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男孩就該“野”着養,這6件事一定要做好!

男孩就該“野”着養,這6件事一定要做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陪孩子玩刺激性遊戲,培養男孩的冒險精神

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認爲:“遊戲就是兒童成長的全過程”。幼兒階段的孩子,主要任務就是玩耍和遊戲。其實,玩耍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遊戲環境對孩子的刺激作用很重要,幼兒的學習也離不開具體形象的實物或者圖片。因此,藉助於自然環境與室內環境進行適宜的遊戲或活動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練習性遊戲,象徵性遊戲,規則性遊戲。

練習性遊戲,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推着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象徵性遊戲,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小醫生”、“小警察”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規則性遊戲,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學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

除了鼓勵孩子跟同伴玩耍和遊戲以外,父母同樣需要成爲孩子的玩伴。經常陪男孩玩一些刺激性的遊戲,既可以培養他們的冒險精神,也可以釋放他們的高活動力。

跟媽媽相比,陪孩子一起玩刺激性遊戲是爸爸的天然優勢。喜歡冒險和刺激是男人的天性,而要培養男孩的冒險精神,爸爸則是他們的最佳玩伴。

很多時候,爸爸之所以不願意陪孩子玩這些遊戲,並不是不願對孩子用心,其實是因爲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那麼,爸爸可以陪孩子玩哪些刺激性遊戲呢?

1、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可以經常跟孩子玩“舉高高”(把孩子舉過頭頂)、“坐飛機”(雙手抱着孩子轉圈)、“扔牀上”(把孩子從牀尾扔到牀頭)等遊戲,可以讓孩子體驗到一定的恐懼和害怕,但又在可以接受的心理限度內。

2、對於3到6歲的孩子:可以經常陪孩子到公園或遊樂場去體驗能承受的刺激項目,比如海盜船、碰碰車、高空纜車、盪鞦韆等等。

3、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選擇不同的刺激性遊樂項目,比如陪孩子坐過山車、跟孩子一起摔跤、同孩子一道去滑雪等等。

除了以上列舉的這些刺激性遊戲,我們還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更多刺激性遊戲或活動,甚至完全可以自己設計類似的刺激性遊戲和玩具。

男孩就該“野”着養,這6件事一定要做好!

二、爲孩子創造探索機會,滿足男孩好動和好奇的天性

很多男孩父母可能都經歷過這些“慘不忍睹”的場景:剛換的漂亮燈具,被孩子的皮球砸壞;剛買的骨瓷餐具,被孩子不小心摔碎;剛裝修的牆壁,被孩子當作白板進行塗鴉;捲筒紙一溜煙成了孩子身上的“飄帶”,飄得滿地都是;茶几上擺的東西,被孩子當成玩具進行糟蹋,比如菸灰缸、報紙、剪刀、水杯……

其實,好動和好奇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幼兒階段更是如此。因爲好奇,孩子就喜歡嘗試、喜歡探索,甚至是喜歡搞破壞。大人認爲不能碰的東西,孩子偏偏要去摸;大人認爲不能幹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去做;大人認爲很無聊的東西,孩子偏偏覺得很有趣。

而每一次嘗試,可能就是一次探索;每一次探索,也可能就是一次成長。因此,我們要儘可能多地爲男孩創造探索世界的機會,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逐漸成長。那麼,我們如何爲幼兒階段的孩子創設更好的探索環境、創造更多的探索機會呢?

1、爲孩子創設一個獨立的探索空間,比如專門的兒童房、客廳或臥室的一個角落等;

2、購買一定數量的、適合不同階段和性別孩子的玩具,尤其是那些可以組裝或拆卸的玩具,比如樂高積木、玩具槍等;

3、多準備一些可供孩子做手工的材料,比如塑料剪刀、貼貼紙、兒童摺紙、廢舊物品等;

4、鼓勵孩子多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多接觸新鮮的事物,激發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5、允許孩子犯錯誤或搞破壞,儘可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6、經常陪孩子一起玩耍和遊戲,引導孩子自主進行探索和成長。

男孩就該“野”着養,這6件事一定要做好! 第2張

三、鼓勵戶外活動,迴歸男孩的野性

作爲高等動物的人類,雖然是被數千年來積累的社會文明所馴化的社會人,但同時仍然保留了部分動物的野性。對於幼兒階段的男孩來說,這種野性尤爲明顯。男孩天生就是一個行動派,從小就喜歡用身體“思考”,如果到了一個開放的空間,他就喜歡奔跑、攀爬,以此來體驗自己的力量和“野性”,同時鍛鍊自己的平衡性。

