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急救措施 >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都市時報報道,在12月14日晚9點多,有一位姓袁的媽媽原本是想用充電熱水袋給奶瓶保溫,結果在充電加熱的過程中,熱水袋炸開,滾燙的熱水濺到3個月大的孩子腳上,造成深二度燙傷……

“兒子被燙着的右腳我直接不敢碰,就馬上送醫院了。”袁女士說,“寧願被燙傷的是我,看着兒子痛苦,真的好難過。”

開水、熱湯、取暖器……類似的事件在入冬以來已經不是第一起了。冬季,同樣是兒童燙傷的高發季節。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意外總是離我們那麼遠,似乎只在新聞中看到;但意外又往往離我們這麼近,一旦發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家長往往措手不及。

而寶寶被燙傷,家長與其“直接不敢碰”,不如提前學習燙傷的預防和急救知識來將損失減到最小。

下面,就讓我們溫習燙傷後的“五字真言”,儘量在第一時間正確處理傷處。處理得當,能儘可能減輕損傷,減少寶寶的痛苦,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一衝

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至疼痛明顯緩解,讓引起燙傷的熱量被完全帶走,這是燙傷急救最最關鍵的第一步,目的是中和餘熱,儘可能減輕損傷。

強調“立即”兩個字:一旦燙傷,應該馬上用涼水沖洗,越快越好。在開始的新聞中,如果袁女士在孩子燙傷後先做這一步,而不是什麼都不做直到至醫院後處理的話,孩子的燙傷很可能不會那麼嚴重。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第2張

記住,居家環境,小面積燙傷後第一件事情不是找牙膏、醬油或鍋底灰抹患處,也不是慌亂打電話去叫人,而是馬上、儘快、立即用涼水衝!!!衝的時間要足夠,衝至疼痛明顯緩解或至少15分鐘。

二脫

在衝夠時間後,再輕輕脫下患處的衣服。及時脫去衣服可以避免餘熱的持續損傷,脫下有困難時可用剪刀剪開衣服。

但如果衣物已經嚴重粘連,就不要硬脫,否則可能會連皮帶肉一起撕下來,這時只需輕輕地把患處周圍的衣服剪開即可。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第3張

今年夏天武漢有一起病例,1歲多的孩子撲倒了桌上的開水杯,被燙得哇哇大哭,奶奶一慌神,立即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和紙尿褲揭下,結果造成了寶寶腰側皮膚撕開有巴掌大的創面,受到二次傷害!讓人非常痛心。

三泡

經過了前兩步的處理,用一盆冷水浸泡約30分鐘,記住只用涼水就可以了,不要用冰塊,更不要在傷口上抹任何東西!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第4張

冰敷因爲溫度太低,會導致創面下血管強烈收縮,不利於恢復。在傷口塗醬油、牙膏、紅藥水、紫藥水等,不僅沒有治療燒燙傷的作用,有時還會使受傷皮膚變色,掩蓋創面,使醫生無法立即確定創面的大小和深度,給後續的治療帶來困難。

四蓋

用清潔敷料覆蓋以保護創面。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第5張

不要做!民間傳有“乳鼠油”“青鼠油”等偏方,號稱治療燒燙傷有奇效,但事實並非如此。亂抹東西會增加清創難度,增加皮膚損害的風險,對患者而言沒有任何好處。濟南有一位爺爺用獾油給燙傷的孫女塗抹傷口,結果非但沒有減輕症狀,反而延誤病情,導致孩子送醫時已休克,差點釀成慘劇!

兒童燙傷事件頻發,處理時“五字真言”務必牢記! 第6張

再次強調不要在傷口上塗抹任何東西!

五送

上面四個字做完之後,就該送醫院診治了。

小面積熱水燙傷後最重要的處理是五字真言的第一字——衝!應立即以大量涼水(最方便的是自來水)沖洗至少15分鐘,然後脫去或剪開被熱水沾染的衣服,用清潔布料覆蓋後送醫。

不過,兒童燒燙傷,最重要的是預防。

學完上面的急救措施,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有效預防寶寶燙傷,保護孩子免受傷害。

做到以下8點,有效預防寶寶燙傷:

1、家中飲水機一定要上鎖,或者放在寶寶不易碰到之處。冬天使用取暖器,要注意安全。

2、給寶寶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給寶寶洗澡前用手試水溫。

3、廚房是最容易發生燒燙傷的場所,不要讓寶寶在廚房玩耍。注意關好廚房門(特別是做飯時)防止寶寶的突然闖入。微波爐中取出食物時,確保寶寶不在周圍。電飯煲等熱容器當盛有熱的食物時不放在地上和低處。端熱湯上桌時注意防止寶寶突然跑過來撞到。

4、教育兒童不要玩火。點火用具放在孩子不能取到之處。煤氣不用時關掉開關,以防孩子模仿點火。

5、白熾燈、射燈等打開時溫度都很高,不要讓寶寶摸到。家裏最好用溫度不高的節能燈、日光燈。

6、給寶寶玩電動玩具時,要檢查其電路和電池的完好。不要邊充電邊給孩子玩充電式玩具。

7、選購安全的煙花爆竹,不要讓兒童單獨燃放煙花爆竹。

8、教給孩子消防和急救常識,讓他學會保護自己。

願我們的孩子們,都遠離燒燙傷,遠離意外傷害!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