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胎毒真的是一種“毒”嗎?新生寶寶竟然有毒?

胎毒真的是一種“毒”嗎?新生寶寶竟然有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胎毒真的是一種“毒”嗎?怎麼產生的?新生兒胎毒有害嗎?很多準媽媽在孕晚期都在忙活的一個工作就是去“胎毒”~爲了去胎毒,民間還流傳着各種各樣的去胎毒偏方。相信很多媽媽都聽過,有的還試過吧!

什麼給孕婦準備的玉米鬚煮水煲湯喝,吃小公雞,金銀花煮水,吃鵝蛋,綠豆老鴿湯等。還有的居然給出生3天內的新生寶寶喝熟大黃熬的水……等等。簡直五花八門,南北方地區差異,延伸出來的偏方也不盡相同。

那麼,胎毒真的是一種“毒”嗎?怎麼產生的?

胎毒不是“毒”

“胎毒”這個詞彙在科學領域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只是將一些新生兒的症狀歸結到胎毒身上,具體哪些症狀我們後面會詳細的解說。

但是,西醫根本沒有胎毒這種說法,更是從來沒有關於“清胎毒”的建議,這樣說來,胎毒純粹爲廣大勞苦人民臆想出來的詞彙,並且經久不息廣爲流傳的民間謠言罷了。

“胎毒症狀”怎麼解釋

常見被大家歸結爲“胎毒”的症狀表現有,寶寶頭上的斑片乳痂、紅斑、溼疹、黃疸、胎脂、鵝口瘡等。

(1)乳痂

有些新生寶寶在出生後頭皮上會出現一層厚厚的、鱗片狀、帶硬殼淡黃色或黑褐色的油膩斑塊。讓人看着很不舒服,家長也總想把這些東東去掉。

其實這些斑塊是一種脂溢性皮炎,俗稱“搖籃帽”,一般在囟門位置尤其明顯。

這些乳痂,主要是由於寶寶出生後不洗頭,時間一長上皮細胞分泌物和灰塵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

寶出生時皮膚表面會有一層由皮膚和上皮細胞分泌物所形成的黃白色油脂,一般建議,新生兒2-3天就要洗一次頭,避免太多油脂積累。

如果寶寶頭上易剝落的乾性頭皮看起來很像頭皮屑,這種情況下,只要輕輕地清洗幾次就可以了。注意用溫和的洗髮水,每週洗頭不要超過一次。如果洗得太用力、太頻繁會使頭皮更幹,“搖籃帽”也就更嚴重。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搖籃帽”可以這麼做:

在頭皮上抹點冷榨的植物油或霜劑(凡士林、鬱美淨),輕輕按摩約15分鐘,使之軟化吸收;用非常柔軟的寶寶牙刷(弄柔軟後),輕輕地去除剝落的頭皮乳痂;用溫和的洗髮水洗去多餘的油脂。

在寶寶的耳朵後面、脖子褶皺處,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結硬殼的油狀皮疹,這種通過溫水清洗很快就會好轉,同時也可以少量短期使用氫化可的鬆軟膏治療。

(2)紅斑

新生寶寶毒性紅斑一般在出生時出現,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

主要特徵爲粉色或紅色,中間有小的白色或黃色凸起的小斑點,界限不明顯,周圍皮膚泛紅,有的會融成一片,周圍還可能出現一些丘疹。

這些紅斑不會對寶寶造成任何不適,也不會傳染。有些毒性紅斑可能會長大,然後破裂再消退,但都會在出現幾天內消失,不需要治療,家長也不用擔心。更和所謂的“胎毒”沒有任何關係。

(3)溼疹

溼疹的起因主要是因爲小寶寶的皮膚還在逐漸發育並未成熟,角質層比成人薄,這樣對於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就要比成人差很多,再加上T輔助細胞的比值不同,所以免疫狀態處在一個容易過敏的狀態。

一般情況下,寶寶自出生起除第一個月是母體給予的保護期外,2到3個月溼疹會出現加重,6個月減輕,1歲左右就不會再起溼疹。

所以,溼疹只是寶寶皮膚成熟、免疫適應的過程,並不是謠傳的媽媽孕期沒有排毒造成的。寶寶溼疹的主要特徵是慢性、長期、反覆發作。

通常表現在寶寶兩側面頰、額頭、眉間、頭皮等部位,嚴重時軀幹和四肢也會出現。

用手指觸摸乾燥皮膚時,會摸到白色的小疙瘩。乾燥,白色或紅色的鱗片狀腫塊。伴有瘙癢感,觸感如砂紙般,嚴重時可能會有滲液。

胎毒真的是一種“毒”嗎?新生寶寶竟然有毒?

