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嬰幼兒餵養應遵循8大原則

嬰幼兒餵養應遵循8大原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秋冬季寶寶飲食調理餵養問題,秋季氣候乾燥,氣溫下降,寶寶的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發育不完善,對氣候的變化尤其敏感。

現在我們生活條件比原來好多了,因爲國家經濟發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們老百姓的經濟收入也高了,市場的供應非常豐富,現在對於孩子的餵養方面的問題應該是逐漸減少。但是我自己確實在工作中也發現,問題好象多。而且比二十年之前的問題還多。這裏面有各種原因,第一個是我們對孩子的健康要求高了。另外,面臨着市場經濟,能吃的東西太多了,廣告宣傳太多了。我們目前在餵養方面的指導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誤區,所以造成家長對孩子的餵養反而覺得非常困難。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吃,成天爲了孩子的吃的問題發愁。非常的焦慮、壓抑、着急、上火,一天到晚鬧不明白。而且還不知道該怎麼吃。

其實家長對於餵養孩子應該注意哪些原則,一些大的原則不是特別明白。因爲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你要讓我們大夫拿出一個標準,讓所有人按照一個標準吃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想簡單說一下家長應該掌握哪些原則,並且去靈活的應用這些原則。這裏面也有一些具體的方法。

第一個要注意的原則就是年齡,除了季節之外我們也關注年齡。因爲幾個月的孩子跟幾歲的孩子,他的消化功能不一樣。消化功能發育的成熟度不一樣,另外,他對營養的需求不一樣,孩子對營養的需求結構不一樣,小嬰兒出生以後,一歲之內的小嬰兒,因爲他長得特別快,身高體重各方面長得非常快,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他每天需要兩到四克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每天需要這麼多蛋白質。但是大孩子的這個量就會逐漸減少,成人每天一克左右就可以了。這裏有很大的區別。所以首先要考慮的是年齡。

比如說六個月之內的孩子,我們爲什麼強調讓他吃奶?你甚至可以餓了也吃奶,渴了也吃奶,因爲奶水分非常豐富,佔80%以上。裏面從營養成分上來講,應該是全營養,蛋白質、脂肪、熱量、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母乳,還含有很多有利於孩子健康、抵抗疾病、促進他智力發展的營養素。六個月之內的孩子,只要把奶吃好,其實就沒有大的問題了。

但是比如說這個孩子每天應該吃幾次,每次應該吃多少,每個階段怎麼吃,應該讓孩子來決定。我們很多家長都是看着奶粉桶上或者看一些書,或者網站上查。查這個媽媽怎麼吃,那個媽媽怎麼吃。最後不一定適合你自己的孩子。

嬰幼兒餵養應遵循8大原則

切莫勾搭上毒奶瓶 ·牛!BB虎年討紅包穿衣指南 ·虎年瘋狂降!寶寶輔食推薦 ·虧本賣!明治送百元睡袋 ·推薦:養虎寶寶,喝好羊奶 ·生命陽光,買三送一大血拼
嬰幼兒餵養應遵循8大原則 第2張

1段嬰兒奶粉調查 ·大驚喜!買安滿即送玩具車 ·爆笑!史上腦殘育兒法 ·雅培奶粉已N次有毒 ·性價比絕殺!BB紙尿褲優惠


  所以母親應該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個性化的適合你自己孩子的餵養方法。那就是要觀察孩子,什麼時候有餓的反應,他什麼時候需要吃,你給他吃就行了。至於他每次吃多少,他可能有變化,也可能沒有變化,可能這幾天多,過兩天又少了,這都是允許的。所以對年齡的考慮應該排在第一位。

六個月以後的孩子可以加輔食了。過去是四個月前後加輔食,現在我們把輔食添加推遲了,推遲添加已經體驗了六年了。從03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建議到現在,我們在臨牀大量觀察發現,六個月以後加輔食更好。

因爲早加了會給吃奶的孩子帶來特別多的干擾。那些東西可能也能吃,有的孩子早吃了也不見得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但是畢竟不管怎麼說,對吃奶是一種干擾。因爲其他各種種類的食物可能從營養成分上、消化能力上、各方面的功能來講,都不如奶好。所以我們現在覺得輔食添加往後推。

