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媽媽,我討厭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我討厭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時候當父母的總是能看到別人家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卻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這會對孩子自信心受挫,媽媽,我討厭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天命宿敵,這個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小時候,這個孩子門門功課都拔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成績好、顏值還高;

長大後,這個孩子上清華、考北大,成績單比小鮮肉和小花旦的臉還耀眼;

畢業後,你好不容易找了份喜歡的工作,這個孩子卻捧起了“鐵飯碗”成爲父母眼中最幸福的公務員,生活如意、事業節節高升……

不管你有多努力,換多少份工作,體型外貌變化有多大,從小到大,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像一道緊箍咒一樣,和你如影隨形。

只要太陽照常升起,明天依舊繼續,“別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會閃耀在你的生命中,成爲父母眼中你必須靠近的榜樣。

而你的努力和付出,註定追不上這個“別人家的孩子”。

對自家的孩子橫眉冷眼、吹毛求疵,對別人家的孩子充滿寬容和讚許,這是很多中國父母的通病。

很多家長,總是用高倍放大鏡看別家孩子的優點,用顯微鏡看自家孩子的缺點,對自家孩子的優點卻視而不見。

對於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會不留遺力地去誇讚,對於自家孩子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不錯”都難以啓齒。

事實上,很多家長內心深處並不是真的對別人家的孩子愛不釋手。

對別人家孩子的暗語,很多時候只是希望給孩子創造一種競爭的氛圍,讓他們能感受到危機,並且見賢思齊焉地將別人家的“完美小孩”當作榜樣,不斷自省、提升自己。

但是,大部分家長理想中,能夠給孩子帶來的正向激勵的比較,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一樣,一刀刀紮在孩子的心尖上,痛徹心扉。

家長自以爲的向上比較,不但無法激發起孩子奮起直追的鬥志,還會讓他們感到疲憊和挫敗。

在孩子內心深處悄悄種下自卑的種子,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頻繁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中。

媽媽,我討厭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

這顆自卑的種子,會慢慢在孩子心底生根發芽,最後長成一棵難以撼動的蒼參天大樹,結出不自信,甚至嫉妒、仇恨的果子。

小時候,家中的表兄妹關係都很密切,唯獨表弟小寒和我素來不親近。

家庭聚會只要看到我,他就低垂着頭,沉默不語,掛在臉上的微笑也會立即凝固成冰,嚴重的時候甚至會一言不發跑進自己的臥室關上門,發出絕食抗議。

後來,小寒初中升學考試,舅媽讓我給他補習英語,小寒直接對我表現出了強烈的敵意。

他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把墨汁、水杯故意撞翻,偶爾還會不小心踩我一腳……

補課時,我永遠像對着空氣自言自語,我說的任何話他都毫無反應。補習進行兩個禮拜後,最終以一場慘烈的口水戰而結束。

對於表弟這種莫名“仇視”,我一度以爲是男孩子叛逆時期的惡作劇。

直到小寒上大學後,我們之間的關係才漸漸緩和,一次家庭聚會閒聊起小時候的事,小寒說小時候最怕見的人就是我,因爲每次發成績單,舅媽就會說,“看看你表姐,每次都考第一”。

聽完表弟的話,我才知道,原來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我居然成爲了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還因爲這個特殊的身份,給自己平添許多刁難。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新婚女子被殘忍殺害,殺害她的嫌疑犯是其前男友。更讓人意想不到是,該女子的前男友居然是其表姐的生死戀人。

而導致生死戀人分離,表姐妹橫刀奪愛、反目成仇的原因,竟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句魔咒。

因爲家人的長期比較,表妹一直生活在優秀的表姐的陰影中,上學時成績不及表姐,工作了單位不如表姐,就連戀情也遠比不過表姐。

爲了報復,她破壞了表姐的戀情,而所謂的“前男友”僅僅是她報復表姐的工具。

這樁由“別人家的孩子”釀成的情感悲劇,看起來狗血,但是也說明:

