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中耳炎,寶寶聽力隱形殺手

中耳炎,寶寶聽力隱形殺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耳炎,寶寶聽力隱形殺手

中耳炎,兒童聽力的隱形殺手

在暑假裏,小朋友成了電視迷,此時您可能會無意中發現,孩子會把電視的聲音愈調愈大、說話的聲音也比以前要大了,爸媽叫她(他)又好像沒反應,這時您可不要一味的批評指責,需要注意他(她)的聽力是否出現了問題。耳鼻喉科專家稱,有一種中耳炎,不流膿,耳不痛,卻是導致兒童早期聽力損害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這就是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說它是名副其實的兒童聽力的隱形殺手。

約有80%的兒童

得過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又名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積液等。這種中耳炎是兒童的重要致聾原因之一。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歐陽順林說,分泌性中耳炎常常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有些較大的兒童可能會告訴家長,耳朵悶,有嗡嗡聲,感覺聽力輕微下降。一些孩子自己不會說這些症狀,而把電視的音量調得很高;或聽不清別人跟他說話;坐在教室後排的學生因爲聽不到老師講課,學習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嬰幼兒對周圍的聲音反應遲鈍,比如沒有將頭轉向聲源、語言發育延遲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約有80%的兒童都得過分泌性中耳炎,多數在6個月至4歲時發病,1歲以及1歲以內發病的佔50%,2歲以內發病則增加到60%,部分患兒在3個月內可以自愈,但僅有30-40%的兒童會反覆出現分泌性中耳炎,有5-10%的患兒症狀會持續一年以上。

不過,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分泌性中耳炎爲自限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率。專家表示,從分泌性中耳炎出現或診斷之日起,一直觀察3個月。在觀察期間,對患兒進行嚴密的監測,根據患兒的情況做定期複查。

腺樣體肥大

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

“引起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有鼻-鼻竇炎、腺樣體肥大兩種。”歐陽順林說:“兒童鼻-鼻竇炎爲常見疾病,很多家長都不重視。反覆發作的鼻-鼻竇炎可引起腺樣體肥大,而肥大的腺樣體又阻礙了鼻腔的引流,進一步加重了鼻-鼻竇炎,二者又共同影響咽鼓管的通氣功能,致使中耳鼓室不能與外界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流,逐漸形成負壓,並進一步引起鼓室黏膜充血、滲出,就形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爲耳閉塞感,急性期可能出現耳痛,一般疼痛症狀不是很嚴重,疼痛時間也不是很長,很多兒童都可以忍受,甚至習慣,由於沒有耳流膿、發熱等症狀,也不易被家長髮現,進入慢性期以後,聽力損失就進一步加重。

雖然有一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不治而愈,但是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較長,如果長期不治療,最後導致鼓室內黏膜、肌肉、聽骨鏈等纖維化、粘連,進一步損害聽力。醫生把這種情況叫作粘連性中耳炎,此時治療就更棘手了。

耳鏡檢查

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兒,中耳腔內有液體,可以像水一樣稀薄,顏色通常有點淡黃。如果時間長,也可能會非常黏稠,像膠水一樣,具有很“典型”的特點。歐陽順林稱,通過詢問病史並結合各種檢查手段,大部分患兒可以得到診斷。

耳鏡檢查就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診斷方法,耳鏡檢查可以發現鼓膜充血、內陷或外突,有積液徵等體徵可診斷,再做聲阻抗檢查便可以確診。

因此,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診斷比較容易,但是治療就要找對病因了。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絕大多數通過藥物治療可以痊癒,但是,部分已經形成“膠耳”(隨着時間的延長,滲出液變得越來越黏稠,成膠凍狀,很難自行排除中耳腔)的患兒則需要手術(鼓膜切開、鼓室置管)治療,同時還要重點治療原發疾病,如腺樣體肥大者,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時,則需做腺樣體切除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