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和婆婆育兒觀念差異太大,到底誰說了算?

和婆婆育兒觀念差異太大,到底誰說了算?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理想狀態下,我們對自己寶寶的教育有完全的掌控力,育兒就像一個職場項目,我們構思、計劃、準備、實施。但現實卻告訴我們,這項工程不是靠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英文中有一句話叫“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一個孩子要一個村的人來努力。

“幫助”是成功育兒的關鍵詞,如果你相信你在育兒道路中是需要幫助的,那麼你已經成功了一半,如果你知道何處可以獲得幫助,且有足夠的資源來實現,那麼你在育兒道路上將會走得相對順心、舒坦。
作爲一個新移民、準媽媽,我深知沒有親人在身邊的苦楚。但這並不是說,有家人幫忙帶娃,麻麻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因爲家人不是僱員,你不能明確地提出要求,他們會按照自己的育兒理念來帶娃,你所說的,充其量也就是耳邊風。

我身邊的麻麻朋友們,幾乎都和自己媽媽發生過沖突。比如有個臺灣媽媽說她受不了傳統坐月子的習慣而與自己堅信傳統的媽媽爭執不斷;

一位葡萄牙媽媽抱怨自己媽媽凡事都要問她,不能獨立幫她分擔育兒的工作。

看來長輩控制得太多、太少都可能帶來麻煩,但其實是兩代人觀念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溝通方式的差異才是矛盾的根源。

育兒觀念的不同

“ 差異一:孩子的飲食穿衣

老一輩:

吃飽穿暖纔是重點,總怕寶寶凍着、餓着。於是給寶寶裏三層外三層地穿着衣服,笨重且行動不便,出了汗再吹風更易生病。吃飯的時候總是強制喂寶寶,寶寶都搖頭不吃了,還給硬塞進最後一勺。

新一代: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吃飯鼓勵寶寶自己用小手捏食,用小勺自己喂自己,從而鍛鍊小肌肉的發育。當寶寶開始玩食物或偏頭表示不想再吃時,尊重ta的意志,督促ta收拾餐具。外出時穿幾層輕薄透氣、易穿脫的服裝,方便隨時增減衣服,只要寶寶的後背溫暖不出汗即可。

“ 差異二:寶寶的性格塑造

老一輩:

只要寶寶開心就好,不要沒事兒竟惹孩子哭,小孩子不懂事兒,讓一讓ta就過去了。

新一代:

認爲寶寶要從小學會自立、負責,有時候ta不願意、不開心,也不能一味隨ta的意。

“ 差異三:寶寶的安全

老一輩:

安全第一,過度保護寶寶,但凡髒亂點的都不讓玩。

和婆婆育兒觀念差異太大,到底誰說了算?

新一代:

探索是寶寶學習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行爲的自然後果來學習事物的規律。玩泥巴、玩水之類的,都是寶寶感官刺激的探索體驗。

“ 差異四:寶寶的行爲教育

老一輩:

小孩兒不懂事,大人要教ta,比如:見人要叫人,不許和其他孩子搶玩具。

新一代:

育兒要引導爲主,適當地幫助寶寶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告訴ta如何去做,多問開放式的問題:“見到阿姨,我們用什麼方式打招呼啊?”“兩個小朋友都想玩兒這個玩具,該怎麼辦啊?”

生活習慣的不同

“ 差異一:節儉還是浪費?

老一輩:

節儉是傳統美德,能省的就省,不要浪費。

新一代:

寶寶已經吃飽了,這一頓吃不了的,碗裏剩下的已經有了細菌,再熱也不健康,不要強迫ta吃, 倒掉算了。

“ 差異二:凡事都要親力親爲?

老一輩:

做父母的要事事親力親爲,不能嫌麻煩。

新一代:

時間是寶貴的,應該用來促進親子關係。如果用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請別人來做,自己省下時間精力陪寶寶讀書、玩耍。

“ 差異三:夫妻關係or親子關係,哪個重要?

老一輩:

強調奉獻,做父母的不可以偷懶,夫妻時間、社交娛樂時間都可以犧牲。

新一代:

自我照顧很重要,夫妻關係重於親子關係,家長要有自己的時間來享受生活、友誼、興趣愛好、健身等等。

溝通方式的差異

新一代移民習慣了啥事兒都自己解決,他們認爲親力親爲是常態,所以他們可能更趨向於對別人的請求直截了當地拒絕,而這對於傳統老一輩人來講就是駁人面子、不禮貌的行爲。

老一輩人寧可委曲求全也不忍心去“打人的臉”,就算真的不能或不想幫,也不會直接說出來,要等到對方心領神會。

兩代人認知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溝通方式的不同,也給育兒帶來挑戰。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在育兒這個問題上掌舵,當好自己父母的船長呢?

“ 看清形勢

你在多大程度上依賴自己的父母來幫忙照顧寶寶?

他們對自己的角色是如何認識的?

是認爲自己是一家之主,還是覺得自己只是幫手?

如果你父母認爲自己在家中擁有決定權,且你不得不依賴他們,那麼只能祝你好運了,因爲你自己都還是個孩子!

反之,如果你父母主動請纓來帶孩子,他們是認可你的權威性的,那麼繼續看下去吧,還有商量的餘地。

“ 保持平和的心態,客觀看待差異

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或唯一的育兒方式,所以沒有絕對的你對我錯,只有“差異”。

記住這一點,可以避免焦慮、恐慌和失控,也能讓你保持感恩的心、增強對父母的理解——他們只是用自己知道的方式來愛、關心、教育你的孩子。從這點出發,可以減小你過激反應的機率,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主動關心你“船員”的情感世界和需求。

如果他們是不愛表達的人,那你就要受累去多觀察、多關心他們,不妨多問問、多聽聽,比如你的父母平日裏都嘮叨什麼,有什麼不順心的,也許都會讓你的船員心情更愉悅、精力更充沛地工作,同時也能更開明地接納你的建議。

“ 選擇最佳時段、最佳方式進行有效溝通

當着孩子的面兒,或者在事發現場,或者你最抓狂頭疼的時候,都不是最佳溝通時機。

等你的氣兒消一消,孩子睡下了,找父母單獨密談,給大家都留足了面子,豈不更好?

溝通時,先描述你的觀察,再提問,找出更多的事實,瞭解父母的初衷、想法、情感狀態,直到整個故事都水落石出。

比如這樣的溝通過程:

“爸,小寶今天晚餐沒吃什麼東西,看起來胃口不是太好,他下午吃了什麼點心啊?”

“哦,您怕他餓,給了他點兒零食吃。”

“我知道了,您怕他一餓又在馬路上發脾氣,到時候不好弄。”

“嗯,我們來一起想想,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小寶在從學校回家的這段路上可能會餓、血糖低、情緒不好、易發脾氣,您怕管不了他,我們可以事先買點兒健康的他愛吃的小零食,您接他時給他帶着好麼?您覺得他喜歡什麼樣的小食?我們負責買。”

“ 多用積極肯定的表達方式,避免死衚衕

比如:“您說…我聽…”“原來是這樣…”“我想知道/瞭解…” 避免:“不對!”“不行!”“您總是…”“只有這樣…才…”

“ 保持開明的態度

如果不能或暫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保持開明開放的態度,可以持續保持對話。

不要強迫他們立即接受你的觀點或按照你的要求來做,凡事需要過程,相互接受需要時間,急不得,循序漸進地來推進纔是長久之計。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