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第一胎真比第二胎聰明嗎?

第一胎真比第二胎聰明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胎真比第二胎聰明嗎?

我曾經在醫院碰到過一名懷着第二個孩子的孕婦。她向我提問道:

“聽說第一個孩子比第二個孩子要聰明,這是真的嗎?”

“那種可能性的確很大。但您也沒有必要有心理負擔,相反的情況也有很多。”

不過,我其實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

爲什麼同一個肚子裏生出來的兩個孩子,性格和智力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IQ情況。美國一位叫pomeranz的學者進行的調查非常有趣。他對一共43000名參與實驗者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第一個孩子的IQ普遍比第二個孩子高3.28。

但是,這僅僅是調查IQ的資料罷了。最後誰能進更好的大學、誰會獲得更大的成功、誰可以爲全人類做出貢獻等等卻是完全未知的變數。

關於第一個孩子比第二個孩子聰明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生第二胎的時候,夫妻兩人的生殖機能已經有了不小的退步。如果說旺盛的精子和卵子可以生出聰明的孩子,那我們就不難理解第一個孩子比第二個孩子聰明的原因了。

我曾經在一本幼兒月刊上看過一則有趣的記事。對一流大學的100名學生進行調查的結果表明,第一個孩子的比例最大。最有趣的是,接受調查的學生中95%是通過自然分娩誕生在這個世上的(話雖如此,但也沒有必要爲了IQ而不進行剖腹產,尤其是在有必要進行剖腹產的時候)。

第二,剛一生出來,第一個孩子就有機會接受父母集中性的教育。最近最常見的幼兒教育都是從三歲左右開始的。這個時期是除了胎兒時期之外,人類大腦最爲發達的時期。因此,第一個孩子就算生下來時不太聰明,也有機會彌補。

與此相比,第二個孩子就比較缺少從父母那裏得到深化教育的機會。在那些儒教傳統影響很深(當然,現在已經很罕見了)的家庭裏,第一個孩子對教育機會也有優先權。因此,過去有很多聰明的老二因爲家庭貧困的原因,爲了保障老大的學業而被迫放棄了學習。

另外,第二個孩子就算在出生後接受和老大一樣的教育,事實上也會和老大有所區別的。因此在教育機會和待遇上,第二個孩子都只能期待於第二次機會。

出生臺階效應:老大最聰明

在研究出生順序對於家庭裏的孩子們的影響時,人們發現,常常是哥哥姐姐們表現得更出色一些。

今年6月,一批挪威研究人員發表的報告顯示,在同一個家庭中,頭生子女比下一個平均智商要高3個百分點。研究人員認爲,這可能是因爲他們在生活中要帶領和看護弟弟妹妹們。

來自菲律賓的調查也顯示,與先出生的哥哥姐姐們相比,後出生的孩子在身高體重方面都處於劣勢,他們受到的關注也較少。不過,這卻使他們養成了自由開朗的性格。弟弟妹妹們由此更富於挑戰和拼搏精神,因爲他們要盡力扭轉“重大輕小”的局面。

面對年長孩子們的“高壓政策”,年幼的也自有其“殺手鐗”———他們更會利用自己的幼小可愛和機智幽默。人格測試顯示,先出生的孩子有更高的忍耐包容能力,而後出生的孩子則更擅長與人相處。

但出生臺階理論終歸不是萬能的,家庭狀況、子女數目等等情況都會影響這個理論的準確性。

孩子聰不聰明一出生便知

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擡高一會兒,彷彿在環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分什麼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麼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聰不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儘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徵。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爲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後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餵養,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於給孩子餵食和清洗,會認爲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於是就可以對他採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現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裏,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儘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但是根據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爲一個完整的人來看。總而言之,聰明兒童在發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勢。

新生兒的模仿能力有多高

新生兒有着寬寬的前額,大而明亮的眼睛,微小的鼻子,柔嫩的皮膚,對爸爸媽媽來說像是一塊帶有磁性的吸鐵石。當母親第一次接觸新生兒時,母親的動作大多和新生兒面部的表情特別是眼睛的表現有關。

正像你對新生兒的面部感興趣一樣,嬰兒也對你的面部特別感興趣。當新生兒將成人的面孔與幾何圖形作出比較時,他們會首先選擇人臉。在安靜覺醒狀態下,嬰兒常以特別的興趣注視着你的面部,他們不但有能力對於看到的面部作出反應,而且能正確地模仿你的某些表情。

一位天才的希臘心理學家馬勒特斯首先注意到了這種模仿能力。

誰在模仿誰呢?你看,當寶寶處於安靜覺醒狀態時,距離寶寶的面部約20~25釐米,母子互相注視着,母親聚精會神地看着孩子,孩子也在目不轉睛地望着媽媽的臉。

首先,儘可能地伸出你的舌頭,慢慢地重複伸出舌頭,每20秒鐘一次,共6~8次,然後停止。如果寶寶繼續看着你的臉,常常可能在嘴裏移動自己的舌頭。開始時,朝着一側面頰移動,大約 20~30秒鐘後,舌頭將慢慢地出現在嘴邊。最後,有的寶寶能很快地將舌頭伸向嘴外。

伸出舌頭,對新生兒來說,就像玩遊戲一樣。當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時,如果你伸出你的舌頭,寶寶就能模仿。但也有些新生兒不喜歡玩這個遊戲。

我國一位兒科老專家曾對一名新生兒進行過觀察。這位新生兒是一個剛剛出生8小時的小女嬰,能玩伸展舌頭的遊戲。她只有在見到老專家時,不管老專家的面部表現如何,都伸出她的舌頭。

這位出生不久的新生兒爲何具有如此驚人的本領呢?

