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先做好夫妻 再做好父母!

先做好夫妻 再做好父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家庭教育或育兒,大家總是喜歡一下子把目光聚焦在親子關係上。然而,在這個話題上,臺灣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利翠珊老師提出的觀點卻是“先做夫妻,再做父母”。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雙人關係一直是父子關係,而不是夫妻關係,所以這兩種觀念在當今社會的交匯中,也製造出了很多很多的衝突與矛盾。

但無論怎樣,溫暖、有愛的家庭環境,父母相親相愛的樣子,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沃土。

別忘記我們都曾經相愛利翠珊老師非常理解中國父母想要將“先做夫妻,再做父母”這個觀念內化進生活,是需要幫助和引導的,因此她在臺灣嘗試着做了一個名爲 “家庭成長活動”的項目,目的就是把一些心理學對夫妻關係重要的研究成果摘取出來,然後具體化、簡單化,讓夫妻能很快地應用在生活裏,並有所感悟。

在活動的第一週她們做的是“追本溯源”,就是讓大家一起回味戀愛的滋味;第二週做牽手、感激的表達練習,讓夫妻學會如何表達出對對方的感謝;第三週開始進入探討夫妻間意見不同的部分,探討怎樣把“忍”這件事情拿捏到恰到好處;第四周處理姻親關係,也就是夫妻和雙方父母的大家庭關係。

利翠珊老師發現大多數夫妻都是可以把當初相愛的感覺找回來的,把當初那份對對方的欣賞找回來的。

用創意表達“我愛你”在夫妻關係中,很多調查都顯示,說出對彼此的愛與感謝,有助於提高婚姻的滿意度。但是,利翠珊老師提到,她在臺灣所做的一項夫妻間表達的研究中,還是可以看到,我們中國人夫妻間的表達遠遠低於我們心中所感受到的。

她強調,在她的研究中,還特別說明了不僅限於用西方的“我愛你”去表達,任何形式的表達都可以,但結果依然不理想。這說明,在中國人的婚姻裏,很難把愛說出口。

可是,利翠珊老師也談到:“說出來當然好,因爲它可以提高婚姻的滿意度。但是我也發現,只要我們有情感,就算沒說出口,婚姻滿意程度也仍然是高的。所以換句話說,就是說出口很好,但也不一定非要說出來。每一對夫妻都可以創意只屬於他們自己的表達方式。”

她給我們講述了自己一位朋友的故事。她說她的那位朋友結婚之後一直覺得有件非常遺憾的事,就是自己的先生從不對她說“我愛你”3個字。於是這位太太就說: “好吧,‘我愛你’不會說對不對?‘一二三’會不會說?”她先生說那當然沒有問題。之後的很多年,他們夫妻都用“三二一?(你愛我嗎?)”“一二三!(我愛你!)”來表達彼此的愛意,樂此不疲。利翠珊老師總結道:“我覺得這個故事真的太浪漫了!”

是啊,愛要怎樣說出口?只要愛,怎樣都可以說出口!

先做好夫妻 再做好父母!

更認同,就更愛在中國的家庭中,想要調整好夫妻關係,往往繞不過去姻親關係。尤其是中國人在小家庭有了寶寶後,更是因爲隔代育兒要形成一個複雜但又密不可分的大家庭。

想想我們確實經常看到太多因爲婆媳不和而波及婚姻的糟糕案例,所以非常感興趣利翠珊老師用了什麼樣“接地氣”的方式去改善姻親關係。

“蘋果樹”的活動:“在一張大紙上,畫一棵蘋果樹,上面用紙剪出很多蘋果的形狀,並寫上很多人性中好的特質。之後叫先生和太太各自按照認爲對方具備什麼樣的特質,上去拿什麼樣的‘蘋果’貼在對方身上。讓對方去思考‘我們是不是有一些好的特質來自原生家庭’”。然後,我們會讓他們寫下‘在對方父母的家庭裏,有沒有哪些人讓你覺得有一些正向的特質’,之後裝在信封裏寄給對方。”

利翠珊老師說在這個活動中,曾有一位太太在寫信的時候就想到婆婆幫她照顧小孩,具有“無私”的特質,她應該感謝婆婆一下,但是以前她從沒有那樣想過,於是她把這個感受寫進了信裏。令她很驚訝的是,她的先生竟然真的把信寄出去了。當然,他們的大家庭關係也變得更好。

姻親關係的改善必須從對一個人內在的認同開始。家庭是一個系統,像數個滾動的齒輪。“夫妻”“親子”和“家族”的3個齒輪間是彼此有關聯的。我們身上很多東西來自於上一代,又影響着下一代。

讓我們從夫妻關係開始,用愛支撐和連動起這個系統,讓它成爲一個龐大且轉動流暢的幸福家族!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