到了六個月以後開始加輔食,你還要考慮兩點,六個月加什麼,七個月、八個月可以吃什麼,九個月可以吃什麼,一歲以後能吃什麼,應該體現出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少逐漸變多,從稀逐漸變稠,從吃泥狀開始,再逐漸吃一些固體的食物。從開始添加植物類的食物,米粉、菜泥、果泥,逐漸攝入到魚、蛋。要根據年齡,不要只是一加輔食馬上什麼都可以吃了。不是這個概念。

第二個原則是食物前先考慮孩子的消化器官、消化功能能達到什麼水平。

另外,同樣年齡的孩子,生出來的大小就不一樣,體質也不一樣。有一些孩子的消化能力特別強,吃什麼都長,吃什麼都沒有關係,他吸收能力也非常好。也不見得要吃很多,吃得不多長得很好。也有的孩子吃得很多,但是家長髮現他的孩子不如吃得少的孩子長得好。或者他稍微不注意就會出毛病。這種孩子在餵養方面就得特別小心,應該更加仔細。

我們有的家長不明白。有很多家長髮現他孩子吃奶不好,吃奶不好說明你消化功能有問題。連“奶”這種最容易消化的東西都不能消化,吃別的東西消化能力更跟不上了。有些媽媽一看孩子吃奶吃得不好,認爲不能餓着孩子,趕緊給他吃一些其他的東西,喝一點粥,弄一點餅乾,這些東西雖然孩子吃了可能沒有問題。但是,首先這樣吃,營養價值低了,即便吃了也不能滿足孩子的發育,所以對他吃奶的程度影響很大。所以攝取的營養不合理。孩子不是能給他灌飽就能夠達到滿足營養的需要。

所以餵養的時候不管是吃得多還是少,吃什麼種類的食物一定要先考慮你的孩子的消化器官、消化功能能達到什麼水平,能不能接受這個食物,消化這個食物。這是第二個原則。

第三個原則還是要注意口味。很多家庭按照自己父母親或者我們家庭的習慣給孩子吃,我喜歡吃的口味,我覺得我愛吃鹹的、我愛吃調味品重的,我就給孩子吃,這樣不行。 
 
 
孩子在一歲之內儘量多吃原汁原味的東西。這個食物是什麼味,就給孩子吃什麼味,這樣才能達到讓你的味覺功能豐富,這些孩子到一歲兩歲以後,他們在吃東西方面很少就會出現挑食偏食。
  因爲人的味覺功能是生下來就有的,但是生下來的時候對外界的刺激是最敏感的,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給他豐富的味覺刺激,他將來的味覺就會非常豐富。如果他小時候吃的非常單調,比如說落後的農村,孩子吃得花樣種類少,這些孩子大了以後會普遍的出現挑食偏食,大了以後食慾也非常差,孩子不能通過味覺更好的享受生活。由於飲食結構的單一,影響孩子一輩子。對他整個一生的健康都有影響。因爲他不是小的時候不吃大了吃,可能他到了成年,他對食物的食譜仍然很窄。所以小時候的吃跟大了的健康和飲食習慣都有關係。

所以我們希望在口味方面,至少一歲以前儘量吃原汁原味。不要因爲家庭影響,過早的把重口味的東西放在嘴裏,讓他嘗試,他一嘗試放鹽、味精、調味品,你讓他再吃原汁原味的他不吃,而且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第四個原則,我們通過吃飯需要逐漸的培養孩子的咀嚼功能。他生下來就只會吸奶頭、奶嘴,他只能吃液體,他吸進去一咽就完事了。但是隨着他年齡的增長,他的唾液腺會分泌,他的牙齒會長出來,這樣他就要逐漸過渡到吃固體的食物。

他的咀嚼能力的發展也有一個敏感期,這個敏感期是五六個月前後到十個月前後。這是最敏感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要適時的給他加輔食,給他固體食物。但是固體食物不是一說加輔食,馬上家裏的新鮮水果蔬菜都讓他吃了。應該先吃非常細膩的泥糊狀的食物,逐步過渡到有小的碎塊、軟的碎塊,這個碎塊慢慢變大。因爲他不光是咀嚼能力差,開始加輔食,很多孩子都還沒有牙,尤其沒有大牙,他的咀嚼能力很差,你給他固體的塊太大、又很硬,進去以後他的消化道本身沒有那麼強,比如說消化液分泌也不足,腸子的蠕動力度也不夠,所以有的孩子一開始加輔食,不是拉稀就是消化不良。

