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帶娃在小區玩,說到孩子越來越大不好管,有個奶奶搶到了話頭,開始和大家興致勃勃地分享“經驗”:

原標題: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最近帶娃在小區玩,說到孩子越來越大不好管,有個奶奶搶到了話頭,開始和大家興致勃勃地分享“經驗”:

她說2歲半的孫子浩浩挺淘氣的,好好說道理經常不管用,最近她找到了“治”他的方法: “不聽話,我就把他關屋裏!鎖門!然後他就老實了。”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浩浩奶奶說的“鎖門”,不是大門,而是讓孩子獨自待在家裏的一個房間裏,承諾不哭不鬧了、或者求饒了才放他出來,“可管用了!就連我現在一說‘關屋裏’,他都老實呢!知道怕我了。”老人家更得意了。

有幾個年輕的媽媽也跟着附和,“就是啊,以前我們這代是關‘小黑屋’或者罰站,現在已經好多了,不能太嚴厲,但孩子做錯了,也得得到教訓啊!”

還有個和我說,“我知道,這個叫什麼‘time-out’,冷靜!暫停!”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2張

Time-

out

“Time-out”本來是競技比賽中“暫停”的意思,引申到育兒,是指當孩子在發脾氣、行爲不端、吵鬧的時候,通過讓孩子到某個房間靜一靜、或者讓孩子對着一堵牆好好反思一下的方式,起到“中斷和暫停”的效果,但是,time-out在執行中,往往容易走偏。

我就曾是其中一個。

在《寶貝,對不起,媽媽做錯了》這篇文章裏,我分享過自己的失敗經驗:小葉子1歲半的時候,有次要爬高拿零食,這個動作太危險,我制止了,她還是哭個不停、不達目的不罷休。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3張

我決定停止講道理,試試我剛學的“積極的暫停”,想着:

這比普通的暫停溫和有愛多了,只不過是我去了客廳,孩子留在房間,沒關門;只不過是我想和孩子各自冷靜,讓她意識到:我不生氣了、你不哭了,我們才能往下心平氣和地溝通。

但隨後那僵持的4、5分鐘,讓我終身難忘。

我沒等到一個冷靜下來的孩子,反而讓她越哭越兇,她可憐巴巴地看着我,我卻故意迴避和她眼神直接接觸,也拒絕去房間抱抱她,一門心思“彼此暫停”!

終於,我暫停不下去了,孩子哭得太淒涼,彷彿我要拋棄她、不愛她一樣!

最終,這次失敗的“暫停”,讓我開始認真地反思,自己到底錯在了哪。我在文中也分享了,和美國正面管教高級導師Cheryl請教的經歷。

我明白了,關於暫停,哪怕是“積極的”:

1、並不適用於3歲以下的孩子。

2、暫停的目的,是讓孩子感覺變好,而不是變得更差。如果讓孩子感覺更差了,那不是暫停,而是懲罰。

3、孩子或許會在“被暫停”後變乖、求饒、認錯,但如果孩子並不理解什麼是“暫停”,那只是他們求生存、想擺脫困境的策略而已,而不是真的反思和成長。

如果我們曾經有過被“罰站”、“面壁思過”、“關小黑屋”的經歷就會懂得(如果沒有,一個小小的角色扮演,就能體會得到),那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在被大人推搡着進入一個封閉的空間、或是佇立在一道屏障前,孩子可能真正的反思嗎?也許有,但更多的,是會恐懼、委屈以及抗拒,心想着, “媽媽好可怕!”“爲什麼要這樣對我?”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4張

之前看《媽媽是超人》,世界拳王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在處理兩個孩子打架的時候、把他們關進“小黑屋”的做法,就引起了爭議:有人力挺,更多人在質疑,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懲罰”?

的確,視頻裏兄弟倆是被媽媽強行推進小房間的,孩子們沒得選擇;被關進小屋的瞬間,小兒子就哭了,一直站在門邊撕心裂肺地哭着,不斷地叫喊着“媽媽”;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5張

冉瑩穎卻在門外和兒子們說,“你們不哭了不打了,就讓你們出來。”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6張

兒子們最終選擇了聽話,媽媽開門的一瞬間,哥哥還親了弟弟一口,看起來是很“有愛”,但孩子們是真的懂得要彼此相愛,還是爲了被放出來不得不做出這樣的姿態呢?

後來有一次,鄒市明和孩子練拳擊不小心把孩子打出了鼻血,父子三人即便不情願,也被冉瑩穎送進了小屋。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7張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8張

我們不是不可以給孩子暫停,但是:

1、一定要讓孩子準備好!要讓孩子清楚地理解,“暫停”是怎麼一回事,而且需要花時間訓練。

這也是爲什麼要等到孩子至少3歲、甚至更大,因爲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逐漸理解“因果關係”,更容易聽懂大人的話。

這對我們來說也很考驗,不僅要告訴孩子,什麼叫“積極暫停”、怎麼做,它不是懲罰而是幫助,而且內心也要這樣想

在孩子還沒發脾氣的時候,就要花時間反覆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提前知道,當自己情緒不好、即將和家長髮生衝突時,可以選擇先去暫停,讓自己感覺好起來,平復一些再來溝通。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9張

2、要讓孩子感覺變得更好,而且親手參與佈置。

“積極暫停角”的佈置,也需要花時間,而且讓孩子作爲主力出主意和佈置,比如說,孩子喜歡家裏的什麼位置?喜歡在那裏佈置些什麼?

只要是能讓孩子感覺好起來的東西,比如繪本、玩具、玩偶,都可以帶過去,提前佈置好,而且孩子平時就喜歡待在那、感覺會變得好的地方。

自從失敗的暫停後,我還沒有刻意在有衝突時,讓孩子“積極暫停”過,但小葉子兩歲多時,我就買了小帳篷,其實有點小私心,希望她喜歡這個“私密”空間,把這裏當作“積極暫停角”,現在看來,是很可能呢!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10張

3、孩子不滿3歲時,我們是最好的示範者。

雖然不適合讓不到3歲的孩子積極暫停,但我們在自己很難過的時候,和小一點的孩子說,“我需要去自己的特別的地方待幾分鐘,直到我感覺好起來。”也是可以的。

甚至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你願意和我一起去嗎?”孩子最終會慢慢理解,哦,原來這就是“暫停角”,偷偷地說,我家的一處暫停角,在我的衛生間:)

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這麼做,真的對嗎? 第11張

回到我們教育孩子的初衷,其實都是爲了孩子更好。

並不是只有簡單粗暴的懲罰,才能讓孩子明白道理,小黑屋和麪壁思過,真的out了。愛才是更持久和強大的力量,更何況,孩子的很多行爲是適齡的,他們的情緒大腦要到25歲才成熟,哪那麼容易就乖乖巧巧的呢?

但願咱們的孩子,都不再經歷這種痛苦,開開心心地長大!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