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芬蘭人的成功教養祕密,從“媽媽盒”說起

芬蘭人的成功教養祕密,從“媽媽盒”說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芬蘭每個媽媽,在孩子出生前,都會收到一份來自政府的大禮:芬蘭媽媽盒。它不僅包含初生嬰兒需要的各種衣物和用品,盒子還可以拿來當成嬰兒小牀,這樣的福利政策創舉,既讓其他國家想起而效法,也讓人感受到對媽媽與嬰兒的貼心。

比較少被提及的是,媽媽盒裏附的衣物和給嬰兒的玩具,其實也反映了芬蘭人對於嬰兒用品的思考。

媽媽盒裏的物品,反映芬蘭價值觀

1.笑臉搖鈴,也是第一個護齒器

其中一個曾是許多芬蘭寶寶第一個玩具的好物品,就是“笑臉搖鈴”。從二〇〇〇年起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媽媽盒裏都會附贈這個玩具。

懷孕那年,搖鈴正好停產,爲了感受這個傳統玩具,我特別從網絡上買了一個工廠剩下的存貨,想了解看似簡單的搖鈴,爲什麼會成爲芬蘭經典玩具。原來,它在細節設計上,有着從嬰兒角度出發的貼心。

搖鈴很輕,把手也易於抓附,適合給小嬰兒玩,搖鈴的聲音刻意設計得很小聲,好呵護孩子敏感的耳神經。搖鈴表面可以按摩牙齦,正好當成第一個護齒器。紅色是最容易吸引孩子的顏色,笑臉也是嬰兒最愛看的表情。

當年會停產,是因爲家庭工廠的老夫婦退休時沒找到後繼者,直到幾年後兩個孩子接下事業,才從頭學習生產這看似簡單,製造過程卻繁複的手搖鈴,並重回市場,得到“芬蘭設計、芬蘭製造”的標誌認可。

儘管如今搖鈴不再是媽媽盒的內容物,然而在五光十色的兒童玩具市場中,它仍然對一些芬蘭人獨具意義,甚至晉升爲收藏品。

2.念謠繪本,嬰兒的第一本讀物

此外,每個芬蘭媽媽盒裏,都會附上一本雙語念謠繪本 (芬蘭文和瑞典文,因爲同爲芬蘭的官方語文),希望爸媽可以用這本繪本,在嬰兒一出生時就念謠給孩子聽。念謠本里有色彩豐富的大塊圖案,容易吸引幼兒,文字常是不同聲韻的趣味結合,不一定都有意義,然而芬蘭護士們強調,爸媽對孩子說話、念謠、唱歌的聲音,就是嬰兒學語言最佳的環境,念謠繪本也因此成爲芬蘭爸媽迎接新生兒的教養好物。

媽媽盒的內容物,其實就反映了芬蘭人的價值觀。

重視閱讀的芬蘭人,藉由念謠繪本,讓寶寶一出生就愛上書, 提供了零歲閱讀的基礎。

3.好看又好用的環保尿布

另外,多年前起,媽媽盒就開始提供好看又好用的環保尿布,希望鼓勵媽媽們嘗試,身邊也真的有媽媽,因爲收到政府送的漂亮環保尿布而有興趣學習使用。另外,媽媽盒的外盒,也從原本沒有特別圖樣的白色盒蓋,改成有着美麗設計的族譜樹,填上家人名字後,每一家都有獨一無二的美麗媽媽盒。現在媽媽盒的外觀又有新設計,一羣可愛的小雞家族排隊走路,配上冬景和夏景,讓盒子充滿美感。

4.質料符合各種安全檢驗的嬰兒衣物

負責決定媽媽盒內容物的芬蘭社會福利局(Kela)人員還告訴我,每年的媽媽盒內容物,都會根據媽媽們的使用回饋來調整,哪怕是固定的衣物,每年還是會慎重的重新測試,安全性與實用性是否合乎高標準。

比方爲了測試一件嬰兒的包屁衣,他們會重複打開、扣上鈕釦超過上百次,測試耐不耐用,並送洗數次,比較送洗前後的結果,哪怕是曾長期合作的衣服廠商,每年仍會要求提供衣服質料的各種安全檢驗。

