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高危險妊娠的危機
,“有前科”的媽媽應更小心

高危險妊娠的危機
,“有前科”的媽媽應更小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高危險妊娠?

“高危險妊娠”的定義,簡單而言是指在懷孕過程中,母體或胎兒有潛在性的危險,可能會導致胎兒異常或死亡,或影響母體的健康或生命安全,約有10%的孕媽媽會發生高危險妊娠。而導致高危險妊娠發生的因素非常多,醫學上,目前主要將高危險妊娠的種類分成母體、胎兒和羊水胎盤三方面:

母體:

懷孕期間所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等常見的疾病,除此之外,媽媽本來就患有的“內科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心臟、甲狀腺、腎臟、肝臟、氣喘、癲癇、血小板病變等,或是子宮曾經動過手術,如前胎剖宮產、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流產手術、胎盤引產等,懷孕時曾合併感染疾病,如梅毒、菜花、艾滋病等,以及孕媽媽的年紀過小或過大,也就是年齡小於16歲或大於40歲,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胎兒:

早產、胎兒畸形、胎兒生長遲滯、胎兒窘迫、胎位不正、妊娠過期(妊娠超過40周)、胎兒未足月(37周)破水、多胞胎、染色體異常。

羊水胎盤: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多或過少、胎盤植入。

哪些孕媽媽屬於高危險羣?

瞭解高危險妊娠的風險來源後,很快就歸列出哪些孕媽媽可能是屬於高危險羣,必須特別當心:

1. 高齡產婦

孕媽媽年齡越大,發生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及胎兒異常發展的概率也就愈大,因此,超過34歲的孕媽媽要特別注意。

2. 孕期體重異常

肥胖或過重的孕婦容易罹患妊娠糖尿病及妊娠高血壓,體重過輕的孕婦,胎兒則容易成長遲緩。

高危險妊娠的危機
,“有前科”的媽媽應更小心



3. 孕婦本身就患有的疾病

懷孕前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紅斑性狼瘡、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本身患有子宮先天性異常等疾病,懷孕後仍需要用藥控制病情。

4. 家族病史或畸形

孕媽媽有嚴重家族遺傳性疾病,或曾生下智能不足或缺陷兒的經歷。

5. 曾經早產、流產或動過子宮手術

流產、早產、死產或曾經動過子宮手術。

6.
 前一胎曾有高危險妊娠

曾有過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或者產後大出血等,或是曾罹患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這一胎有高危險妊娠的概率會較一般孕婦來得高。

7. 常見的高危險妊娠與相對症狀

目前最常見的高危險妊娠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若無法穩定控制病情,都可能嚴重影響母體及胎兒安全!

妊娠糖尿病

●定義:懷孕時受到激素影響才罹患的糖尿病,也就是懷孕期間的血糖值超出正常值,通常生產完,糖尿病症狀就會消失,不過約有10%的產婦可能造成終身的血糖異常。

●篩檢方法:懷孕24~28周時,到醫院進行口服50克葡萄糖水負荷試驗,喝下糖水1小時後抽血,血糖若超過140mg/dl以上者爲陽性反應,需要安排更進一步的100克空腹耐糖試驗,抽4次血驗血糖,數值中若有兩項以上的數值偏高,則代表患有妊娠糖尿病;現在媽咪也可選擇只做1次性的75克空腹葡萄糖水試驗,抽3次血驗血糖,若有一次以上的數值偏高,則代表患有妊娠糖尿病。

●好發族羣:高齡產婦、家族成員有糖尿病史、BMI值大於30、產檢尿糖或血糖值異常、肥胖或體重過重的孕媽媽、生產過巨嬰的媽咪。

●危機:在母體的部分,容易造成羊水過多或過少,而在胎兒的部分,由於母血和臍帶是相通的,因此胎兒也處於高血糖狀態,胎兒的因應措施就是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消耗母體來的高血糖,幫助運轉各器官的功能,所以胎兒可能會有先天畸形、新生兒呼吸窘迫等合併症,此外,當孕婦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會使胎兒過度成長而成爲巨嬰,造成媽咪可能有肩難產的情況

●治療方法:控制熱量的攝取,尤其必須降低澱粉類和甜食的攝取量。其次,適量的運動對血糖控制也有幫助。經過飲食控制及適量運動,妊娠糖尿病的媽咪,血糖控制大多能達到理想的範圍(空腹血糖值:80~105mg/dl,飯後兩小時血糖值:100~120mg/dl),少數妊娠糖尿病的媽咪,若仍無法將血糖控制好,就必須給予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

高危險妊娠的危機
,“有前科”的媽媽應更小心 第2張



高危險妊娠的診斷方式

評估高危險妊娠的方法,包括懷孕前的個人疾病史和手術史、家族疾病史;懷孕時母體與胎兒的生理情形,是否有併發症、孕期感染、懷孕年齡、懷胎數等;瞭解生產時的情況,例如急產、產程遲滯、胎兒窘迫、臍帶脫垂、生產週數、胎位等,每一種狀況對胎兒與母體的潛在風險影響程度不一,因此,孕媽媽必須與醫師配合,通過完整的產前檢查、孕期護理來降低各種風險。

妊娠高血壓

●定義:是指因爲懷孕引起的高血壓症狀,這類孕婦大部分是在懷孕20周後才發生,懷孕中收縮壓超過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這是懷孕中最常見的高危險妊娠病症之一,約有7%的孕媽媽會發生妊娠高血壓。

