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哪幾件事越懶惰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父母哪幾件事越懶惰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越懶,孩子越能幹!一遍繼續着“保姆式”的家庭生活。蒙臺梭利式的教育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幫孩子完成本該孩子完成的任務。

父母哪幾件事越懶惰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事實上,我們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空前重視,要求孩子無時無刻不學習,出去遊玩回來還要寫篇作文。

而在生活上,孩子追着餵飯吃,衣服鞋襪搶着幫穿,放學書包也十有八九掛在家長肩膀上,培養出來一個又一個的”巨嬰“。

做父母的,都想給孩子更好的。但是,過多的關心,孩子的成長反而會受到阻礙。

最近有個家長很高興的給我們分享了他們家孩子的故事:

孩子都是自己陪着寫作業。削鉛筆,點心,輔導全部是她一個人在一手包攬,每天都要忙活一個小時才能把作業做完。

但是有一天這位媽媽突然需要到外地出差,家裏爸爸也常年在外地工作,沒辦法,只能把孩子先放在姥姥家。

出差的這些天,這位媽媽一直在擔心孩子作業做得不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

但是出乎意料的,孩子的作業同樣的完成的很好。

看着孩子發來的“優秀作業“的批文,這位媽媽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可能是我把孩子的作業看得太重了。也許陪着孩子寫作業,並不是那麼有必要“。

雖然孩子需要監督,但是日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來講,完成作業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不需要的家長的陪伴,孩子一樣能完成得很好。

的確,在有些事情上,家長懶一點,教育的效果反而會更好。

在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上偷一點懶,可以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許多家長常常跟我抱怨:孩子懶得不行。放學回家在沙發上一躺什麼也不幹。髒衣服不知道洗,房間不知道收拾,所謂的“油瓶倒了都不扶“,還真的是煞有其事。

其實我們深入瞭解一點就會明白,就會明白孩子爲什麼這樣。

一般這樣的家長本身就是“保姆式“家長,衣來生手飯來張口,長期以來,孩子已經習慣了自己什麼也不做,家長爲自己安排好一切的行爲,完全沒有自己要動手做的意識,當然就不會幫忙了。

長此以往,孩子慢慢會形成一種依賴的心理。自理能力會越來越差。這時候總有家長抱着一種僥倖心理,覺得孩子大了就會好的。而實際上,這種依賴心理會越來越嚴重。

孩子是3歲之前,是培養安全感的重要時期,手腳運動也不協調,一般需要父母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從5歲之後,就可以訓練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了。

生活上孩子能夠獨立去做的時候,最好就獨立去做。自己穿衣,定期更換牀單,整理衣櫃,洗自己的內衣,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孩子完全能夠實現自我管理,這也是孩子長大必須體驗的一個過程。

孩子再大一點,家務活也可以讓孩子分擔一點。擇菜、倒垃圾、擺放餐具等等。雖然剛開始,孩子可能是在“幫倒忙“,但是隨着孩子慢慢的熟練,也會越做越好的。

大人懶一點,尤其是在孩子能做的事情上懶一點,孩子自然就習慣。

就拿開頭我們說的孩子寫作業問題來說,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廣大家長的心病。甚至有家長因爲孩子寫作業被氣得上了心臟支架。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過於積極,只要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犯一點點錯,趕緊心臟提到了嗓子眼,指手畫腳說個沒完,只要一遇上孩子不會的問題,馬上就給孩子解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對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能力有傷害,而不少孩子在家長的眼皮子下面寫作業,也會導致孩子心裏緊張。

因此,不妨懶一點。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必過多的打擾,讓孩子自己完成,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儘量採用引導式的方法,讓孩子先思考,先查閱相關的資料。

只有當孩子主動承擔起學習的責任,之後他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是爲誰而學。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更主動、積極。

在孩子對外探索時,懶一點。讓孩子在親身體驗與實踐中收穫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