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5月到7月,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高發,預防治療護理都在這篇!

5月到7月,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高發,預防治療護理都在這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通常是小朋友用手接觸到有此類病菌的小朋友的鼻涕、痰液、唾液、皰疹液、糞便等,病毒經過手進入口中而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通常是小朋友用手接觸到有此類病菌的小朋友的鼻涕、痰液、唾液、皰疹液、糞便等,病毒經過手進入口中而感染。

據臨牀統計發現:6個月~5歲是此病的高發年齡段,而每年5~7月,也就是現在,更是這兩種病的高發季節。

在高發期的確需要留意,但其實,大多數孩子的患這兩種病都是輕症的,一般10天左右就可以自愈。那怎麼區別兩者?怎麼預防、治療和護理呢?請劉金權醫生爲我們詳細講解吧!

先認識一下這兩個疾病是什麼?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所謂手足口病,就是患兒的手掌、足底及口腔部位出現皰疹是該病的重要特徵,口腔皰疹破潰引起疼痛,進而影響進食。患手足口病可有發熱,但是輕症手足口病或許不發熱。

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所謂皰疹性咽峽炎,就是患兒僅口腔和或咽部出現皰疹是該病的重要特徵。當然口腔皰疹破潰也會引起疼痛,進而影響進食。患皰疹性咽峽炎大多都有發熱,甚至是高熱,很少有不發熱者。

5月到7月,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高發,預防治療護理都在這篇!

臨牀都有什麼表現?怎麼早期發現?

手足口病臨牀表現

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爲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大多數患兒在一週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

重症病例的早期識別

1.體溫持續大於39℃以上,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精神差、嗜睡、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不穩等神經系統表現。
3.心率、呼吸異常的增快、減慢或節律不齊。

4.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出現花紋。

重症病例的皮疹多不典型,若出現以上情況,尤其是對於3歲以下、發病5天以內的患兒,家長需及時帶寶貝就醫。

皰疹性咽峽炎臨牀表現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A組柯薩奇病毒引起,少數由埃可病毒、EV71病毒等引起,6-8月份是高發季節,1-7歲兒童多發。

皰疹性咽峽炎三大症狀

1.發熱:通常都是高熱(39℃~40℃),而且不容易退下來,縱使退下來,往往也會在兩三個小時後又回升上去;一般會持續3~6天。

2.口腔出現皰疹:皰疹主要發生於軟齶、懸雍垂和舌齶弓等處,開始爲紅色小丘疹,繼而轉爲小水皰,最後再變成小潰瘍。潰瘍的痊癒較慢,往往需要7~10天的時間。

3.厭食、流口水:由於潰瘍會造成疼痛,所以患兒往往拒吃,甚至連唾液也不敢吞嚥,於是臨牀上就會出現厭食、流口水等症狀。

如何科學護理?處理寶貝口腔疼痛?

治療護理總原則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與其他病毒感染一樣,都是自限性疾病,並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家庭護理顯得尤爲重要。輕症、沒有合併症的寶貝可以在家治療護理。

寶貝各種不舒服如何護理

看下面哦

1. 務必讓寶貝多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 如果有以下症狀,要對症護理

發燒:同感冒發熱處理一樣,體溫在38.5℃以下,可以用退熱貼、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體溫在38.5℃以上,可以口服退熱藥物降溫。
皮疹的護理:皮疹初期,可給寶貝塗爐甘石洗劑。如果皰疹形成或破潰時,可塗0.5%的碘伏。要經常給寶貝剪指甲,以防他抓破皮疹,減少局部細菌感染的可能,並降低傳染性。
口腔的護理:雖然身上的皮疹不疼不癢,但是如果口腔皰疹破了就會疼痛、流涎、拒食,家長可用魚肝油或維生素B2片劑研成粉塗抹口腔,並保持口腔清潔。不給寶貝喝熱水及刺激性食物,以減輕口腔潰瘍疼痛。

飲食的護理:患病期間,寶貝的消化功能減弱,飲食上應給予易消化的營養食物。在口腔內的皰疹破潰期間,儘量多給予一些溫涼的流質飲食;以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流質及半流質類無刺激性的食品爲主,同時要少食多餐,以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病癒後及時補充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5月到7月,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高發,預防治療護理都在這篇! 第2張

預防是重中之重!

由於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觸傳播,因此在預防方面,注意以下3個方面。
1. 儘量少帶寶貝去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地方。居室多通風,衣服、被子經常曬。

2. 把好病從口入關: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提倡吃熟食。

3. 讓寶貝養成勤洗手、洗淨手的好習慣。

因爲手足口病的傳染性比較強,請儘量避免接觸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建議主動將患兒隔離在家裏,不要帶去幼兒園、學校等公共場所,以免傳染給其他寶貝。

最後再強調一遍,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並不可怕!大部分都可以自愈,就和我們平時的病毒性感冒一樣。家長們也不要過於恐慌,發病之後,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警惕重症的發現即可。還要記住預防最重要的一點,也非常簡單的一點: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