首先他們具備了相應的器官—舌頭,並且知道舌頭的定位和如何使用。

模仿行爲是一種複雜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新生兒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也從來沒有玩過發現自己鼻子和母親鼻子的遊戲,但他們能看到你的面孔,馬上聯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定位,這是一個複雜的認識過程。

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們另一種奇怪的遊戲,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兒打呵欠,然後,鼓勵她一個接一個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人睡。

雖然,這是一種遊戲,但這種遊戲已經影響了母女的行爲。

新生兒的驚人“模仿”本領

新生兒有着寬寬的前額,大而明亮的眼睛,微小的鼻子,柔嫩的皮膚,對爸爸媽媽來說像是一塊帶有磁性的吸鐵石。當母親第一次接觸新生兒時,母親的動作大多和新生兒面部的表情特別是眼睛的表現有關。

模仿從新生兒開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心理學家對新生兒的模仿行爲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後最初的4個小時中,新生兒就已經具有模仿能力了。那時的新生兒模仿的是張開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裏動舌頭。

正像你對新生兒的面部感興趣一樣,嬰兒也對你的面部特別感興趣。當新生兒將成人的面孔與幾何圖形作出比較時,他們會首先選擇人臉。在安靜覺醒狀態下,嬰兒常以特別的興趣注視着你的面部,他們不但有能力對於看到的面部作出反應,而且能正確地模仿你的某些表情。

一位天才的希臘心理學家馬勒特斯首先注意到了這種模仿能力。

1、伸舌頭

誰在模仿誰呢?你看,當寶寶處於安靜覺醒狀態時,距離寶寶的面部約20~25釐米,母子互相注視着,母親聚精會神地看着孩子,孩子也在目不轉睛地望着媽媽的臉。

首先,儘可能地伸出你的舌頭,慢慢地重複伸出舌頭,每20秒鐘一次,共6~8次,然後停止。如果寶寶繼續看着你的臉,常常可能在嘴裏移動自己的舌頭。開始時,朝着一側面頰移動,大約 20~30秒鐘後,舌頭將慢慢地出現在嘴邊。最後,有的寶寶能很快地將舌頭伸向嘴外。

伸出舌頭,對新生兒來說,就像玩遊戲一樣。當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時,如果你伸出你的舌頭,寶寶就能模仿。但也有些新生兒不喜歡玩這個遊戲。

我國一位兒科老專家曾對一名新生兒進行過觀察。這位新生兒是一個剛剛出生8小時的小女嬰,能玩伸展舌頭的遊戲。她只有在見到老專家時,不管老專家的面部表現如何,都伸出她的舌頭。

2、照鏡子

模仿行爲是一種複雜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新生兒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也從來沒有玩過發現自己鼻子和母親鼻子的遊戲,但他們能看到你的面孔,馬上聯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定位,這是一個複雜的認識過程。

面對鏡子,嬰兒首先會對鏡像產生興趣,形成注視和凝望;接下來,是判斷對方是否真實存在,於是模仿行爲由此產生,做各種各樣的表情,並觀察鏡子中寶寶的反應。同時判斷自己的動作是否準確,和調整表情與鏡中表情動作相同等。

3、打哈欠

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們另一種奇怪的模仿遊戲,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兒打呵欠,然後,鼓勵她一個接一個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人睡。雖然,這是一種遊戲,但這種遊戲已經影響了母女的行爲。

心理學家認爲,孩子的社會化發展離不開模仿。模仿從呱呱墜地的新生兒就開始了。通過模仿,孩子不僅能夠複製行爲,而且也能對模仿的行爲進行加工,有所創新。人們經常把模仿描述成“學習的捷徑”。模仿涉及到拷貝某個具體的行爲或是某種類型的動作,可以使孩子非常快速、有效地學會一系列的身體技能。所以,模仿是孩子進行學習的第一步。

經典實驗回放:

1999年,科學家梅爾特佐夫讓一個18個月大的嬰兒觀察一位成人從事一種不成功的行爲,並讓嬰兒也來嘗試這種行爲。如果嬰兒只是模仿示範者實際操作的內容,那麼最後模仿行爲就會失敗。

第一步,嬰兒在一旁觀察一位實驗人員將小啞鈴拉開併成功的過程;

第二步,實驗人員給嬰兒一個過大的塑料小啞鈴,讓他嘗試拉開。嬰兒使用示範者的方式,用兩隻手去抓小啞鈴,並做出向外用力的動作。但是,小啞鈴對嬰兒來說太大了,嬰兒模仿不了示範者拉開啞鈴的動作。後來嬰兒嘗試了新的解決方法,他把啞鈴放在桌子上,使用兩隻手來拉另一端。結果他成功地拉開了小啞鈴。

這個實驗說明,孩子能夠通過模仿學習並進行自我創造,因此模仿是孩子進行學習活動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大一點兒的嬰兒能夠通過模仿學習三種類型的行爲。

其一,嬰兒能夠跟隨成人一起到處走走,到新的環境中進行探索。這個時候,嬰兒也有能力跟隨着一個移動的玩具,並自己摸索着返回。

其二,嬰兒模仿已經熟悉的社會行爲,如分享玩具,通過模仿能提高這類行爲的發生。比如和嬰兒一起玩“平等交換”的遊戲,他隨後就會想到要把玩具送給其他人。其三,嬰兒通過觀察其他人,能夠模仿學會一些新的行爲並且有自我創新。

比如上面實驗中拉啞鈴的例子,嬰兒自己發明了把啞鈴放在桌上,用兩隻手拉同一端的動作。這類模仿行爲對孩子的語言學習來說,是很需要的。

孩子通過模仿成人的語言,並進行遷移和創新,學習新的詞彙。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