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某明星被“騙婚”。前妻學歷、家世都造假,還把孩子帶走了,自滿月起到現在一歲多,明星一直見不到兒子。兩人正在離婚分財產,明星人財兩失。

某明星被“騙婚”。前妻學歷、家世都造假,還把孩子帶走了,自滿月起到現在一歲多,明星一直見不到兒子。兩人正在離婚分財產,明星人財兩失。

有人翻出當年的結婚報道,題目赫然寫着“人生贏家”。其實明星留給大衆的印象還不錯,陽光、孝順,應該是大多數父母羨慕的“別人家孩子”。

如果沒出騙婚的新聞,還真沒機功夫細想,一直以來培養“好孩子”的方式有什麼問題?爲什麼成功的教育在婚姻的考驗下,能演變成一場笑話?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好孩子難過婚姻關

其實被騙沒什麼,離婚也不代表失敗,真正讓人驚訝的是,這個騙人的女孩竟然符合明星家庭每一條精準的要求。

老姨說:25歲前不要談戀愛;爸爸說:要找一米七以上的;媽媽說:要找學醫的,能更好照顧你……明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些他都聽進去了,一直蹉跎到37歲,甚至都被人懷疑性取向了。

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完全符合條件的妻子,結果呢?

《歡樂頌》裏的關關也是個好孩子,她有個超級控制的媽媽。

她常常給女兒打電話,只要一個電話沒接就開始胡思亂想。對於婚姻她就更愛操心,帶關關去相親,耳提面命好夫婿的標準。

可惜關關對“好夫婿”毫無興趣,她第一個戀愛對象,竟然是在少管所待過10年的流浪歌手,還不知道媽媽知道以後會怎麼抓狂呢。

關關那麼美,性格也好,但卻極其缺乏自信,說話總是囁囁嚅嚅;覺得自己無關緊要,從來不相信別人會喜歡她,遇到喜歡的人也不敢吭聲,所以遲遲無法戀愛,一旦戀愛出手又過猛。

表面的“順”,反而掩蓋了真正的問題。不到婚姻這一步,還發現不了教育到底失敗在哪。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第2張

教育的三個誤區

有句話說婚姻是檢驗教育成果的試金石,因爲在婚姻中,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完善會表露無遺。

不得不說,父母煞費苦心希望孩子得到幸福,但是用來培養孩子的方法,反而是親手爲他們的婚姻種下隱患。

01 物化:看重外部成就,忽視內心需求

從某種意義來說,婚姻騙子可能就是自己努力招來的,特別是那些喜歡把擇偶條件制定得極其詳細的。

這麼說也許過分,畢竟提那些條件還不是爲了給孩子找到一個好配偶嗎?

可是,當把活生生的人反覆強調、物化成“一米七以上、高學歷、學醫”以後,也就無可避免把自己也物化成“一米八、家庭單純、明星”了。

既然是“以物易物”,難免會遇到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和做生意一樣。設定不人性化門檻的結果,是合適的可能被擋住,不合適的卻被放進來了。

其實“物化”模式我們都很熟悉。上學時看重分數、名校;工作時看重薪資、行業;擇偶時看重硬件、出身,唯獨不太在意人本身。

愛好怎樣?承壓能力如何?本人的意願和感覺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不重要了。

但婚姻可容不得虛假,必須赤裸相見而且還要相伴一生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真實的情感、性格和價值觀的匹配,沒有這些恐怕難得好結果。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第3張

02 過度保護:製造溫室,隔離必要挫折

有很多父母太心疼孩子,希望能幫他擋風遮雨。

被中科院退學的神童“魏永康”就是一個例子。他兩歲就會1000多個漢字,13歲考上大學,17歲又進了中科院高能所的碩博連讀。

這都歸功於他的母親曾學梅的悉心培育。

爲了讓魏永康專心讀書,除了學習,家裏任何事情曾學梅都不讓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給他擠好牙膏,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爲了讓兒子吃飯也不耽誤看書,上高中時母親還親自給他餵飯!

結果,魏永康雖然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卻因爲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太低被學校勸退。

得知消息的曾學梅,怒氣衝衝地指着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這麼好的條件(你還)不爭氣,你去死!”

經此打擊曾學梅也沒有放棄“教育夢”。對兒子失望以後,她又開始打孫子的主意,非要扳回一局不可。可惜遭到兒媳的強烈反對,她只能把自己的教育偷偷穿插在孫子的“遊戲”之中。

對於“教育”懷着深深執念的父母,又豈是曾學梅一個?

