的體溫,並隨着外界氣溫的變化而逐漸適應環境。同時,可以讓小寶寶通過爬行、游泳等方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第4張

捂熱派:孩子發燒了,捂一捂發發汗才能好得快。
科學派:有的家長髮現孩子發燒時頭和身體發熱,手腳卻是涼的,就誤以爲是孩子冷,其實這是因爲發燒時孩子的肢體循環變差導致的;有的家長呢,憑老經驗斷定出了汗就能退燒,於是給孩子加了比往常更厚的衣物來發汗。
孩子本身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易受環境影響,發燒時如果再用捂的方法來火上澆油,體溫只會越來越高,持續高熱會導致代謝增快,因此導致孩子缺氧脫水、高熱驚厥,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劇並不少見。
小寶寶發燒,護理的關鍵恰恰不是捂熱發汗,而是散熱降溫。適當提高室溫,衣物儘量少穿少蓋,不至於導致着涼的程度即可,然後通過溫水擦拭、洗溫水澡等方法,使毛細血管擴張、體內熱量逐漸散發出來。 寶寶得了“捂熱綜合症”怎麼辦?
看到有的寶寶被裹得裏三層外三層、歷經數小時趕到醫院時已經去世的報道,雖然無意再往家長的傷口上撒鹽,但還是要發一下感慨:作爲家長,在這麼長的時間裏居然都沒有打開包裹看一看孩子嗎?如果隨時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狀態不佳;如果懂得一點常識,早點採取必要措施,孩子的生命還有挽回的可能不是嗎?
所以,多一點用心,多一點常識,關鍵時刻能救命!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第5張

如果寶寶已經有了“捂熱綜合症”的症狀,比如大汗淋漓、高熱、面色蒼白、呼吸不勻、雙目凝視、抽搐、昏迷等,要趕快把引起捂熱的多餘衣物脫掉,把寶寶抱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採取溫水擦拭等物理降溫法進行退熱;如果孩子還能飲食,可以補充電解質液。同時,要儘快送醫院進行確診和救治。

警惕無意導致的蒙被缺氧綜合症

有一些蒙被缺氧綜合症,是無意中造成的。比如牀上被褥較多,小寶寶翻身後堵住了口鼻,又無力再自己翻回來;比如讓嬰兒睡在母親的腋下或父母中間,本來孩子蓋得就多,加上大人的體溫,形成了高熱和缺氧的環境。
別讓無知害了孩子!這個"中國特色病"又到了高發季…… 第6張

所以,有小寶寶的牀上,儘量不要放置太多被褥和毛絨玩具等;如果寶寶跟大人睡一個牀,最好的位置應該是在靠牆一側,而不是兩個大人中間;讓寶寶單獨使用睡袋入睡,既容易控制溫度,又不會因爲靠得太近無意中壓住寶寶口鼻。
真心希望今年的秋冬季節,不要再看到類似悲劇重演;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不盲目依賴傳統經驗,多花一點時間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
希望每個小天使,都能得到最好的關愛,平安健康地長大!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