●四大類型:

1. 妊娠引起的高血壓:此類型孕媽媽的高血壓症狀不太嚴重,大多也無蛋白尿、水腫,在懷孕中後期有血壓發生,但生產後大部分即會改善痊癒。這類型媽咪在懷孕過程,甚至產後也容易有母體或胎兒的併發症。

2. 慢性高血壓:在懷孕前或懷孕早期即有高血壓,而生產後高血壓也不會痊癒,通常會有持續血壓高的情形,需要以藥物控制。

3. 子癇前症或子癇症:媽咪除了高血壓外,還合併了蛋白尿、水腫,稱爲子癇前症,又叫“妊娠毒血症”,若合併痙攣或抽筋症狀,則稱爲子癇症。

4.慢性高血壓合併子癇前症:原本懷孕前就有高血壓,在懷孕後血壓更高,並有蛋白尿或水腫的現象,根據統計,慢性高血壓的病人懷孕,有20%會產生這種現象。

●好發族羣

常見的有初產婦、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或孕婦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紅斑性狼瘡等等。

●篩檢方法

若是收縮血壓≧140mmHg,舒張血壓≧90mmHg,就稱爲高血壓。準媽咪例行產檢的時候,除了每次都會量血壓之外,醫生還會測量尿液中的尿蛋白,評估身體水腫的情況,若孕媽媽血壓過高,尿液中又含蛋白大於1+或24小時累積超過0.3克,通常即患有子癇前症。

●常見症狀

全身水腫、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頸部僵硬、小便量減少、體重過度增加(每週增加4~5千克)、上腹部疼痛。

●風險與併發症

可能造成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數目降低、凝血功能異常等併發症,嚴重時可能造成孕婦或胎兒死亡,需緊急進行剖宮產手術,取出胎兒。另外,嚴重的情況會使眼內壓上升造成“視網膜剝離”,除此之外,還會有因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而產生頭痛、痙攣等症狀。“持續性頭痛”的部位通常是在前額及枕骨處,主要是腦血管痙攣引起的現象。

●治療方法

孕婦自行監測血壓是必要的,可每天早晚各量一次並做記錄,也要特別注意胎動情況。每1~2周做一次產檢,有異常就應提早就診。症狀嚴重時,醫師會視病情給予控制血壓的藥物,對於嚴重需住院且合併子癇前症的孕婦,醫師除了給予口服降低血壓藥物外,也會給予硫酸鎂以預防痙攣的發生。

高危險妊娠的危機
,“有前科”的媽媽應更小心 第3張



妊娠毒血症的因應對策

孕婦懷孕過程充滿風險,其中懷孕期間可能出現血壓上升問題,這種妊娠高血壓會合並蛋白尿、水腫等現象,也就是妊娠毒血症,是導致孕婦合併症或胎兒死亡的最大原因。因此,孕媽媽必須特別注意,提供以下幾個方法參考:

1. 掌握懷孕初期檢查

雖然出現症狀的時間點多在懷孕後期,不過可以及早預防,有些醫師在第一孕期會檢測胎盤生長激素(PlGF)、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及測量子宮動脈阻力,可成爲預測是否產生妊娠高血壓或早期子癇前症的指標,能讓高危險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 定期產前檢查

每一次的產前檢查都會測量血壓及檢查尿蛋白,可提早發現有無妊娠毒血症的情形。如果發現有輕微的症狀,需在家多休息,並以降血壓藥物控制血壓,並定期回門診追蹤治療。如果是嚴重情形,就要住院治療與密集觀察,並且按醫師指示回診,以評估胎盤功能及胎兒成長情況,平時更要注意胎動。

3. 注意飲食和營養

在飲食方面,要特別留意鹽分的控制,因爲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影響血壓最主要的就是“鈉”,建議懷孕媽媽採取少鹽飲食,避免吃含鈉量高的食物,如醃製品、罐頭等加工食品。此外,維持高蛋白的飲食是很重要的,每天80~90克的蛋白質攝取,可補充尿液中流失的蛋白質,減少水腫的發生。加強妊娠中後期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鈣質、維生素C、維生素E及葉酸的補充,對於預防妊娠毒血症有一定的幫助。因爲母體若營養不均或嚴重貧血,更有可能影響胎兒與母親的健康。

4. 觀察並詳細記錄

準媽咪要特別觀察有無水腫情形,通常在懷孕中末期會有足部的水腫,但是妊娠毒血症的水腫通常會有突發性的全身水腫。除外,自己監測血壓也很重要,建議每天早、晚各量一次並詳細記錄,瞭解自己的血壓變化。

5. 重視誘發因素

先了解孕婦的家族病史,是否曾經罹患過娠妊娠毒血症,若有這種情況,應多留意,並在產檢時告知婦產科醫師。

6. 控制體重並適量運動

當體重增加越多,對血壓的影響也就越大,所以即使在懷孕期也要多留意體重增加的速度。建議在整個懷孕期間應避免過於肥胖,原則上懷孕期的總體重以增加10~15千克爲原則;此外,平時維持規律適當的運動,並保持愉快心情,都有助於預防妊娠毒血症。

高危險妊娠的危機
,“有前科”的媽媽應更小心 第4張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