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習俗

【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習俗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中國傳統節日介紹圖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一起看看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節的來歷,清明節的習俗

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

1)朝聽細雨潤門扉,年年一度送春回。——《清明祭詩》

2)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辭花送寒食,並在此時心。——唐·白居易《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3)漫見新柳嬌眼垂,疑君逸影踏風歸。——《清明祭詩》

4)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清明》

5)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明·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6)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唐·宋之問《途中寒食》

7)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宋·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8)春雨杏花滿清明,追思猶怨水煙輕。——《清明祭詩》

9)粉杏輕柔岸柳新,清明春雨兩相侵。——《清明祭詩》

10) 賞芳時節清明日,清明把酒釋別愁。——《清明祭詩》

【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習俗

11) 半園新杏連綿雨,送盡清明百姓家。——《清明祭詩》

12)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韓翃《寒食》

13)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爲子推。——唐·孟雲卿《寒食》

14)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15)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唐·宋之問《途中寒食》

16)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唐·張繼《閭門即事》

17)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宋·王禹《清明》

18)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宋·楊萬里《寒食上冢》

19)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宋·程顥《郊行即事》

20)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唐·白居易《清明夜》

21)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唐·劉長卿《清明後登城眺望》

22)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唐·張繼《閭門即事》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爲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習俗 第2張

清明節的習俗

融合寒食節習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爲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蹟。原始社會,先民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爲禁菸節,因爲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後來成爲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

踏青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爲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鑑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習俗 第3張

融合上巳節習俗

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後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遊樂的活動。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裏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於踏青遊樂僅僅在清明舉行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