不過,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都還沒有達到可以參加有組織的運動項目的階段,跟小夥伴們一起在戶外活動、瘋跑和遊戲,對他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因爲這個階段的孩子大都還無法專注地進行運動訓練,也不能很好地接受挫折和失敗,這些恰恰是正規運動訓練的重要前提。

這個階段,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鼓勵孩子與同齡小夥伴一起“瘋玩”,同樣可以讓孩子迴歸野性、展示力量、釋放活力。這一點對於男孩的成長來說,更爲重要。

除了鼓勵孩子跟小朋友一起活動外,父母也要經常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經常帶孩子一起散步,一次達到半小時至一小時;

2、週末和節假日,經常帶孩子到公園、植物園、動物園去玩;

3、每年安排幾次到周邊旅遊景點或國內外著名景區旅行,以自然景區爲主;

4、根據季節的不同,帶孩子采采花、捉捉蟲、種種樹。

除此以外,當然還有很多活動,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進行選擇。

四、鼓勵體育運動,釋放男孩的高活動力

腦科學已有研究表明,大腦很多部位的發育都跟身體很多部位的運動相關,這裏所說的運動涵義很廣,既包括手腳等肢體運動,也包括嘴和麪部等肌肉運動。心理學也有研究指出,運動不但有利於生理的發育,還有利於智力的發育。

對於學齡期的男孩來說,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過高強度的運動來充分釋放自身的高活動力。如果男孩的精力和活力沒有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消耗,那麼就很有可能在正式的課堂上通過故意調皮搗蛋或者其他方式來得到釋放。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很多男孩上課時總是坐不住,跟同伴玩耍時老是動手動腳。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報道,很多學校害怕學生在學校出事,體育課紛紛取消長跑項目或者危險項目,更有甚者,還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休息時到外面嬉笑打鬧、只能上完廁所就直接回教室。當然,除了學校因擔心安全問題紛紛取消部分體育項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體育課不是最主要的應試科目,能少上則少上,以免佔用孩子過多課餘時間。

除了學校以外,部分家長對體育課的認識誤區、對體育運動的極不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身體素質的提升,更阻礙了男孩高活動力的釋放。

作爲家長,雖然無力改變學校這種過度保護孩子的做法,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多鼓勵自己家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經常參加一些強度比較高、活動量比較大的體育運動,比如各種球類運動、游泳、跑步、跳高、跳遠等等。

當然,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運動和鍛鍊,並不一定非得到正規的運動場館才能進行,更多的運動其實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滑滑梯、輪滑、跳繩、跑步、騎自行車、爬山等等。

要做到鼓勵孩子的體育運動,家長的教養觀念也需要轉變。健康的身體,絕不是保護出來的。如果我們對孩子過度呵護,他們就會失去很多運動和成長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讓孩子上躥下跳,那麼,他們就無法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如果我們不讓孩子經歷風雨,那麼,他們就無法經受疾風驟雨的洗禮;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度過寒冬,那麼,他們就無法感知冰天雪地的滋味。

中國的家長特別重視小孩子的穿衣問題,寧願讓孩子發燒,也不願孩子挨凍。特別是冬天,我們總喜歡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也不讓孩子到戶外活動。豈不知,這樣做,大多數時候反倒容易引起小孩生病。然而,日本的小孩,大冬天穿短裙在戶外行走的,比比皆是,正因爲沒有得到過度保護,他們的身體反而比我們的小孩強健。

男孩就該“野”着養,這6件事一定要做好! 第3張

五、陪孩子一起旅行,磨鍊男孩的意志力

培根曾說:“旅行對於年長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次經歷,而對於年少的孩子來說卻是最好的教育。”當我家大寶出生後,我就一直在思考,旅行對孩子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會不會蘊藏着教育的意義。很多人告訴我,如果孩子太小,帶孩子一起旅行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孩子還記不住這麼多的美景,搞不懂那些古蹟承載的歷史,更無法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但是,我一直認爲,當孩子已經學會走路時,父母就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外出旅行。目的並不是爲了讓孩子去記住多少名勝古蹟,也不是爲了去學習多少歷史知識,只是讓孩子去放鬆地貼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其實,一次旅行,就是一次體驗,甚至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當然,也是一次絕好的成長機會。美的教育、責任的教育、文化的薰陶、自理能力的提升、獨立意識的培養、適應能力的提升、意志力的磨鍊等等,全都可以融入其中,潛移默化。更重要的是,跟簡單的說教和強制的灌輸相比,孩子是在愉悅的心境中感受到的教育,其效果將會更持久。