有的孩子表現食慾很差,體重不長。吃了很多,拉得也很多,大便次數多了,就是不長體重。也有的孩子吃的澱粉類的東西多,能吸收,孩子長得很胖,但是一做化驗檢查,營養不均衡。孩子胖不能說明這個孩子營養就好。胖可能是營養不良的另外一種表現。咀嚼能力的培養也是我們在餵養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發展的一種行爲。

另外,營養價值在哪?家長必須要掌握這個原則,比如說我看了很多資料和網上大家的問題都涉及這個,特別習慣給孩子,一說加輔食就是粥,花樣還挺多。蔬菜水果都比較容易我們就可以加上去。但是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營養價值更高的食物添加得不夠。比如說肉類的、蛋類的,這些東西我覺得現在我們有非常好的食品,吃起來也方便、簡單、省事,營養價值也有保證,產品質量也有保證。比如說罐裝的泥糊類的食品,這都是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的產物。我們現在有條件應該讓孩子享受這些食物。

要注意添加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不要大量的給孩子粥、澱粉類的、植物類的加得太多。加這個的原因我們也能夠理解,我們中國人本身的飲食習慣就是以碳水化合物多,大人習慣吃什麼,給孩子吃什麼,實際上孩子不行。這樣馬上這些澱粉一加多了以後,等於你孩子的生活水平就下來了。快速的生活水平就降低了。他出了問題,你還要去買藥、買營養品。再一個,食物的搭配,我們希望儘可能做到各種食物均衡搭配。

比如說孩子到了六個月以後,我們希望孩子每一天能夠有一頓整餐飯,不喝奶了,全部吃飯吃飽。但是這一餐飯裏,米麪是多少,菜是多少,肉類是多少,魚是多少,這應該有一個大概的比例。這個比例經過我自己大量的實踐體驗,我覺得這一餐飯總量是多少應該是孩子說了算,他說多少就是多少,他不吃就不吃,絕不能讓孩子覺得我們在強迫他吃。

這裏面將近佔一半比例的是肉類的食物。其次是米或者面,然後是飯。如果把孩子的所有食物分成6份,這三大類食物應該是肉佔3份,米或者面佔2份,菜佔1份。我們的習慣就是米麪多、菜比米麪少一點,肉最少,這老年人可以,但是對孩子不行。孩子最開始的時候是全部喝奶,全部喝奶就等於全部吃肉,因爲奶相當於液體肉。你加輔食加到一定時候越來越多的都是澱粉了。蛋白質的含量低了,所以營養就少。過去我們是因爲生活水平達不到這種程度,我們想吃買不到。你想吃嬰兒專用的適合於嬰兒咀嚼的、適合他消化吸收的、沒有引起腸道問題的食物,現在有了我們就應該滿足。這樣的比例搭配,再有一整餐飯裏面的比例搭配,應該是肉多一點,其次是米麪,然後是菜。三二一搭配好,這一餐飯既有營養價值,又能消化吸收,沒有腸道不適應的成分。

因爲嬰兒食品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那麼多搞營養的科學家、臨牀醫生共同研究出來的食品。可能裏面有一些所謂的添加劑或者什麼,但是如果是一個合格的產品,是一個有一定知名度的、好的產品,給孩子吃應該沒有問題,而且比我們家裏做的我認爲可能更合理一點,科學性更強一點。而且我們實踐中也體會到這個事。

第五個原則,整個給孩子在餵養過程中,從吃液體到固體要體現循序漸進,從事物種類的添加方面也要循序漸進,從吃的多少方面也同樣是循序漸進。不是說這個東西好吃,特別有營養價值,拿來就大口的吃。
 
