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寶“兩面派”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兩面派”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有同樣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家比較搗亂不聽話,但是在學校很聽老是的話,那麼造成孩子這種“兩面派”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對待“兩面派”寶寶?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在家調皮搗蛋,讓爸爸媽媽哭笑不得,可是去了幼兒園,老師卻給了個“乖寶寶”的稱號,就連鄰居都誇讚寶寶懂事乖巧。一會兒是小天使,一會兒是小魔王,寶寶怎麼就成“兩面派”了?

造成寶寶“兩面派”的原因

父母包辦

寶寶對於自己動手做事情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可是許多家長怕寶寶辛苦,就剝奪了寶寶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於是當寶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就養成了被父母照顧的習慣。久而久之寶寶也就懶得動手,變得嬌生慣養起來。

當寶寶離開家,比如去幼兒園後,有了獨立自主的機會,巨大的興奮感和表現欲會讓寶寶變得格外懂事聽話,樣樣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好。

寶寶“兩面派”的原因有哪些

不同標準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隔代教養的家庭中。因爲兩代人的教養觀念不同,教育寶寶的規矩沒有統一。老人因爲溺愛孫輩,往往會再三退讓,任由寶寶耍性子,而年輕家長則爲寶寶立下教養規矩並且嚴格執行。

寶寶在面對不同的看管人時,就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態度。這種情況如果任其發展,不利於寶寶性格培養。因此家裏人之間一定要統一教養方法,不要讓寶寶變成“兩面派”。

信賴感

寶寶在熟悉的人面前通常會表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態度。如果在爸爸媽媽面前鬧脾氣,在外人面前情緒平穩,說明寶寶對爸爸媽媽的信任感和依賴感非常強。他知道在爸爸媽媽身邊哭鬧,一定能得到關心和照顧,爸爸媽媽會無條件幫助自己,於是就很放心對爸爸媽媽流露真情實感。

相反,面對外人,寶寶不知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因此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情緒。

自尊心

從2歲開始,寶寶的獨立意識逐漸發展,自尊心也變得越來越強。在對待外人時,寶寶會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抓住每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因此讓人覺得特別優秀。而面對父母,寶寶精神上得到放鬆,行爲上也就隨意起來了。

如何對待“兩面派”寶寶

教養觀念要一致

父母和別的撫養人之間要相互尊重,步調一致,統一教養觀念。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容易讓寶寶誤解或是鑽空子,影響教育的效果。溺愛寶寶或是用嚴厲的態度對待寶寶都是過於極端的教養方式,家長要和寶寶建立平等的關係。

利用權威效應

老師是寶寶心目中神聖的權威,寶寶對老師的教導總是言聽計從。家長可以利用老師的權威性,告訴寶寶“老師說寶寶應該……”以此來約束寶寶在家的淘氣行爲。

以身作則樹榜樣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引導寶寶何去何從的最重要的一步,家長要從自身做起,做事前後一致,表裏如一。比如對待老人的態度,家長要既尊重愛護自己的長輩,也關心陌生的老人,外出時給老人讓座等。這一切寶寶都會看在眼裏,慢慢地也會學着尊敬老人了。

寶寶還小,可塑性很強。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是個“兩面派”也不必過於焦慮,只要應對方法得當,孩子最終還會是個“小天使”。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