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重視一歲半前的“前語言期”,打造伶牙俐齒乖寶寶

重視一歲半前的“前語言期”,打造伶牙俐齒乖寶寶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話是用來溝通的,在寶寶還沒上學之前,如果負責照顧寶寶的人和家庭成員,都與寶寶培養出良好的默契,就可以準確地知道寶寶想要什麼。就算寶寶還不能完整地說出一句話,生活上也不會發生太大的溝通問題。因此,寶寶的語言發展在同齡人中到底是快還是慢,爸爸媽媽確實是無從比較,等到幼兒園老師來反映寶寶表達能力確實比較慢了,這時候大人和小孩都會追趕得很辛苦。

在1歲半前的“前語言期”,寶寶需要大量的語言刺激,能有機會聽大人說話的寶寶對語言的發音、語調就留有比較多的記憶,在開口說話後腦子裏有比較多的數據可以提取應用。萬一錯過了語言發展的第一個黃金階段,在2歲後才發現寶寶還無法說出完整句子來,就要先從大人和寶寶互動的生活習慣來調整改變。

重視一歲半前的“前語言期”,打造伶牙俐齒乖寶寶

第一,在生活中隨時注意提醒自己“不要說太快”,讓寶寶感覺到說話是必要的。

第二,增加模仿說話的練習:在拿東西給寶寶前,要慢慢說出手上東西的名稱,請寶寶跟着說一次。講話時讓寶寶看到媽媽的嘴型,放慢說話的速度,從一個單字引導到一個短句子。例如:“這是餅乾。”等待寶寶說出“餅乾”後,才把東西交給他。

第三,問開放式問題,不要問封閉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

媽媽問:“你要吃餅乾嗎?”寶寶只會回答:“要”或“不要”。

開放式問題:

媽媽問:“桌上有餅乾和牛奶,你想先吃什麼?”寶寶說:“我想吃餅乾。”、“ 我想喝牛奶,餅乾給媽媽吃。”

重視一歲半前的“前語言期”,打造伶牙俐齒乖寶寶 第2張

寶寶發音不清楚,正常嗎?

“說話發音不清楚,常說一連串的話,別人卻聽不懂,每次叫他說清楚,就是糾正不過來,這是什麼問題?”

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很長,如果2歲後的寶寶已經能說、也願意說,或許爸爸媽媽就可以放心一半,因爲大約會有50%的幼兒在4歲之前發音不夠清楚。2歲前後可不用太着急。如果爸爸媽媽想要積極幫忙,建議在生活中關心寶寶口腔脣舌的協調能力。

說話發音是否準確可以從接收和輸出兩個方面來討論。接收來源要有敏銳的聽覺,能聽出音調、音律的細微差異;輸出則是口腔脣舌、聲帶的協調控制能力。在接收方面,爸爸媽媽通常能做得很好,給寶寶聽音樂或外文歌曲,常和寶寶說話等,這些都是促進寶寶聽覺發展和聽知覺的活動。可是輸出的這一端,爸爸媽媽經常在做讓寶寶能力變弱的事情,但很少人有警覺。

重視一歲半前的“前語言期”,打造伶牙俐齒乖寶寶 第3張

寶寶吃東西的習慣也有影響

“寶寶能和大人一起吃固體食物嗎?”有一次我在演講時問大家。

“沒試過,我怕寶寶噎到,所以只讓他吃軟的食物。”一位媽媽回答。

這位媽媽說她的2歲寶寶每天只喝用大骨湯熬煮了兩小時的粥,水果也會磨成泥才喂。這個2歲的小男孩被當成嬰兒來照顧,沒有咀嚼食物的機會,所以只會吞食,說話發音也只能發出單音,就像個纔剛滿1歲的小寶寶一般。然而,這不是特例,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中,寶寶常常被過度保護,照顧得過於精細,而這也正是寶寶發展落後的潛在原因之一,因爲這些寶寶太被重視了,不能出任何一點兒意外。照顧者不知道咬合能力與口腔肌肉控制有關。只會吞食的寶寶,脣、舌和牙齒協調控制的練習肯定不夠,這樣自然就不能發出精準的聲音。

所以,寶寶講話不清楚,不一定是他的錯。很有可能和寶寶吃東西的習慣有關係,爸爸媽媽一定要引起注意。

重視一歲半前的“前語言期”,打造伶牙俐齒乖寶寶 第4張

溫馨提示

寶寶的食物要具備多樣性,讓寶寶能接受軟的或硬的食物,而不是偏好某一種。這樣做的目的不單隻爲了營養均衡,咬合咀嚼動作的發展對負責說話發音的口腔肌肉的活動具有主要作用,千萬不可以忽略。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