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醫生爸爸教你怎樣帶寶寶

醫生爸爸教你怎樣帶寶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文並不像我見到的大多數醫生那樣冷俊。他很熱情,愛說、愛笑,而且笑起來很有親和力。我想,作爲醫生,這樣的微笑就已經是患者的一劑“寬心藥”了。

本期出場:楊文,國際(SOS)救援中心醫療總監

印象素描:

醫生爸爸教你怎樣帶寶寶

在這個國際醫療機構工作了9年的楊文認爲,做醫生的更高層次不是看“病”,而是看“人”。因爲只有對“人”越瞭解,越能有的放矢地治“病”。這個理念同樣被他運用在生活中,成爲他的育兒祕訣。

楊文的育兒處方

1對付小磨蹭

4歲的兒子聰明、可愛,就是有時愛磨蹭。比如媽媽要是喊他去洗澡,他總是會磨蹭半天。這讓媽媽十分頭疼,有時母子倆會爲此“對峙”,反而耽誤了更多的時間。但是隻要老爸出馬,“小磨蹭”就會在幾分鐘後跑去洗澡了。

處方:給孩子準備時間

很多事情通常是我們自己準備好了,就要求孩子馬上也進入狀態。比如,一般媽媽會打算在幹完某件事後就給孩子洗澡。可是孩子卻一點兒思想準備都沒有呢。他可能正在幹他認爲很重要的事情,比如看動畫片最精彩的結尾。這時你讓他去幹別的,他當然會磨蹭了。所以一定要提前給孩子做準備的時間。比如要事先告訴他:“10分鐘後該洗澡了。洗完澡我給你講一個特別好聽的故事。”

2智“鬥”小叛逆

每次出門前,媽媽會拿出衣服讓兒子換。小傢伙正是“鬧獨立”的階段,當然不想事事都聽媽媽的,偏不換!老爸卻有辦法讓兒子趕緊換完衣服出門;吃早飯時,媽媽說:“把牛奶和蘋果吃了。”小傢伙又不幹了:“憑什麼呀!我偏不喝牛奶!”老爸卻能讓兒子服服帖帖地把兩樣都吃完。

處方: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

既然每件衣服都是媽媽精挑細選買回來的,穿哪件不都行嘛?!可以給孩子一個自己做主的機會,讓他自己選是穿仔服,還是換小毛衣。吃東西也一樣,可以問他:“先喝牛奶還是先吃蘋果?”小傢伙會很得意,以爲自己“獨立”了,其實你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3巧妙學英文

到診所看病的患者大部分是外籍人士,楊文的英語相當不錯。不過他從不給兒子上英文課。小傢伙的英文卻很“牛”。

處方:遊戲學習法

兒子一直把學英文當成是玩遊戲。我們會比賽說水果、玩具的中英文,看誰說得又快又準。兒子還會“鑽研”他的玩具,然後向我挑戰:“你知道‘翼龍’、‘劍龍’、‘雙冠龍’、‘樑龍’都怎麼說嗎?快查字典,到時和我比賽。”

4製造“小明星”

幼兒園第一次過“六一”,所有的小朋友都要登臺表演。兒子其實很會唱歌,但是偏不上臺。楊文專門去找了老師。1年之後,小傢伙愛上了登臺表演,而且可自豪了。

處方:讓孩子自己成長

當時我跟老師說,你放心,我絕不會因爲孩子沒學會唱歌或沒表演節目而責怪你們。我只希望他愉快、自然地成長。現在,兒子特別喜歡登臺表演,我也覺得挺好。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性格特點,不要勉強他們,要給孩子過渡的機會和時間。

5緩解壞脾氣

這天一早,一家人就去遊樂場玩了個痛快。下午小傢伙想買兩輛玩具汽車,最後只買了一輛。等到傍晚該去上“瘋狂科學”的體驗課時,小傢伙卻因爲進教室要換鞋發了脾氣。老爸索性同意兒子不上課回家。小傢伙不發脾氣了,媽媽卻很生氣。

處方:瞭解背後的原因

那天孩子並不是因爲上課或者換鞋而發脾氣,是因爲他上午玩得太累了,又加上買玩具的願望受挫。所以不讓他上課並不是嬌慣或縱容,是因爲那個時候帶他回家休息、等他狀態好了再上課效果會更好。孩子發脾氣,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6制服“購物狂”

媽媽愛逛街、買衣服,小傢伙跟着去的時候也想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都買回來。有時媽媽不同意買,他就會鬧個天翻地覆。但是,跟爸爸出門,小傢伙就有節制,要比較來比較去纔買一件最想要的玩具。有時只落個“讓看不讓買”的下場也面不改色。

處方:事先約定+態度絕對一致

孩子90%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原因。如果事先和孩子有了“協定”,比如只買一件玩具或者只看不買,孩子就會遵守。而且一定要保持態度的絕對一致。不要今天高興給孩子買起來沒完,明天不高興了又怪孩子亂買東西。最近,我也在“誘惑”我們家那個大“購物狂”:“不如把買一些不怎麼穿的衣服的錢攢起來去歐洲玩一趟?”好像也頗有效果。

7邊帶孩子邊學習

楊文有兩個白天可以在家倒休。一般情況,他會讓妻子出去放鬆一下。他自己帶孩子,既能把兒子哄得很高興,還不耽誤他的博士課程的自學。

處方:正視孩子的“搗亂”

我會和孩子商量好,先陪他玩多長時間,然後他自己玩,我看書。當然,孩子會一會兒就跑來說:“爸爸,我不是要打擾你,我只是告訴你一件特別好玩的事兒。”要知道,孩子並不是想成心搗亂,他只是想你了。如果跟孩子較勁,把他轟走,可能會招來他更無休止的糾纏。只需放下書告訴他:“我知道了。等我看完書就去和你好好地玩。”孩子得到滿足後就會再去自己玩。大家相安無事。

楊文觀點

時刻尋找平衡點

戀愛、結婚、有孩子……生活在變化,我們也要不停地在生活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工作與家庭之間、妻子與孩子之間等等,只有不斷調整,才能永遠保持最佳狀態。

和孩子相處的基礎

和孩子的相處,最重要的是要檢查我們是否在用自己的標準、心態要求孩子,是否把他當成了一個真正的“人”來尊重。這些都影響着我們對孩子的理解以及和他們的溝通效果。

快樂≠物質

應該讓孩子知道快樂不是錢帶來的。比如我會拿家裏的一件舊玩具和兒子一起發明新的玩法,或者帶他出去到一個新的地方騎半個小時車。這些他都很快樂,不需要花什麼錢。父母用心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編後

楊文曾經接待過一位女性病人,她頭疼、胃痛、失眠,在很多大醫院做了各種縝密的檢查、治療後都沒有什麼效果。楊文聽她講述後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您在過去的一年裏,有什麼特別擔心或者不愉快的事情嗎?”患者哭了,原來是她的婚姻產生了危機,她的壓抑、積鬱無法解脫,所有的病症都只是她的軀體反應。楊文說,有時候,單純看“病”是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的,好醫生一定要多瞭解患者、多站在患者的位置上想問題,才能給患者最有效的治療、解決病人最深層的問題。

這個做好醫生的標準似乎真的和做好父親的祕訣大同小異。如果你也能經常琢磨孩子行爲背後的真正意圖,經常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世界,你也會有許多屬於自己的育兒祕訣。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