“深植在孩子心中的嫉妒毒瘤,很多時候是源於家長的盲目攀比。”

媽媽,我討厭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 第2張

所有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別人家的孩子,成爲衆人眼中的佼佼者。

爲了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們總是樂此不彼地在互相比較。

殊不知,總是習慣性在孩子面前,誇讚”別人家的孩子“,挑剔和貶損自家孩子,最終別人家的孩子可能越來越優秀,自家的孩子卻被慢慢毀掉了。

蔡康永在《給殘酷世界的善意短信》中曾經寫道:

“對家人有期許,但是最好別比較,比較多了彼此都學會了嫉妒和怨懟,毫無養分。”

將“別人家的孩子”當作自己孩子成長的標尺,確實是一件是毫無營養的事情。

除了挫敗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損傷親子關係,似乎別無益處。

即便是孩子爲了迎合家長的期許,不斷將自己變成家長期望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人生也不一定會比所謂的“熊孩子”、“笨孩子”順利太多。

就像“北大留美碩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拉黑父母6年”事件中,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意志的過度干涉下,生命狀態變得曲折而糾結,最終選擇引爆情緒,炸傷自己也炸傷父母。

媽媽,我討厭你總說“別人家的孩子”! 第3張

那麼,怎麼纔能有效避免自家孩子被“別人家的孩子”誤傷?讓孩子變成獨一無二的孤品?

1、給孩子正能量滿滿的心理暗示

196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實驗:

他以“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爲主題,從一所學校的一到六年級學生中各選了3個班,對18個班級的學生做了測驗。

之後,用讚許的口吻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學校老師,並叮囑他們一定要保密。8個月後對18個班的學生進行復試。

結果所有名單上的學生,都取得了十足進步,並且性格開朗、充滿自信心和求知慾。

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期望,會對孩子的行爲產生影響。天賦相當,隨機抽取的學生,只因老師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期望和讚許,就變成了比別人更優秀的孩子。

海倫凱勒曾說,“面對陽光,你就把影子留在了身後;背對陽光,你永遠沉默在陰影之中”。

你想要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2、承認差異,尊重孩子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世上沒有完美小孩,但是每個孩子都是最美好的個體。

我們不否認讓孩子之間存在差異,但是真正縮小差異的不是比較,而是家長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與其在比較中挫傷孩子的自信心,不如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之處,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讓孩子成爲獨一無二的個體。

電影《阿甘正傳》有一段經典對白,當有人問阿甘:“你將來想成爲像誰那樣的人?”

阿甘說“難道我不能成爲我自己嗎?”

每個人都應該成爲自己,也只能成爲自己。

沒有任何一種人生比另一種人生精彩,你的孩子就是你的人生孤本。

3、讓孩子真切感受到“被喜歡”

除了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更爲重要的是在親子教育中讓孩子感受到“被喜歡”。

心理學教授米奇·普林斯汀在《歡迎度:引爆個人成功與幸福的人氣心理學》一書中記錄了一項研究:

1987年,心理學家對205個孩子展開了長達10年的跟蹤實驗,通過實驗分析什麼特質能給生活帶來好運,最終研究結果表明最能帶來機遇的品質是“被喜歡”。

上海和瑞典的研究機構,也有類似的研究發現,即便是將家庭情況、智商、健康狀況等客觀因素考慮在內,“被喜歡”的程度也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運氣”。

被喜歡是一件幸運和幸福的事。

父母如果能給孩子多一些讚許和關愛,讓孩子感受到“被喜歡”,那麼他今後的人生都會充滿好運。

要想孩子成爲“別人家的孩子”,首先讓自己成爲“別人家的家長”。

現在開始,放棄盲目的攀比,蹲下來抱抱他、親親他,告訴他:你愛他,只因爲他是你獨一無二的孩子,而非他的成績和討好。

聰明的家長會成爲孩子的伯樂,而非孩子人生的點評師。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