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非子寓言故事現存55篇。在這篇韓非子寓言故事中,小編特意爲大家選取了6篇在韓非子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寓言故事。每一篇寓言故事都是我們現實生活的一種寫照,希望小朋友們能從易懂的文字中領悟出大道理喲!

韓非子寓言故事簡介

作者: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華夏族,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非被譽爲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爲韓非自己的作品。《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峯,爲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爲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

《韓非子》內容共二十卷分爲五十五篇,總字數達十多萬言。在體裁上,有論說體、辯難體、問答體、經傳體、故事體、解注體、上書體等七種。辯難體與經傳體爲韓非首創。在內容方面,則論“法”、“術”、“勢”、“君道”等,文裁條理清楚,用意深刻。

韓非子寓言故事特點:具有豐富的思想性,明顯的獨立性和鮮明的現實性。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原文: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先譽其盾之堅,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萬物莫不陷也。”市人詰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衆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爲名不可兩立也。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註釋:

楚人:楚國人。

鬻(yù):賣。

譽:稱讚,這裏有誇耀,吹噓的意思。

陷:刺破,這裏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鋒利。

以:用。

弗:不 。

應:回答。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譯文: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衆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自相矛盾啓示: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說話都應該經過大腦思考,不要誇過頭,要不然就可能會喧賓奪主了。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第2張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鄭人買履

鄭人買履寓言故事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寓言故事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爲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鄭人買履啓示: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鄭人買履的故事中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這種人存在的,比如說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他覺得書上的東西都是對的,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這樣古板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的打破常規。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第3張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寓言故事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爲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濫竽充數寓言故事譯文:

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濫竽充數寓言故事詳情: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着優厚的待遇,心裏極爲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僞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濫竽充數啓示: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濫竽充數的故事中,雖然南郭先生的行爲是爲人所不齒的,但是我們也得看到他的優點,南郭先生是善於自我推薦的,這一點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瞭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第4張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狗猛酒酸

狗猛酒酸寓言故事原文:

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爲酒甚美,懸幟甚高②,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齕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⑦,大臣爲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⑧,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狗猛酒酸寓言故事註釋:

①酤[gū]酒:賣酒。②升:量酒的器具。爲:釀造。③怪其故:對這種料想不到的事情感到奇怪。④問其所知:向有學問的人請教。閭[lǘ]:鄰里。⑤挈[qiè]:用手提着。甕:盛酒漿的壇。⑥迓[yà]:《爾雅》:迓,迎也。即衝着。齕[hé]:咬。⑦明:幫助開導。⑧蔽脅:矇蔽控制。

狗猛酒酸寓言故事譯文:

宋國有個釀酒的生意人,他開的酒家,量器精準公平,對客人服務周到恭謹,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懸掛的酒旗高揚醒目。

按理說,這個酒家一定會生意興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發酸變質卻賣不出去。

店主也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鄰里中有學問的楊倩老人請教。楊倩老人問他:“您家店鋪裏的看門狗很兇嗎?”店老闆迷惑不解地說:“狗的確很兇,但如此好酒爲什麼賣不掉呢?”楊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懷裏揣着錢,提着酒壺、抱起酒罈,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惡狗卻衝着顧客齜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還有多少人敢來買呢? 所以,直到發酸也賣不出去。

一個國家也有惡狗,有道德有才幹的人,身懷絕佳的治國方略與理想,想去幫助、開導大國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惡狗一樣,齜牙咧嘴擋道咬人。這就是君王受矇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幹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狗猛酒酸啓示:

世界上也有像“狗”一樣的人,這類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常把有才幹的人拒之門外。選文借狗猛酒酸說的是要想使酒能賣出去,就要趕走猛狗;要想使國家昌盛,就要廣納賢才;要廣納賢才,就必須趕走猛狗一樣的惡人。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第5張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郢書燕說

郢書燕說寓言故事原文: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①,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②,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③,曰:“舉燭者 ,尚明也④,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⑤,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

郢書燕說寓言故事註釋:

①郢[yǐng]: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紀南城。郢人:借指楚國人。遺: 動詞。給予,送交。遺書(投書;寄信) ②雲:說話。過書:錯寫。③說:解釋。④尚明:尊重賢明之人。⑤白:稟告;報告 虛吏白州,州白大府。―唐·柳宗元《童區寄傳》。說:同‘悅’。

郢書燕說寓言故事譯文:

楚國的郢都有一個人要寫信給燕國的宰相。晚上寫信,因爲照明的火炬不亮,於是對拿火炬的侍從說:“把燭火舉高點。”一邊說一邊錯誤地在信上寫“舉燭”兩字。但舉燭並非這封信的本意。燕國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興,說:“舉燭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備的賢人。”燕國的宰相向燕王稟告了任賢的道理,燕王十分高興,國家因此大治。

燕國是治理好了,但這不是信原來的意思。當代的學者,大多數也像這樣。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郢書燕說啓示:

燕國的宰相讀信時望文生義,誤解“舉燭”之意卻使燕國得到大治。在這篇寓言故事中,韓非子諷刺了當時學者的託古改制,雖然這些主張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卻不是完全基於歷史而得來的。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着眼於實際,絕對不能靠誤打誤撞獲得成功。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第6張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衛人嫁女

衛人嫁女寓言故事原文:

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①:“必私積聚。爲人婦而出②,常也。其成居,幸也。③”其子因私積聚,其姑④以爲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⑤,倍其所以嫁⑥。其父不自罪於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⑦。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

衛人嫁女寓言故事註釋:

①子:這裏是指女兒。古漢語中,“子”可指“兒子”也可指“女兒”。②出:指“休棄”,被婆家逐回孃家。古代宗法制度之一,女子有“無子、淫逸、不事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等七種情形之一的,可被夫家休棄,稱爲“七出”。③成:猶終也。幸:指僥倖。④姑:舊時妻稱夫的母親爲姑。如翁姑,即公婆。⑤所以反者:所以,猶可以。反:同“返”,“被趕回來”。 ⑥倍:指加倍,超過。所以:用以,用作。嫁:指嫁妝。女子在出嫁時帶到丈夫家裏的錢物。⑦罪:這裏作動詞用,責備。非:過失。⑧自知:知:同“智”,自認爲聰明。

衛人嫁女寓言故事譯文:

衛國有個極其貪婪的人,在嫁女的時候,教唆女兒說:“到了夫家,一定要抓住機會悄悄積攢私房錢。因爲做人家的媳婦,被婆家休棄逐回孃家,是常有的事;那些能共同生活白頭到老的,算是僥倖得見的了。”

衛女在父親的唆使下,乘便私下積聚錢財。她的婆母畢竟更爲老練,很快就掌握了衛女私下聚斂錢財的證據。雖然婆母也知道這類事情是一種普遍現象,只是覺得衛女積的太多了,因而把她趕回孃家。

衛女失去了丈夫也沒了臉面,但她返回孃家時帶回的錢財,比出嫁時所帶去的嫁妝,有了成倍的增加。

父親以女兒的幸福爲代價,不但不責備自己對女兒教育的過失,反而自認爲聰明,使自己增如了財富。

現在,那些貪婪無恥的臣子們,居於有權勢的地位,他們的爲官斂財之道,都是這類情況啊!

韓非子寓言故事之衛人嫁女啓示:

韓非子寓言故事總是能點中人性,人性中是含有一種自私自利的特點的,只是每個人表現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我們過度的爲自己的利益考慮,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那就得不償失了。

【韓非子寓言故事】韓非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第7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