對於男孩來說,徒步旅行、爬山、露營等活動,是磨鍊自己意志力的最佳時機。如果覺得兒子過度脆弱,一點點小事就會意志消沉,而且缺乏韌性的話,那麼就應該讓兒子多多鍛鍊。鍛鍊並非是要讓他接受苦難,或者讓他悲傷。而是要讓他超越自己,戰勝自己的極限。

徒步也好,爬山也好,和父母一起行走的時候,兒子在不知不覺中會散發出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兒子的內心也會變得強大。行走對兒子來說是培養他內心力量的最好手段。通過這種方式培養起來的兒子,將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勇於戰勝它。

曾看到一位男孩在一次徒步旅行後這樣寫道:“在徒步旅行中培養了我的忍耐力和韌性,也許這次鍛鍊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在解數學題的時候,以前遇到不會的題目會馬上放棄,現在學會了不看答案,自己努力把題解出來。”

六、幫助孩子打造朋友圈,提升男孩的社會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衝突。而學會如何解決這些衝突,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

當孩子之間發生一些不危及到人身安全的爭吵、搶東西、打人等小衝突時,父母首先不應該成爲“裁判員”,隨時打斷並立即評價孩子的行爲,更不應該成爲“運動員”,親自上陣幫自己的孩子以牙還牙。我們最應該擔當的一個角色還是“教練員”,即使心急如焚,也不能衝進“球場”,頂多也只是在場外進行指導。

當然,這必須假定一個前提,那就是家長給孩子創造了足夠多的同伴交往機會。而現在的家庭結構,跟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少子化,獨生子女家庭居多;二是小型化,三口之家居多。因此,孩子們的交友範圍大大減少,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打造他的朋友圈。

1、選擇一個配套設施完善的居住社區

如今很多大城市裏的孩子之所以從小缺少玩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在的鄰里關係遠不如以前,基本上都是老死不相往來。當作爲鄰居的大人之間都互不交往的時候,即使住在隔壁家的孩子也很難成爲自家孩子的玩伴。如果父母選擇居住在一個有自己的公園、兒童遊樂場、步行街、運動場等大型公共設施的社區,孩子就有充足的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同伴。

2、選擇一所寓教於樂爲主的幼兒園

幼兒園是孩子邁入的第一個小“江湖”,上幼兒園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學會交往。而這樣的同伴交往機會主要發生在各種玩耍、遊戲和活動的過程中,並非一本正經的課堂教學中。如果父母爲孩子選擇的幼兒園以寓教於樂爲主,重視戶外活動、區角活動,並有自己的某一項或幾項特色,比如運動、科技、閱讀等,那麼孩子之間就會有更多的合作和分享的機會,當然也可能產生更多的衝突和摩擦。而這些都是孩子學會交往必不可少的要素。幼兒園裏相處得很愉快的同學也就很容易成爲孩子的好朋友。

3、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

在如今的大城市裏,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參加的親子活動可謂應有盡有,比如閱讀、畫畫、陶藝、手工、合唱、跳舞、鋼琴、游泳等。同時,也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的興趣班。此外,還有一些面向家長和孩子的公益講座,當家長聽講座的時候,孩子們就可以一起玩耍。記得在我給家長的一次講座中,正當一位媽媽向我提問自己的孩子內向、不願與人交往時,沒想到她的孩子卻已經跟一個小朋友玩得火熱了。如果父母經常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他們就能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小夥伴,並且在不同的活動中,同伴交往的體驗也不一樣。

4、每年組織幾次大型家庭聚會

親戚和朋友不一定住得很近,互相之間的關係卻比較親近。一年到頭見面的次數不多,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旦相見就會倍感親切。只要興趣比較相近,孩子之間很快就會成爲朋友。父母可以多帶孩子跟同學或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每年組織幾次同學或朋友之間的家庭聚會,讓孩子們能夠多呆在一起,稍微彌補獨生子女家庭的缺憾。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