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全託”對孩子的心理危害

“全託”對孩子的心理危害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全託”後,會變得有合作性,會改變他不良的習慣。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在“全託”幼兒園裏,老師作爲成年人,始終控制着孩子的活動過程和結果評價,是絕對的權威。

故事一從“將軍”到“士兵”

“全託”對孩子的心理危害

3歲的振剛,在家裏是說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時主意上來,任何一個人都管不了他。例如,他說了,要看完動畫片才睡覺,要聽一個故事才準關燈,那就一定要這樣才行。振剛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根本沒時間照顧、管教他,爺爺、奶奶經常向振剛父母抱怨:家裏的一切都要聽這孩子的命令,好像他是個小將軍,我們是他的士兵。他太有主意、太任性,這樣下去不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振剛父母認爲,以振剛現在的情況,有必要把他放進寄宿制幼兒園,讓他學學與人相處的方式,同時也能學些知識。於是,他們每月向當地的一傢俬立全託幼兒園交2000元,把振剛“全託”了起來。

一段時間之後,振剛果然發生了變化,變得十分乖巧、聽話,甚至學會了看眼色行事。

有一次,振剛被爸爸接回來,和爺爺、奶奶看電視,看到電視裏一頭獅子追趕小羊的鏡頭。爺爺和奶奶故意逗他:“看,那條大狗真厲害,把小羊追得四處跑。”“是啊,那是大狗,大狗都厲害。”沒想到,振剛竟然也隨聲附和:“小羊當然怕大狗了。而且,它可能是牧羊犬呢。”爺爺奶奶把他抱在懷裏:“傻孩子,那是獅子呀,你不認識獅子嗎?”“是獅子嗎?”小振剛掙扎着扭過頭去,仔細看了看:“真的是獅子呀,和獅子王一樣呢。”於是,祖孫三人都笑了。

振剛的父母感到,送孩子進全託幼兒園是件絕對正確的事情。現在,讓他什麼時候睡覺,他就什麼時候睡,雖然有時也會有不同意見,但只要大人稍稍強制,就立即遵從,儘管有不滿,但不會有異議。

“‘全託’好啊,”爺爺感嘆,“把振剛從小‘將軍’變成了小‘士兵’!”

振剛的爸爸聽了這話,感到心裏怪怪的。將軍畢竟是有主見的人,而士兵卻是以服從命令爲天職。他是個生意人,隱隱地覺得其中有些什麼不對,但究竟是哪裏不對,卻又沒有頭緒……

旁敲側擊: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全託”後,會變得有合作性,會改變他不良的習慣。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在“全託”幼兒園裏,老師作爲成年人,始終控制着孩子的活動過程和結果評價,是絕對的權威,而且,老師很快會指定某個自己喜歡的孩子,由他來帶領大家進行活動及生活、內務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動變成了配合,漸漸喪失了思維的自主性,遇事喜歡往後縮,而幼兒園由於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對這種退縮給以鼓勵,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視自主思維的缺失爲正常。這種隱性的傷害,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漸漸呈現出來。

表面特徵:注意力不夠集中,遇事沒有主見。

發生時段:入園後。

危害指數:★★★☆☆

故事二沒辦法的情緒化

當年,小郭夫婦是從外地來這個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在同一所學校做教師。女兒3歲多時,他們學校需要上“等級”,工作一下子變得繁重起來,沒辦法,他們把孩子送進了寄宿制幼兒園。他們想,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學習知識,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只要通過努力,就可以獲得比自己更好的未來。

然而,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孩子不願進幼兒園。她不願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她認爲爸爸媽媽在幼兒園門前離開後,就再也不會回來。孩子哭得小郭夫婦肝腸寸斷,真想帶着她一走了之。可是,錢也交了,而且現實情況的確不允許兩個人帶孩子,所以,還是硬起心腸,把她留下了。

後來的一段時間裏,小郭夫婦經常能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

“您女兒不吃飯,只要沒有活動,就跑到幼兒園門口去等你們,說什麼也不願回教室。”老師的語氣裏帶着焦慮,同時也有些誇耀、表功的成分,“後來是我把她硬拉回教室的。晚上她也不願睡覺,影響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不過,你們放心,我一定會把她管好的。”

“謝謝,”說這兩個字時,小郭感到心裏很不是滋味,“讓您多費心了。”

這樣的電話多了,小郭還真就打算給老師買點禮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電話,想的卻是自己的女兒,她想去看看女兒,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讓孩子的情緒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幾次禮物後,小郭接到電話的內容變了:孩子終於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變得聽話了許多。小郭夫婦這才安心。

時間過得飛快,學校如願以償地上了“等級”,孩子幼兒園畢業上了小學、中學,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髮展。然而,小郭卻發現,女兒變得非常情緒化,有一件事不順心,她就會摔東西,如果批評她兩句,竟然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纔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評了她,她第二天就離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婦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差點把整個城市翻過來找她。兩天後,她卻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回來了,原來,她去同學家住了兩晚……

旁敲側擊:孩子在幼兒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溫暖的情感紐帶。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幼兒園,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無法排解的分離焦慮。他們時刻地期待着父母親的到來,但都是以失望而歸,有種被家庭拋棄的感覺。而且,在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孩子生理、心理上的無力感,讓他覺得完全被孤立了起來,會產生一種絕望的不安全情緒,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髮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強,可能無法完成老師規定的活動,被拋棄的感覺將越來越強烈,並根植於他記憶與情緒體驗中,長大後,將造成他人格價值中的透視點,輕易地便發生情緒與情感的衝突。

表面特徵:人格機構中情緒和情感的極化,精神障礙。

發生時段:脫離基礎教育後。

危害指數:★★★★★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