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想要孩子獨立、懂事,家長怎麼教?

想要孩子獨立、懂事,家長怎麼教?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要孩子獨立、懂事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怎麼教出一個懂事的孩子?來看看這位媽媽是怎麼做的吧。

如今,家長普遍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在物質生活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即使是這樣,也總有一些孩子顯得不領情,對爸媽口中的“都是爲了你好”不屑一顧,也不願意與爸媽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孩子爲什麼會這樣不聽話?他們到底在想什麼?拋開孩子的因素,家長是否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在與孩子溝通時,自己的方法是否得宜?

我的兩個女兒上學後,我跟兩個女兒的同學媽媽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我們偶爾會通電話,節日的時候彼此問候,也會相約在假日時去河濱公園野餐。

有一回,我跟美珍的媽媽相約一起去公園運動,不可避免地,我們的話題又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她跟我抱怨:“你知道嗎?美珍每天放學回來都跟我不斷重複講學校發生的一切。”

我向來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跟女孩們相處,所以眼神裏帶着讚許地點頭說道:“哇,很棒耶!這是促進感情的好辦法。”

“可是我覺得她好吵,每天回來話怎麼那麼多……”美珍媽媽轉頭看着我,問,“我好羨慕你跟你女兒,你們的感情看起來非常好,你到底都用了什麼方法?”

“我跟女孩們的相處,沒有捷徑,所有的感情都是我們一點一滴、從無到有、慢慢經營起來的,而我給予女孩們的,除了陪伴以外,最多的就是傾聽。”

“啊,可是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時間……”美珍媽媽停了停又說,“是不是聽她說,關係就會慢慢改善了?”

“傾聽,不僅是聽,還有很多竅門。”說完這句話,我跟美珍媽媽分享了我跟女孩們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就算是跟女孩們親密相處的我,在傾聽這件事情上,也不是每次都做得盡善盡美。

女孩每當回到家,都樂此不疲地跟我分享所有的事情。有一次,比姐姐早回家的小女兒又跟我講了最近重複發生的事情:“媽媽,我跟你講啊,今天我在滑滑梯的時候,小新又推了我一次!我真的覺得我很不幸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三次了!”

想要孩子獨立、懂事,家長怎麼教?

“下次你要小心一點,不然跌倒會很痛的。”

我承認我應付得非常草率,但至少迴應了她的問題,是不是?

小女兒無奈地聳聳肩:“媽媽,小新前幾天推我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說的,我這次真的很小心了。”

“會不會是他覺得你在跟他玩,所以纔會推你呢?”

小女兒突然很嚴肅地看着我,她搖着頭糾正我的說法:“老師說過,滑滑梯的時候不可以跑,可是他每次都跑得特別快,而且我已經跟他說了別這樣,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既然你看到他跑得很快,就要小心避開他,這樣纔不會被他撞到,是不是?”

女孩陷入沉思,我自以爲聰明地幫她擺平了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晚餐時,讀小學的大女兒回來了。姐妹倆在餐前自覺洗手,還幫忙擺好碗筷,趁着這點空當,小女兒將跟我講的事情原封不動地再次告訴了姐姐。我不動聲色地佯裝忙碌,其實也暗自觀察,看看大女兒會有怎樣的反應。

聽完妹妹的講述,姐姐表情很吃驚,她拉過妹妹的手詢問:“他又推你了,你這個小可憐,你摔倒了嗎?有沒有受傷啊?”

我原本若無其事的心被姐姐對妹妹的這番安慰打動了,小女兒在放學後跟我訴說這件事,要的並不是身爲家長的我的管教,也不是要我給予建議,她只是需要跟我分享。如果真的有所求,也只是希望我給予同理心的關注,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在女孩跟我傾訴時卻忽略了。

那天晚上,姐妹倆相談甚歡,不太喜歡畫畫的妹妹居然主動拜託姐姐做她的小老師,願意跟姐姐一起完成一幅畫作,姐姐教得很有耐心,而妹妹也頗有定力地將一幅畫作完成。在這一晚,姐妹之間的情感昇華,不僅是因爲那一幅畫作,更多的是因爲妹妹更加依賴和信任姐姐,她熱愛的姐姐無時無刻不在陪同她面對生活裏的任何關卡。

我本來對自己未能及時地傾聽而心存失意與內疚,在那一刻我變得有些釋然,因爲大女兒將我尚未圓滿的同理心補充得恰到好處,而且姐姐給予妹妹同舟共濟的幫助,是我一直以來想要培養的。我知道,那種共同進退的情感不容易培養,這種情感與生俱來,卻又與日常生活的灌輸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正因爲如此矛盾,所以才更顯得珍貴。

此後,每當我傾聽女孩們的話語時,不僅要用耳朵去聽,還要聽懂女孩們所想要表達的情緒,不僅要聽,更要聽懂。聽懂,擁有同理心,站在她們的角度,可以快速地抓準她們想要跟你透露的“關鍵字”,這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我去學校接大女兒放學,她一路上都悶悶不樂,我問她:“你看起來特別累,還好嗎?”

她撅着嘴搖搖頭,不願意直面我的問題。回到家,女孩坐在沙發上,還是不願意說話,我並未勉強她,只是告訴她:“媽媽隨時都在,只要你想找人聊聊,隨時都可以找我。”

直到睡覺前一刻,在我讀完睡前故事時,女孩才吞吞吐吐地跟我講述了今天發生的事情。原來女孩在上自習課的時候,趁着老師不在,跟着全班同學擅自離開教室,大家結伴到每個教室“打探”別人的上課情況,這羣同學無一倖免地被當班老師罰“蹲馬步”。

“寶貝,媽媽很開心你主動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媽媽現在只選擇‘聽’,不會在這件事情上表達任何意見,你明天想好了,再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好不好?”

女孩點了點頭。

第二天,女孩告訴我,她給老師寫了道歉信,稱自己應該尊重老師,更應該尊重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們,她覺得自己的行爲錯了。

我把這些事情告訴美珍媽媽的時候,她很驚訝地看着我說:“你明明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糾正她。”

“她跟我分享事情的經過,並不是讓我說服她,那一刻的我只有兩件事情可以做——聽她怎麼說和看她後續怎麼做。”

有多少家長是借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呢?在跟女孩們的相處之中,我日漸行走得宜,因爲我知道,“傾聽”的最終目的,不是說教,更不是批評,而是理解。

陪伴女孩們成長,我總想給她們滿滿的愛,我期冀這些愛足以讓她們能夠應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挫折,而陪伴中必不可缺的,非傾聽莫屬。通過傾聽,我們才能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毫無障礙地行走於孩子們內心的花園,看見孩子們內心的缺失,抑或見證她們因我給予的愛,而讓內心變得豐盈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