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孩子健康有疑難 專家來解答

孩子健康有疑難 專家來解答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Q:我的女兒現在10 個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她的右腳內側出現了一塊斑,從外表看有點像凍瘡,又有點像皮疹,面積大約有一個硬幣那麼大。這塊紅斑在平時只是比皮膚的顏色稍深些,但洗澡遇熱時會發紅。紅斑出現已經好幾個月了,形狀、大小沒什麼改變,但這個月打完預防針,紅斑就變紅、變腫了,而且中間出現了水皰一樣的東西。我們先後帶她看過幾個皮膚科的醫生,有的醫生說是感染,有的說不知道是什麼病。請問孩子到底是什麼病?我們該怎麼辦?


答疑專家:張熙穆 全科醫生 副主任醫師

男孩穿內褲影響生殖器官發育嗎?

孩子健康有疑難 專家來解答

Q:我的兒子剛滿4 歲, 上幼兒園中班。自從兒子上幼兒園以來, 一直給他穿內褲。最近聽到一個老師對家長說,幼兒穿內褲會影響生殖器官的發育,我聽了以後很擔心。請問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我們還能繼續給他穿內褲嗎?

寶寶爸

A:男孩的睾丸在5 歲左右開始發育,大約到16 歲的時候發育成熟。睾丸是精子的生產基地,睾丸在發育和生產精子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其中睾丸的溫度是常見的,也是被大多數人忽視的原因之一。

人體的表面溫度在37℃左右,而睾丸發育和精子生產最適宜的溫度是34℃左右。有實驗證實,當溫度超過35℃時生精細胞便停止分化。

正常人的睾丸在陰囊內,通過單薄、多褶皺的外皮散熱,使睾丸有一個適宜發育和生成精子的環境,因此,有人稱陰囊是人體的小冰箱。近年來有報道稱全球男性生殖機能呈下降趨勢,很可能是與男性穿着牛仔褲、短襠褲或者長時間坐在泡沫座椅上,使陰囊緊貼陰部,失去散熱條件而導致精子生成受阻有關。

你的兒子剛4 歲,還沒進入睾丸發育期或是剛進入發育期。不過今後應注意,不要給孩子穿緊襠褲,讓睾丸能自然下垂,正常散熱,給睾丸一個適宜發育和維持正常功能的環境。

固定位置出現的紅斑是什麼?

Q:我的女兒現在10 個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她的右腳內側出現了一塊斑,從外表看有點像凍瘡,又有點像皮疹,面積大約有一個硬幣那麼大。這塊紅斑在平時只是比皮膚的顏色稍深些,但洗澡遇熱時會發紅。紅斑出現已經好幾個月了,形狀、大小沒什麼改變,但這個月打完預防針,紅斑就變紅、變腫了,而且中間出現了水皰一樣的東西。我們先後帶她看過幾個皮膚科的醫生,有的醫生說是感染,有的說不知道是什麼病。請問孩子到底是什麼病?我們該怎麼辦?

妞妞媽

A:孩子在固定的部位出現硬幣大小的斑塊,斑塊遇熱後顏色加深,注射疫苗後紅腫而且出現了小水皰,這是典型的固定性藥疹,也叫固定性紅斑。

所謂固定性,是指在同一個部位反覆發作,是用了某些藥物後引起的一種過敏反應。這種紅斑可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但以口脣、手足部多見,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隨着用藥時間的延長,紅斑可漸漸變淡,當再次用藥時,紅斑可在原來的部位增大,嚴重者可有輕度水腫或出現小水皰甚至大皰。

引起固定性藥疹的藥物較多,其中最常見的有磺胺類、解熱止痛類感冒藥、抗生素及疫苗等。你們今後應儘量避免給寶寶使用這些藥物,若因病情需要非用不可時,應嚴密觀察,以防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治療固定性藥疹常用的藥物有:仙特明、新敏樂、撲爾敏、維生素C、維生素E、鈣劑等,較重者可用激素類。你的孩子情況並不嚴重,適量口服些抗過敏藥物就可以了。

胎兒期腎積水,出生後如何治療?

