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夏季警惕6種常見病纏上寶寶

夏季警惕6種常見病纏上寶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季是寶寶腹瀉、中暑、紅眼病、痱子的高發季節,寶寶還容易受到蚊蟲的叮咬,爸爸媽媽要提早做好準備,讓寶寶安全度夏。

夏季警惕6種常見病纏上寶寶

炎熱的夏天,也是寶寶腹瀉、中暑、紅眼病、痱子的高發季節,寶寶還容易受到蚊蟲的叮咬,所以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夏天在育兒方面要注意的事情更多了,一起來看看要做好哪些準備,讓我們的寶寶安全度夏呢?

1.防寶寶中暑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引起體內餘熱大量蓄積,即中暑。兒童中暑時體溫檢測一般爲38℃-39℃左右,嚴重的可高達41℃以上。兒童中暑時容易出現驚厥和昏迷,嚴重時引發腦水腫、呼吸衰竭和重要肝臟器功能損害。

【應對方法】

可先將寶寶移至陰涼處褪去衣物,同時打開電風扇或空調,以便儘快散熱。與此同時,採用一些常規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如用溼涼毛巾冷敷兒童頭部,或用溫水擦拭身體,一般都能達到降溫解暑的效果。待兒童意識清醒後可讓其飲服綠豆湯或淡鹽水等解暑。如果以上物理手段不奏效時,必須趕緊將寶寶送往醫院急診。

【預防方法】

夏季寶寶外出要避開高溫時段,最好選擇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後。帶寶寶外出時,要帶好防曬用具,以免寶寶在太陽下長時間暴曬。除此之外,要讓寶寶多喝些綠豆湯和淡鹽水,每天勤洗澡、勤擦身。

2.防蚊蟲叮咬

夏天蚊蟲肆虐,寶寶幼嫩肌膚最容易成爲攻擊對象。寶寶被蚊蟲叮咬後,不僅存在感染風險,且會留下色素沉積,反覆抓破結疤,嚴重的還會轉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應對方法】

協和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李英濤表示,孩子被蚊蟲叮咬後,如瘙癢明顯,要及時幫助孩子止癢,制止孩子抓撓。因爲感染都是在皮膚抓破後纔出現的。局部瘙癢但沒有抓破時可用風油精、清涼油、爐甘石洗劑或荷酚液外搽止癢,如果瘙癢特嚴重,可以局部用激素軟膏。

【預防方法】

夏季要格外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每天睡覺之前,最好給寶寶使用蚊帳或者用電蚊拍先滅蚊。外出時,最好帶上萬金油、綠油精、風油精等防蚊藥品。

3.防寶寶長痱子

痱子周圍稍紅,有癢和灼熱的感覺。如果嬰兒撓抓,容易感染,引起汗管及汗腺發炎、化膿,形成痱癤,俗稱痱毒。

【應對方法】

有專家支招,得了痱子,可以用馬齒莧、蒲公英或者野菊花100-200克煎水,涼溫後外洗,然後搽痱子粉或者痱子水。

【預防方法】

夏季要給寶寶常洗澡,並穿輕薄的棉質衣服,以便讓寶寶保持皮膚乾爽。

4.防寶寶夏季腹瀉

夏季寶寶之所以常常腹瀉,是因爲夏季的高溫給病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兒童腸道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再加上冷飲等都會造成寶寶消化功能紊亂,讓寶寶容易受腹瀉的“侵襲”。

輕型腹瀉的寶寶每天排便數次至十餘次,糞便呈蛋花湯樣,偶有溢乳及嘔吐,輕微腹脹等;而重型腹瀉的寶寶每天排便十次以上,糞便呈水樣,有酸臭味。

【應對方法】

如果寶寶腹瀉不太嚴重,只需飲食調整即可。當寶寶腹瀉時,飲食宜清淡;同時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減輕寶寶腹瀉症狀。爲防止寶寶腹瀉脫水,必須及時補充水分。但如果寶寶腹瀉次數較多,或出現口脣乾燥、兩眼凹陷、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症狀,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

【預防方法】

預防寶寶夏季腹瀉,最主要的是注意衛生。寶寶的餐具最好高溫消毒,同時做好防塵和防蟲。與此同時,隔夜、變質的不新鮮食物不要給寶寶吃。除此之外,儘量控制寶寶不要吃太多冷飲,並注意夜晚吹空調時做好寶寶的腹部保暖工作,以免腹部受涼引發腹瀉。

5.防寶寶傷風感冒

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及皮膚散熱、保溫調節功能都差,夏天室內空調環境和室外高溫環境溫差大,使得傷風感冒非常頻發。

【應對方法】

寶寶夏季感冒很常見,但是不同的孩子表現不一樣,除了呼吸道症狀,感冒也會出現消化道症狀,當孩子反覆肚子痛,不要只考慮消化道症狀,有可能是反覆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腸繫膜淋巴結腫大。不要亂吃抗生素和退燒藥,要掌握指徵,必要的話及時檢查血常規。

【預防方法】

夏季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開得過低,同時注意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衛生和乾燥通風。

6.防紅眼病感染

病毒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夏季寶寶最易被染上的眼科傳染病之一。寶寶紅眼病的早期症狀有雙眼瘙癢不適,有異物感、燒灼感,接着眼睛紅、腫、痛、眼屎多、怕光流淚、不敢睜眼,可伴發熱、頭痛。

【應對方法】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紅眼病,可用溫鹽水輕輕清洗寶寶的眼睛,讓寶寶眼睛周圍保持清潔。如果寶寶的眼睛2周後還沒有好轉,就要帶他再去看醫生。如果是接觸了過敏性的物質造成寶寶患紅眼病,應讓寶寶遠離過敏原,同時選擇治療過敏性結膜炎的滴眼液或抗過敏藥物。

【預防方法】

要讓寶寶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同時流行期少帶寶寶到游泳池、遊樂場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