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如廁訓練不能急,尊重自然發育!

寶寶如廁訓練不能急,尊重自然發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幫助寶寶如廁訓練,寶寶如廁需要訓練嗎?寶寶如廁時自然就會的嗎?如廁訓練急不得,尊重自然發育纔是爲寶寶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如廁訓練”在家長們的心目中變得特別重要,似乎越早脫掉紙尿褲,就越是值得驕傲的事,越晚就越“丟人”。

可是你們卻忘記了,“自主如廁”是到了一定年齡就一定會具備的能力,跟說話、走路一樣,遲早都會,不同寶寶發育有早有晚,非常正常。

借用伊能靜的一句話:遲早都會有的事,爲什麼要急着逼寶寶?

有“攀比”就會有“壓力”,看着別人家寶寶都可以不再用紙尿褲,自己寶寶連“尿尿”都還不會表達,心裏就特別着急,想盡辦法“逼迫”寶寶儘快學會自主便尿。

但是孩子如廁條件還不成熟,不論你怎麼着急怎麼引導,也不會變的快一點,結果就是經常尿褲子。

寶寶如廁訓練不能急,尊重自然發育!

尿褲子孩子自己不舒服,更會加重大人的情緒,有時候忍不住對寶寶責備吼罵,寶寶受到大人情緒的感染,產生心理負擔,會不知所措,害怕無助,後面很可能出現憋尿、頻繁尿牀的情況,對大人小孩都是煎熬。

寶寶還無法感知自己排尿排便的感覺,就脫掉紙尿褲,這種“強迫性”的如廁訓練,非但沒效果,反而可能延長寶寶“自主如廁”的時間。

前不久就有臺灣的新聞報道:

過早讓寶寶戒掉紙尿褲,恐傷腎功能,有加重便祕、尿路感染的隱患,引導不當還會造成心理傷害。

尤其老一輩固執的認爲,他們那個年代沒有紙尿褲不也過來了,認爲紙尿褲就是坑錢,孩子不會自己上廁所就堅持把屎把尿。

“把屎把尿”和“如廁訓練”都是過猶不及,做不好就適得其反,頻繁把便容易引起髖關節發育不良,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易尿頻;

而強迫性“如廁訓練”是根本沒有效果,因爲寶寶尿道和肛門括約肌還未發育成熟。

那是不是應該一直穿着紙尿褲等待寶寶某天主動要求便尿呢?

當然不是!如果完全不管,有的孩子還真到4.5歲還不會自己上廁所的。

如廁,與其說“訓練”,不如說“引導”更合理些,而且這個引導,應該在一切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去適度去做,這個過程越自然越好。

一定要說個時間的話,一般來說,寶寶膀胱3歲左右發育成熟,3歲左右學會獨立如廁屬很正常,女孩會比男孩稍早一些。

但是2歲以後,就可以有意識的進行引導了,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急,還不到時候就耐心等待,平時多觀察。

可以進行“如廁引導”的基礎應該是:

1、能聽懂大人指令;

2、有固定的排便規律;

3、會表達“要尿尿”“要大便”的意願;

4、能自己穿脫褲子;

5、會拉扯不舒服的紙尿褲;

6、能模仿大人上廁所的樣子,至少願意坐在馬桶上;

最好以上同時滿足,至少要能滿足1.2.3時,可以開始嘗試適度的引導了。

原因是:

1、能聽懂大人指令,日常簡單的指令是可以聽懂的,比如吃飯、洗澡、洗手時會懂得配合,那麼才能明白如廁的指令,比如“脫褲子”,“坐馬桶”,不管是不是願意“聽從指令”,至少要能“聽得懂”,這是基礎;

2、有固定的排便規律,說明寶寶膀胱和肛門括約肌已經有了一定的控制力,可以儲存屎尿,而不是一有壓力就“直噴而出”了,一般一歲半以內是沒辦法進行“如廁訓練”的,因爲孩子自己控制不了;

寶寶如廁訓練不能急,尊重自然發育! 第2張

3、如果想要拉屎拉尿了,會懂得先告訴大人,說明不僅括約肌有了一定的控制力,自己也有了排便意識,此時需要大人的協助,再引導就變的自然而然了。

或者雖然沒有直接表達,但是從寶寶的表情、動作大人可以很清楚知道這是寶寶要排便了,也是不錯的時機。

那些標題爲:“只用一個方法,讓寶寶一天就學會自主如廁”“七天完全脫掉紙尿褲”之類的文章,沒有啥意義,寶寶能不能脫掉紙尿褲,看的是寶寶自己的意願和如廁的生理條件。

條件成熟,也許半天就學會,條件不成熟,不管多牛的方法都不能讓寶寶“一天學會自主如廁”的!

具體以上條件,就可以適度引導了,以下提一些“如廁引導”的小建議:

1、當寶寶能通懂指令,但是就不聽從“如廁”指令時,可以買一些有趣的如廁繪本,讀給寶寶聽,平時不斷重複“如果寶寶感覺肚子擠擠的,就是要尿尿了,尿尿先告訴媽媽哦”、“寶寶要拉臭臭了就去坐馬桶”之類的話;

說這些話最好語氣自然,不帶情緒和責任,讓寶寶慢慢接受需要自己如廁這件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寶寶如廁的器具,那就是馬桶了,準備一個可愛高顏值的馬桶,先讓寶寶願意坐馬桶,再讓寶寶建立起有“有便意了就坐馬桶”聯繫,如廁就能順利的多;

3、寶寶有“模仿”的天性,大人上廁所時,可讓寶寶在旁邊看,自己放慢動作,邊做動作邊解讀;

不過大人的動作對寶寶來說有一定距離感,最好是找已經會自主如廁的其他小朋友,在寶寶面前“表演如廁”,經常看就會學着模仿了;

4、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引導大便,再引導小便;先脫白天的紙尿褲,再脫晚上的紙尿褲;

5、做好受挫的心理準備,引導不順是很正常的,控制好情緒,永遠給寶寶鼓勵,即使尿褲子了,也用平常心對待,可以對寶寶說:“寶貝你尿到地板上啦,沒關係,我們來一起把它擦乾淨,媽媽希望下次寶寶可以提前告訴媽媽哦,媽媽帶你去找馬桶哦。”

對於“如廁訓練”,我的原則是:“晚訓練比早訓練好”。

欲速則不達,放輕鬆點,即使多用一年的紙尿褲,又能怎麼樣呢!沒有聽說過,誰家早早學會如廁將來就更優秀,或者晚學會如廁就說明身體發育不健全,18歲以後,誰還記得自己幾歲學會如廁的呢。

回到一開始那位寶媽的問題,其實她目前最需要的是放下自己的焦慮,觀察寶寶是否達到如廁的條件,如果沒有,那麼再等等何妨。

我特別能理解這種心情,宸寶曾經不會爬也讓我糾結了一陣,他在一歲三個月學會走路之前,是一點都不會爬的,怎麼教導都不行,後來索性不管了,突然有一天發現,他已經各種“匍匐爬”“狗爬”“螃蟹爬”切換自如拉。

等他的四肢力量發育到一定程度,懂得了如何協調四肢,會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還不會爬的時候,總是擔心,會不會協調能力不行,會不會智力發育落後,而看現在爬的這麼好,曾經的“不會爬”完全沒有對現在造成任何影響,就對以前的擔憂呲之以鼻了。

很多時候家長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障礙,其實等孩子大了, 再回頭看曾經的焦慮,真的不算什麼。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