Q:我在懷孕34 周時,做B 超檢查發現胎兒左腎有1.3 釐米的積水。懷孕36 周時再做檢查,發現積水已到1.9 釐米。現在寶寶已經出生2 個月了,是男孩。請問我是否需要帶他去做檢查?應該怎麼治療?平時護理應注意什麼?

小敏

A:先天性腎積水多是由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造成的。在正常情況下,當腎盂的尿液積存到一定數量時,會刺激管壁細胞產生收縮蠕動,將尿液排出。如因發育不良而使肌細胞收縮蠕動信息不能正常傳遞,導致尿液排出減少,尿液在腎盂積存,就會形成腎積水。

胎兒在宮內發現有腎積水,應暫作觀察,待出生一個月時複查。孩子的腎和輸尿管的功能尚在發育過程之中,有的孩子隨着腎和輸尿管肌細胞和神經組織的發育,其功能也會漸漸恢復。如果病情緩解,可繼續觀察;如果病情加重,有明顯的腎盂擴張,可在孩子3 歲之後進行手術治療。

你的寶寶已經出生2 個月了,雖然未發現有明顯症狀,也應儘快到醫院複查。常用的檢查方法有B超、核磁共振。平時應注意觀察孩子有無哭鬧、噁心、嘔吐、血尿、撒尿時哭鬧等症狀,若發現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

舌繫帶需要剪掉嗎?

Q:我的孩子剛剛滿月,我婆婆說孩子的舌繫帶太靠前了,要去剪掉,我不同意。她說隔壁的孩子都剪掉了,如果不剪的話,以後孩子學說話會晚,而且說話不清楚。請問孩子的舌繫帶需要剪掉嗎?如果要剪,什麼時候剪合適?

李京

A:舌繫帶是位於舌底部的一條黏膜索帶。剛出生的孩子舌繫帶多是延長到近舌尖的部位,在孩子舌部肌肉的發育過程中,隨着舌體的增長,舌繫帶相對地就逐漸靠後,退縮到舌根部,因此,剛出生的孩子不能確定舌繫帶過短。孩子到1 歲半左右,如果舌尖仍不能向上捲曲、不能觸碰上顎部,用力伸舌時舌尖部呈W 字形,才能確定是舌繫帶過短。

因舌繫帶過短時可能經常與前下牙摩擦,有可能形成潰瘍;在發音時由於舌尖不能上翹,不能發出舌顎音及捲舌音,因此,當孩子叫姥姥的時候可能發出“咬咬”的聲音。

對舌繫帶過短的孩子,可在孩子學說話之前用手術方法將舌繫帶剪斷,然後縱向縫合傷口。因口腔黏膜癒合較快,手術後4 ~ 5 天即可拆線。不過在做了舌繫帶延長手術之後,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正確發音。具體訓練方法就是經常教孩子伸舌、翹舌,如讓孩子多叫姥姥,多發“啦啦啦”等音。

關節經常出聲會不會影響走路和發育?

Q:在女兒2 個多月時,我發現給她穿衣服時,她的胳膊和腿關節經常會發出“咯噔”的聲音。現在女兒快5 個月了,這種現象好像比以前更厲害了。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這樣下去會不會影響孩子走路?

瑤瑤媽

A:孩子未見其他症狀,在自己蹬腿、揮臂時未見異常,只是在穿衣服時四肢關節發出“咯噔”的聲音,這種現象稱爲“關節彈響症”。多是因關節附近的骨髓肥大或突起,關節周邊的肌腱、韌帶較鬆弛,當四肢活動或彎曲度較大、活動較快時,將緊附在關節處的肌腱韌帶彈撥而發出了“咯噔”聲。這種症狀在嬰幼兒、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都有發生。

單純的關節彈響一般不影響孩子的發育,成年人行走也不受影響。有的嬰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關節彈響會漸漸消失,也有的人不會消失,到成年時仍有彈響聲。單純的關節彈響不影響功能,也無疼痛症狀,所以不需要治療。

爲了排除其他骨關節或韌帶發育異常造成的彈響,可帶孩子到醫院拍張關節X 光片,如果確無關節異常,可暫做觀察,不用治療。

如果您有問題需要向專家請教, 歡迎給我們來信,或者發郵件至,我們將有選擇地將問題收集發給醫生,並刊發在雜誌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