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備孕 > 懷孕準備 > 情緒會影響備孕嗎

情緒會影響備孕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備孕期間,有許多夫妻身體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就是懷不上。其實這很有可能與情緒有關。那麼情緒會影響備孕嗎?一起來看看吧。

情緒會影響備孕嗎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去醫院檢查沒什麼問題,卻總是懷不上孩子?

不孕不育的諸多因素當中,心理因素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當精神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時,女性的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增加,使得體內兒茶酚胺濃度增加,下丘腦和垂體合成的許多激素增加,這些激素的變化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功能,導致內分泌失調。

情緒問題是導致不孕的一個重要因素

科學研究表明,女性強烈負面情緒會刺激神經中樞的傳入神經通路,可激活下丘腦-垂體神經細胞,影響性腺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卵巢排卵。

心情越是壓抑就越難懷孕,越懷不上就越煩躁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情緒問題是導致不孕的一個重要原因,心理壓力與受孕成功率成反比,非器質性病變中,由於不良情緒導致不孕不育高達70%以上。

備孕一年之後沒有懷上大部分人都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身體出現了問題,如果醫生檢查沒有什麼問題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是心理因素的影響。

心情越壓抑就越難懷孕

越懷不上就越煩躁焦慮

小麗今年28歲在備孕一胎,結婚兩年了沒有懷上,非常着急,兩個人做了全身檢查沒有任何問題,就是懷不上,小麗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生育能力。

小麗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老公更加是三代單傳,婆婆雖然沒有明着催促,但是一直打着關心身體的名號催促她趕緊去看病,趕緊做手術。

小麗也想要孩子,但是每當看到婆婆催促她的樣子都心理不舒服。每天都覺得是一種煎熬,每次爲懷上孩子而焦慮的時候就會產生離婚的念頭。

還有很多像小麗一樣的小夫妻,年齡並不大,生活壓力也不大,但是因爲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生孩子這件大事就成爲雙方家長的焦點。

備孕一段時間沒有成功受孕後,再加上身邊朋友小孩的相繼出生,老人的過度關注及嘮叨,女方的心理負擔就會非常沉重。

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壓力,減少對懷孕這件事的關注度,多去做讓自己放鬆愉悅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心情放鬆了,好孕也就能很快的到來。

夫妻感情不好,也會影響受孕機率

小敏婚前有流產的經歷,婚後備孕一年多,一直沒懷上孩子,老公卻因此爲藉口總是跟小敏吵架。

小敏說與先生結婚前也沒有刻意隱瞞流產這件事,和先生坦露了過去感情創傷,然而婚後卻總是吵架,小敏不知道是不是和這件事有關。

小敏不想輕易與老公離婚,卻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通過諮詢師的引導,發現老公跟她吵架不是因爲生不了孩子,而是對他們的感情質量不滿意。

孩子只是老公用來攻擊她的藉口,即使她懷上了孩子,夫妻感情也不會發生質的改變。

經過心理諮詢老師的指導,小敏把生孩子的事和吵架的事分開,一邊經營跟老公的感情,一邊調理身體。夫妻感情和睦了,備孕也變得舒心了。

男人也會被情緒影響,

情緒化會降低精子的質量

千萬別以爲情緒只會影響更爲敏感的女人,對男人其實也一樣。

男人面臨着造人、家庭、工作、人際關係等各種壓力,有的男性因爲過度緊張,甚至出現暫時性的功能障礙,性慾減退,同時也嚴重降低精子的質量。

無論是情緒的緊張、壓抑、憂鬱、煩躁、糾結、沮喪,這些都是負能量,能適當釋放出來就無大礙,但長期處於這種情緒狀態下,對於造人的影響可真不小。

建議大家可以爲愛愛找點兒情趣,點上蠟燭,放點兒音樂營造浪漫。爲週末找點兒樂子,一起外出郊遊,騎騎車,遛遛彎兒。

總之,要爲壓力找到釋放口,關愛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關注老公的心情。

生活中如何舒緩情緒?

隨着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個人追求的提高,工作的繁忙,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變化,以及各方面的挫敗感都成了人們壓力的來源,造成心理負面情緒擴張。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些簡單易行的舒緩情緒方法:

1.分散注意力

安排自己做一些跟懷孕無關的事情,每天安排兩個小時,每週安排一天讓自己放飛自我,允許自己做一些跟懷孕無關的事情可以極大放鬆一直緊繃的心情。

2.參與藝術活動

唱歌,跳舞,畫畫,手工製作,烘焙等需要藝術創作的活動可以調動大腦的感性模塊,把內心情感通過藝術作品具象化,即能表達我們的內心舒緩情緒,又能創造出美麗的作品。

3適量運動選擇一項簡單的運動每天堅持,比如瑜伽,散步,跑步,羽毛球等,適度運動不僅僅可以強身健體,更加可以分泌帶來愉悅的多巴胺,讓煩惱都跟着汗水一起蒸發出去。4.親密接觸

擁抱,撫摸,親吻等親密接觸可以直接激活周圍神經系統,降低血壓,放鬆肌肉,釋放讓人心情愉悅的多巴胺,心情煩躁的時候不需要說話,只要靜靜的擁抱一會兒也會帶來極大的安慰,也可以一起洗澡互相搓背,爲對方按摩,效果會更明顯哦!

懷孕準備
孕前檢查
孕前飲食
遺傳優生
生男生女
不孕不育
兩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