 
那不行。所以,尤其一些容易導致過敏的東西,更要從少到多。一有一些東西你強迫他吃,可能吃不了幾天他就堅決拒絕了,他每次吃得都非常不願意,你又強迫他吃,他心理上對這個東西就不接受了。所以他有時候拒絕吃東西,不是說消化功能出問題了,而是說心理不舒服,吃這個東西就抗拒了。
  第六個原則,就是個性化。孩子從生出來到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細微的變化,還有很多個體的差異,男孩女孩吃東西不一樣,口味有選擇、量有選擇。早產兒和生下來就偏弱的孩子,體重升高始終就不能達到參考值,很多孩子僅僅在正常範圍,在平均值以下。但是他每天也很活潑、也很快樂,但是他的體重升高就不能讓家長滿意。跟別的孩子比,他就顯得弱小一點。這樣的孩子應該按照他的要求。

不能認爲書上說一次應該喝多少奶,書上說這個階段就該吃什麼。弱的孩子的輔食添加我們會再推遲,六個月奶都吃不好,體重身高增長得不理想,我們輔食添加可以推後,吃的量可以減少。不要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吃東西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吃,着急上火,經常看中醫,玩命的補,這都沒有必要。其實有時候孩子消化功能不太好,吃得不多的時候,家長應該更多的給孩子一個機會,給他一些時間讓他自己去調節。他身體內部自己調節,一旦調節好了,身體就沒事了。

我在門診碰到一個孩子,他媽媽老是逼着他吃,而且他媽媽每次喂他的時候,都是用非常緊張、焦慮的心情拿着孩子瞄着孩子的嘴喂,越是這樣孩子越不想吃。爸爸媽媽焦慮得每天不能吃不能睡,特別痛苦,爲什麼不能吃,爲什麼不能像別人吃得那麼好。

原因是:你的餵養行爲就告訴孩子,你喂的根本不是飯,跟“毒藥”差不多。你讓孩子認爲“吃”不是一個愉快的事,因爲你的表現太不好、太焦慮、太緊張了。所以孩子一看你非常可怕,他就不吃。

我說:“你放鬆,等到他吃再給他。”他說:“那不行,等來等去餓死了怎麼辦?”我說:“你的孩子那麼聰明,活人有感覺,他會有飢餓感,會有進食的需求,這是人的最低級的本能。”家長死活不相信,後來做工作同意了,同意回家堅持兩天,堅持不住又回來了。他說:“單大夫不行,我堅持不住了,他能吃,但是吃得不多。”我說:“你回去再堅持兩天。”過了兩天回來了,爸媽一進門特別高興,說:“我們今天來感謝了,他已經能夠非常順當的接受食物了。”而且又過了一兩個星期,那對父母帶着禮品來了,說:“今天我們就是來感謝你來了,我們的孩子吃得很好。”

其實,你把孩子的權利還給孩子,你讓孩子覺得你尊重他,讓他心情每天愉快,自然而然就有食慾。人一不高興,神經體液都會有變化,一變化就會影響食慾。我們一不高興就沒有食慾,孩子也是這樣。所以家長不要過於的去強迫你的孩子跟人家孩子一樣。要掌握個性化,要知道人和人之間的差異。

我們剛纔說過了,每天吃什麼,每天什麼時間吃,吃多少應該是孩子定。不要卡時間,必須四小時一次,或者三小時一次,這個東西不好掌握。因爲他會有變化,是身體內部發生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是想吃,也可能不想吃。如果我們在餵養過程中能以孩子爲中心,你仔細觀察他什麼時候需要吃,你去滿足他就可以了。這樣大部分家長的焦慮、疑惑、壓力自然就消除了。

第七個原則,要注意觀察孩子體重增長的趨勢。因爲我看了我們網站的一些家長的問題,大多數家長都在說我的孩子多大了,他現在體重是多少。這隻說明一個側面的問題,說明他的體重和他的年齡是不是基本相符合。但是我們要評估你的孩子餵養合理不合理,我們不光要看他的體重跟標準什麼關係,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體重跟他自己前一段時間的體重的變化。他的體重增長的曲線是不是逐漸的向上走,而不是拉直線,每個月都這樣。

還有的孩子體重長着長着,體重曲線就調頭了(往下長了)。這種體重的增長趨勢對我們評估家長餵養是否合理很有價值,這個價值更高,比拿孩子的體重和標準體重比更好。你不妨給孩子體重畫一個體重曲線,如果他的體重一直按照均值走,或者是一直在慢慢的往上漲就行了。

第八個原則,是注意季節性。夏天我們要吃一些解暑的,冬天吃一些比較滋潤、溫性的食物,太涼的肯定也不行,要吃比較平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