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優秀作文 >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總是迎着晨曦出發,揹着星月而歸;你總是踩着泥土而行,心懷夢想和使命......風裏雨裏節日裏,記者不在新聞現場,就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11月8日是記者節,你們的節日。下面整理了寫關於記者節的作文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第一篇)

11月8日,第17個記者節悄然到來。忙碌於各種採訪活動,不時參加其他的節日慶祝,漸漸忘記了還有記者自己的節日。雖然是週日,但同事都在爲了下週的工作緊張準備着。

記得學生時代,曾經參加過一次記者節的慶祝活動。活動中,新華社一名著名記者說了“有女不嫁記者郎”這樣一句話。奔波於天南海北,遠在深圳的同學對這句話有着深刻體會,他在網上告訴我,在家鄉工作是一種幸福。記者節,我深深體會到了這種幸福。

20XX年,見證了全市上下齊心,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聊城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提速轉變;見證了聊城各界載歌載舞慶祝新中國成立XX週年,銳志創新,爲國慶獻上厚禮;見證了一個又一個聊城企業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靈活應變,把握住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運會在我市舉行賽事,我是幸運的,也爲聊城的發展自豪。

慶幸之餘,更有一份動力激勵着自己。學習貫徹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準備把握各項工作部署;聚焦轉變發展方式,調結構、保民生;把握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機遇,積極融入全省發展格局;加快交通樞紐建設,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建設全省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報道各條戰線涌現出的楷模事蹟……一系列重要工作需要新聞工作者爲聊城“彎道超越”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交流、聆聽、寫下,不知不覺中從事記者職業已經三年了。對比新聞記者四能要求,在三年的寒暑交替中,有遺憾,也有難以言說的喜悅……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第二篇)

年年記者節,風光各不同,但是對於我們記者來說,永遠是責任在肩,信念依舊。

在每一個記者節來臨的日子,我們按捺不住地重溫那些親歷的感動與衝動,同時又深切地感受到作爲一名記者的存在與價值。歲月如流水,彈指一揮間,回想做記者的十年曆程,可謂是一路坎坷,一路風雨,一路感動。但每每看自己的辛勤化作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文字,帶給讀者各式各樣的信息,再苦再累也化作無比的快樂,

我認爲,作爲記者,採訪其實就是感悟人生、接受再教育的偉大過程。就拿今年我們策劃的《大學生創業故事系列》來說,這種感悟和教育的感受尤其明顯。就業難是困擾着整個社會的一大難題和民生關注的焦點。80後的新一代大學生們怎樣面對這一難題?經過篩選,我們確定了十幾個自主創業的鮮活典型進行採訪。“自己的路,不等也不能靠,要憑自己的心血來打拼……”這是這羣年輕人的共同心聲,通過他們的創業軌跡,我們看到新時期的大學生們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

另外,社會各界爲四川災區捐款捐物的感人場面,家鄉父老爲重症患者奉獻愛心的一幕幕場景,爲國家爲百姓生命財產而奮不顧身的公安、消防官兵的英勇行爲……對於這樣的人和事,我們每每感動着、書寫着、傳播着。

新聞發生時,我們就在路上,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 第2張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第三篇)

新聞之路是“無冕之王”光環照耀下的坎坷之路,是一條考量責任、道德的如履薄冰之路,更是一條在用信念去踐行使命的神聖之路。

梳理這些年來的採訪經歷,有許多事許多人留在了記憶裏,而20XX年7月份的貴州山區之行最讓人終生難忘。

當時,徐本禹已經完成支教任務,離開了貴州,聊城的四名支教志願者接過接力棒,繼續在大方縣大水鄉箐山村本禹希望小學支教。在他們四人即將完成一年支教任務時,我受命去採訪。

原來知道貴州山區很窮,但很難想象出老百姓真實的生活狀況。貴州的山區大多是高原地貌,山不高大,但都蔥蔥郁郁,而村民的房子零星地分佈在各個山坳裏,鄰居之間相隔很遠。7月21日,走了半小時的羊腸小路,我隨志願者顧蘭順來到箐山村尖坡組六年級學生羅莎的家裏:在一個只有十幾平方米的木板房裏,靠牆是一張窄小的木板牀,牀上油黑的被褥,早已看不出本來的顏色;中間一個火爐,常年燻烤,整個房間都是黑乎乎的,房頂上吊着的玉米也落着厚厚一層菸灰;角落裏放着半袋大米,一隻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木水桶,所有這些是全部的家當。羅莎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81歲的爺爺和74歲的奶奶生活。那年期中考試,羅莎語文92分,數學91分,成績是大水鄉第一名。

而支教志願者的生活也是難以想象,缺水、缺電,只有每週一次的趕場,才能買到蔬菜,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在這樣的環境裏,我真正理解了那些帶着愛心在山區支教的志願者,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惟有信念去撐着他們去奉獻。

作爲記者,我有責任記錄他們,把他們收入進我的相機,用我的筆寫下他們的執著和高尚,寫下這些揹負使命默默前行的人。回到聊城後,我先後寫了六篇通訊,把四個志願者在貴州山區不爲人知的支教生活展現在讀者面前。

如今,已過去三年多的時間,在貴州採訪的情景依然能清晰地記起,貴州山區已成爲心中永難磨滅的印記。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 第3張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第四篇)

在奔波忙碌中,新一年的記者節再一次悄然而至。

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爲聊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輿論支持,這是我們作爲一名黨報記者的神聖使命;在工作中恪守盡職,當好社會發展觀察者、記錄者和守望者,這是我們應當肩負起的職責。“行文方寸間,風雲滾滾來。”在風雲變幻的20XX年,通過報社全體同仁手中的筆,我們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化危爲機、彎道超越的壯舉;我們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城市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所邁出的堅實腳步……見證並記錄下聊城“成長”的點點滴滴,這就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

記者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記者也是一個光榮的稱謂。從跨入報社的那天起,身上就壓上了一幅沉甸甸的擔子:既然選擇了記者,就必須擔負起這一份使命與責任。風餐露宿、終日奔波是我們的生活特色,加班加點、通宵達旦是我們經常性的工作;我們要弘揚社會的正氣,揭露社會假惡;我們要關注社會各界、普通羣衆的熱點難點,我們還要準確把握改革開放、開拓創新的時代脈搏……因爲我們是記者。

在11月8日這個承載着記者職業光榮與夢想的節日,我們在自豪和驕傲的同時,也更加感受到了肩上的壓力。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思路和戰略決策,如何爲聊城轉方式、調結構,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鼓與呼,這是我們的壓力,也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今後,將更加愛崗敬業、恪盡職守,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新聞責任感,採寫更多的好作品、好稿件。

關於記者節的作文 第4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