中重度溼疹的治療首選外用弱激素藥膏,輕度溼疹僅多次使用潤膚霜即可。

除了外用藥,寶寶的日常護理同樣重要,如寶寶一定要選擇棉的、透氣、不起球的衣物;寶寶臥室儘量溫度、溼度適宜;家裏不養寵物、少養花草等。

(4)黃疸

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的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即出生後膽紅素生成的過多而代謝和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過高。一般分爲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寶寶要儘早的按需餵奶,讓胎便儘早排出。頻繁的哺乳可以讓寶寶喝更多的奶,促進排便的同時,增加通過便便排出的膽紅素含量。

胎毒真的是一種“毒”嗎?新生寶寶竟然有毒? 第2張

病理性黃疸的寶寶會被轉去新生兒科進行專門的治療。

(5)胎脂

每個胎兒身上都有胎脂,薄與厚也因人而異,胎脂較厚的寶寶出生時,胎脂依然存在,這也就是爲什麼許多寶寶剛出生時,給人髒髒的感覺

跟流傳的“胎毒”、“孕期啪啪啪太多”等都沒有關係。胎脂爲在羊水中的胎兒皮膚提供保護作用,如果沒有這一層膜,胎兒的皮膚就會受到傷害。

而且寶寶剛出生,外界環境的溫度較低,寶寶身體的熱量要向四周散發,使體溫降低。胎脂能夠幫助寶寶減少身體熱量的散發,保持體溫恆定,所以別看寶寶髒,可寶寶健康着呢。

寶寶身上的胎脂在出生幾天後就會自行吸收,不需要立即用洗浴用品去除。

胎毒真的是一種“毒”嗎?新生寶寶竟然有毒? 第3張

(6)鵝口瘡

鵝口瘡和“胎毒”就更沒有關係了,主要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又稱雪口病,多見於2歲以內的寶寶。

它的主要特徵是口腔黏膜上出現一些白色奶塊樣的東西,通常分佈在口腔上下脣內側、舌、上顎、齒齦等處。白膜不易拭去,強行擦去後,能看到紅色創面,並可能出血,白膜又迅速形成。

鵝口瘡本身對寶寶的健康影響很小,防治鵝口瘡除了減輕症狀,更重要的是阻止真菌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導致嚴重感染。治療的關鍵是控制真菌感染和切斷感染源。

可以用2%碳酸氫鈉溶液口腔局部塗抹,抑制念珠菌的生長,因爲弱鹼性環境不適宜白念珠菌生長,抗真菌藥物制黴菌素混懸劑或制黴菌素片溶解後塗口腔患處,效果良好。

同時加強營養,注意口腔衛生。不要隨意停藥,治療療程一定要足夠,以徹底清除病源。

準媽媽懷孕期間有陰道黴菌感染應儘早治療,減少分娩時新生兒接觸母親產道分泌物而感染的風險。

另外,母乳寶寶注意清潔衛生,餵奶前洗手、溫水洗乳房乳暈;保持寶寶的口腔衛生,吃奶或輔食後,喝幾口溫開水漱口;注意清洗寶寶的奶瓶和用具等。

盲目去胎毒的危害

前面我們提到了一些民間流傳的給孕媽媽“去胎毒”偏方,包括玉米鬚、小公雞、鵝蛋、綠豆等,這些東西只要不是天天吃也還有情可原,畢竟是含有營養價值的。

但是,還有很多涉及到中藥去胎毒的小偏方,這些偏方食用後,藥物的毒素很可能停留在體內,損傷肝腎,對孕婦健康帶來隱患。

還有一些給小寶寶吃的中藥偏方,更不可取!腸胃消化系統還不完善的小寶寶,服用後很可能導致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對身體造成危害。畢竟,是藥三分毒,就算平時用藥也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才更安全。

孕期合理飲食

看到這裏,那些擔心吃東西會產生“胎毒”的準媽媽是不是終於可以放心了。而,誤以爲自己孕期沒有忌口而造成寶寶“胎毒”的媽媽也終於不用內疚啦!

孕期食品要保證安全,不食用存在安全隱患的食物,尤其是含有李斯特菌感染風險的食物。少吃油炸、油煎、甜的糕點、飲料,以及含大量防腐劑、添加劑的食物。

不吃腐爛變質的青菜水果,高汞的海魚及用火燒烤或者烤糊的食物等,其他食物都可以吃哦。

還有傳言說,孕期吃辛辣的食物會留下胎毒。爲此,大家可以去問一下無辣不歡的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準媽媽,她們孕期的四十週是怎麼過來的。

只要身體能夠適應辛辣,沒有任何不適,吃吃辣也是不錯的。

孕期最主要是保持心情舒暢,食品多樣、均衡營養,不挑食偏食,同時注意營養過剩就沒問題啦!

坊間的一些謠言有時候真的很令人費解,一個能夠孕育出生命,這麼神奇的地方怎麼會有毒呢!

之前不知道胎毒是怎麼回事的家長,也可能嘗試了很多偏方。但是,從現在起,一定不要再懷疑自己、“毒害”寶寶啦~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