紅樓夢裏寶黛戀愛的年紀都不超過16歲,而現代社會裏竟然還有“25歲之前不要談戀愛”的要求,不知道長輩們爲什麼把結婚看得那麼迫切和重要,卻把戀愛當成洪水猛獸?

韓寒曾經說過一段話,中國家長不許學生談戀愛,但大學畢業以後,又希望馬上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和自己的兒女戀愛,而且還得結婚。

想的很美啊!

戀愛是瞭解情感、瞭解異性和自己的機會,對人格成熟很有幫助。如果能發生在自然該發生的年紀,那就更美好。

有個朋友在大三的時候談戀愛,卻被長輩制止,說他是早戀,讓他專心學習;結果後來他真的再沒戀愛過,一直單身至今,不知道家長現在可後悔了?

催他結婚,他已經找不到感覺了。

給戀愛設定25歲的年齡界限,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要用大好時光追求事業成功,不能爲戀愛這種“不正經”的小事耽誤了大事;二是不相信孩子能處理好情感問題,擔心他會在親密關係中受騙、受傷。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第4張

這就好像期待孩子在溫室裏長大,一旦長成出來就秒變超人,怎麼可能呢?

不在戀愛中成長,就會在婚姻中試錯。

人類學習的過程,是在體驗中完成的;越是沒經驗,越不容易成功。太過賣力的保護,只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03 控制:我說的都是對的,照我說的做就好

中國文化特別鼓勵孩子聽話,父母幾乎可以心安理得地掌控孩子的人生。但這樣的方式,可能會讓孩子背上一輩子的包袱。

一位知名大學的金融教授稱,今後可能不再招收中國博士研究生了,因爲中國學生成績雖然非常好,畢業以後卻無法在一流大學供職。

以2015年爲例,美國前30名金融系畢業的博士中,來自中國的不少,但沒有一個被前10或15名的金融系招聘。

這些博士都畢業於頂尖的金融學院,各校投入很多的資源和時間,卻沒有相應的回報。再加上誠信問題,導致很多國外一流大學都有意少招或不招中國學生。

中國孩子大多天賦好,又勤奮好學,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第5張

很大程度在於,不少中國學生不是因爲愛好而選擇專業,而是聽從父母的安排或者隨大流,追求大家認爲更好的。沒有興趣,就很難堅持和學好,中途放棄的人不少,堅持到最後但無法傑出的也很多。

強調順從、設立物化“指標”,容易讓孩子忽視內心需求,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一味追求外在“成功”,反而讓他們在持久的人生長跑中落敗。

教育的本質,是教會人們如何思考,而不是教會人們應該思考什麼。

有多少“孩子”已經三、四十歲,還要事無鉅細依賴父母的建議?甚至,婚後父母還可以任意插手子女的婚姻生活,“媽寶男”、“媽寶女”比比皆是。

缺乏承擔的能力和勇氣,又如何建立和維繫獨立的新家庭呢?

在婚姻面前,成功的教育反而成了笑話 第6張

改變控制與順從的關係

對很多控制者來說,生活就是一場競賽,在這場競賽之中他們是不能被打敗的。

控制型的父母喜歡爲孩子規劃“正確的”人生,其實源自於他們內心深處的恐懼。

也許他們自己就害怕失敗,因此格外擔心孩子會過的不好;也許他們害怕失控,必須生活在無比正確之下才能安心;也許他們本身就缺乏自我,和孩子共生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他們尤其害怕與孩子分離,這是孩子無法獨立的根本原因。

也許沒有比中國父母更愛孩子的了,但這份愛有時太過沉重,同時捆綁了兩代人。只有打破控制和順從的關係,父母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有機會成長。

而改變控制的最好辦法,就是破除幻覺。

對於家長來說,認識到自認爲“正確的路就能帶給孩子成功和幸福”是多麼荒謬,只有把孩子當做真實的人來看待,允許他們失敗,促進他們發展成熟的品格,纔有可能在漫長的人生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同時,父母也同樣需要探索真實的自我,從根源上改變對“控制”的執念。

而作爲孩子,既然已經長大成人,就試着擺脫被“照顧”、“控制”的命運吧!獨立自主,需要極大的勇氣;消除控制的影響,找到自己的路,則需要漫長的努力。

正如尼采所說,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