對於將分送全國媽媽們的嬰兒衣物,負責人員用最高標準審慎選擇,這也反映了芬蘭人看待孩子物品的價值觀:給孩子的用品,質量一定要最好。

芬蘭人的成功教養祕密,從“媽媽盒”說起

▲笑臉搖鈴曾經是芬蘭媽媽盒裏都會附贈的玩具(上);政府送繪本,希望父母在嬰兒一出生時就念謠給孩子聽(左下);盒中每件嬰兒衣物都需符合質量安全檢驗(右下)。

媽媽盒隨孩子成長變身,一物多用

媽媽盒的設計,也是芬蘭人“一物多用”設計哲學的展現。

除了可以裝十公斤的嬰兒衣物用品外,媽媽盒下方的軟墊,也適合讓初生嬰兒躺臥,小盒子提供了一個“剛剛好”的空間,能讓嬰兒特別有安全感。孩子長大以後,媽媽盒則變身成爲紙箱玩具。

我家孩子阿雷小時候,常把媽媽盒拿來當桌子,在上面擺各種人物,玩扮家家酒。他也會把媽媽盒佈置成一個舒適的小空間,坐在裏面玩耍。還有一回,他甚至整個人躲進媽媽盒中,玩躲貓貓遊戲。

等孩子長大,媽媽盒就順理成章的成爲方便的收納箱,收藏孩子已經穿不下的各種衣物。我婆婆至今還留着當年我先生的媽媽盒,裏頭存放所有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紀念品。

芬蘭媽媽盒讓我體驗到“少即是多、一物多用”的道理,簡單的材料,最能給予想象力發揮的空間,這是我從芬蘭生活中學到的事。

芬蘭人的成功教養祕密,從“媽媽盒”說起 第2張

▲隨着孩子成長,媽媽盒可以當嬰兒小牀(右),可以讓孩子坐進去玩(左上)或當桌子玩扮家家(左下),將來還可當收納箱。

最好的教養好物,在大自然裏!

在芬蘭,當孩子還幼小時,媽媽盒提供並扮演了教養好物的角色,等孩子大了點,最好的教養好物,則全在大自然裏!

有一次我們全家在森林裏散步,只見芬蘭爸爸要阿雷撿一些樹上掉下來的球果,和森林地上到處都有的細小樹枝,並教他如何將樹枝插到球果裏當4只腳,就成了手作的球果小牛。

原來這種球果小牛,是50年代芬蘭孩子們的傳統玩具。當年的孩子沒有商店可買玩具,一切得動手從大自然中創作。物質匱乏的年代,選擇雖少,孩子的想象力反而更得以遨翔。

不同的球果,適合做成不同的動物。比方,雲杉樹的球果,適合做成小牛,松樹的球果,則適合做成小羊。每一個球果都獨一無二,因此每一隻動物都可以有不同的個性美。

芬蘭人的成功教養祕密,從“媽媽盒”說起 第3張

▲不同大小、形狀的球果和樹枝,做出獨一無二的小牛和小羊,隨意黏上羊毛氈就變成了綿羊。

看似簡單的玩具,要讓小牛或小羊站穩穩的不會往前倒,也是需要技術的。例如,在選取球果時 ,要儘量選新鮮的,如果太過乾燥的話,會讓樹枝難以順利插進去。每個樹枝的長度,也需要思考。做好幾只小牛或小羊後,再撿一些樹枝來插在地上做成圍欄,就可以玩牧場遊戲。

孩子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觀察、分辨不同的球果,在動手實作的同時,也無形中鍛鍊了專注力、創造力、想象力,在自然中拾取材料,正好也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芬蘭擅長做球果小牛的專家說,學齡前的孩子,最適合開始練習做球果小牛。的確,我也看過阿雷的幼兒園裏做球果小牛,老師先讓孩子們自己做好動物,再給孩子們一些羊毛氈,讓他們自己選擇要黏上的地方,就成了現成的小綿羊。

樹枝除了可以拿來做球果小牛,還可以在森林裏蓋祕密基地。我常看見芬蘭孩子們,在森林裏四處撿地上的樹枝或長木條,搭成屬於自己的棚屋。

他們還會從中發明各種想象遊戲,拿自然材質做平衡力的實驗,三不五時蹲下來觀察不同的蟲子,祕密基地就在孩子手中逐漸成形、修改、再成形。這樣的過程總是讓人看了讚歎: 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教養好物,其實就是孩子們在自然中的創造。

芬蘭人的成功教養祕密,從“媽媽盒”說起 第4張

▲芬蘭孩子會在森林裏四處撿地上的樹枝或長木條,搭成屬於自己的祕密基地。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