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見人不願意打招呼?我是這樣來引導

孩子見人不願意打招呼?我是這樣來引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有快兩歲半的調皮男娃一枚。我一直奉行理解、引導的育兒觀,在家也常是努力共情、解釋爲什麼這麼做,有時通過轉移注意力,娃在家的表現我一直覺得可溝通可接受。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不愛打招呼。這事兒平時我一直也是引導爲主,覺得逼迫也不太好。單春節回家,不打招呼就有點尷尬了,而且我老媽把這事上升到很嚴重的地步,說這孩子這麼沒有禮貌,三歲看老再不改正就來不及了。”

平日裏能說會道的孩子,見了不太熟悉的人就不愛打招呼,這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評論裏的重點有兩個:一是儘管常常教育,孩子依舊不愛跟人打招呼;二是家人覺得不打招呼是沒禮貌的表現,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孩子見人不願意打招呼?我是這樣來引導

爲什麼孩子會不願打招呼?

想明白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你在大街上碰到不太熟悉卻又彼此認識的人時,會發自內心的想去打招呼嗎?

那聲“你好”和寒暄客套是由心所願還是禮儀約束呢?

你在陌生人面前是否常常會感到緊張、尷尬、害羞呢?

好了,他還只是個孩子,見個陌生人就要問好,上來就要親親抱抱,對孩子而言,這個要求確實有點高。

六六兩歲多的時候,我帶她去朋友家玩,一進門朋友就對六六表現出很熱情的歡迎,又遞水果又塞玩具的,可六六並不領情,面無表情的不肯親近。

我對六六說,這是媽媽的好朋友,也可以和六六做好朋友,阿姨很喜歡六六,叫聲“阿姨好”吧?各種糖衣炮彈,六六依舊一聲不吭。

隨她吧。我沒有再多說什麼。

我和閨蜜開始窩在沙發上聊天,六六充滿好奇又小心翼翼的摸索着這個新環境,這兒看看,那兒摸摸,時不時的問一句,這是什麼?朋友都很溫柔的予以迴應。

過了大約半小時,六六似乎開始放鬆了,滿屋子跑起來。朋友找來了一個小皮球,我們三個人一起玩推球丟球的遊戲,六六咯咯笑,玩的滿頭大汗,朋友把她摟在懷裏擦汗,她也沒有拒絕,和進門時那副生人勿近的樣子完全判若兩人。

臨離開的時候,六六主動揮着小手和朋友說“拜拜”。朋友說,剛開始我還以爲六六不喜歡我呢,我說,她只是需要一些時間。

孩子需要一些時間,來將不太熟悉的人變得熟悉,建立好感和信任;孩子需要一些時間,來克服恐懼和害羞的情緒,將打招呼變得更加隨心隨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一些的時間。

如何加以正確的引導?

不強求不等於放任不管,有的放矢的引導纔是更好的幫助。關於如何引導孩子打招呼,羅羅總結了“三要三不要”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三要”

一要以身作則。

有次六六看我拿着電話說“你好”,也跑去和她所有的娃娃挨個說“你好”。孩子都是有樣學樣的生物,我們碰到親友主動熱情的打招呼,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感受到愉悅的氣氛,慢慢接受打招呼這種行爲。

二要事前溝通和事後鼓勵。

如果是有計劃的去朋友家做客,我會提前告訴六六我們將會見到誰,並和她商量,一會見面了主動打招呼好不好?如果六六和人打招呼了,我會誇讚和表揚她,鼓勵她下次還這麼做。充分的事前溝通可以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及時的事後鼓勵會讓孩子感到獲得了肯定,逐漸就更有打招呼的熱情了。

三要用好繪本來講道理。

我給六六講了一些鼓勵小朋友見人打招呼的繪本,比如《小熊寶寶——你好》《我會打招呼》《打招呼的花園動物》等等,六六看了之後就總愛模仿裏面的情節。好的繪本也是好的老師,給孩子看些行爲習慣養成類的繪本,生動可愛的卡通形象會讓孩子更加願意去學習和模仿。

“三不要”

一不要強迫甚至威脅。

見過有些媽媽對孩子說,再不叫“阿姨好”不給你買玩具了啊。孩子不但沒從了媽媽的願,反倒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弄得場面都變尷尬。小孩子是不懂得權衡利弊的,也不懂得大人的那些玩笑,過分的強迫和威脅促使的只是孩子逆反心理的養成,再教育起來就更難了。

二不要在人前批評。

曾經我犯過一個錯誤。有次六六見我朋友不願打招呼,我隨口說到,這孩子就是這樣,從來都不愛打招呼,教了也不聽。真是無意的一句話,卻見六六憋着嘴委屈的不行,還很生氣的樣子。瞬間我就覺得是我做錯了,孩子雖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人前批評不會對教育和進步有一丁點的正面作用。

三不要妄下定論。

不要跟孩子說“不打招呼就不是好孩子”,“不打招呼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一類的話。是不是好孩子不是打不打招呼這一件事所決定的,媽媽的愛更不會因爲這一個行爲而有絲毫改變。妄下定論傷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不當話語的多次疊加,傷害不可估量。

孩子見人不願意打招呼?我是這樣來引導 第2張

打招呼這件事真的這麼重要嗎?

家長們都很樂於看到孩子見人主動打招呼,彷彿這就是謙和有禮的標誌,可是孩子卻往往沒那麼隨人所願,這讓一些家長很是惱火。不打招呼就說明孩子不懂禮貌、沒有教養嗎?

還不是家長們的虛榮心在作祟而已。

帶出去的娃就好像展現出來的作品,恨不得光彩照人不容得丁點瑕疵。可別忘了,他始終是個孩子,會有情緒,會犯錯誤。

更何況打不打招呼這件事本身並沒什麼了不起,也不能說明孩子日後的性格走向。回家問問咱媽,咱小的時候見人不怯場的又有幾個?長大後不依舊性格禮節各方面都很好。

所謂的“面子”真的無需太過看重,尊重孩子的內心,接受孩子的一切表現,這樣才能養好咱自己的娃。

總之,對待孩子不愛打招呼這件事情,要懂得孩子的內心,要理性的講究策略,也要淡然的看待。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這個過程,孩子需要時間去學習適應,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一些的時間,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