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中醫稱兒科爲“啞科”——難治。因爲,小兒脈微難斷,它們又說不明白事情,生病了容易無辜受苦,特別可憐。。。不懂醫的父母總是格外心焦~

古中醫稱兒科爲“啞科”——難治。

因爲,小兒脈微難斷,它們又說不明白事情,生病了容易無辜受苦,特別可憐。。。不懂醫的父母總是格外心焦~

這裏有一些古代兒醫代代積累流傳的養兒術、保嬰之道,供咱們借鑑和參考~也算是日常進階了。

古人的保嬰之道,都在這兩段話裏了

《乳子護持歌》

養子須調護,看承莫縱馳;

乳多終損胃,食壅則傷脾;

衾濃非爲益,衣單正所宜;

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

——明 李榳 《醫學入門》

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

及要背暖肚暖足暖,要頭涼心胸涼,亦至論也。

——宋 陳文中 《陳氏小兒病源方論》

一個保嬰大穴

母乳兒,三時摸兒項風池,若壯熱者,即須熨,使微汗。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宋 劉昉 《幼幼新書》

風池爲熱府,古人諺:戒養小兒,慎護風池。護不好風池,可能因此發病。

比如,觀看清代繪本《清平樂事圖》時,就發現圖裏的小兒在秋冬天,都戴着護住頸後,而頭頂涼快的帽簾兒: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2張

還有這幅清代《歲朝歡慶圖》裏也是: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3張

當父母的需要每天多次,經常摸一摸小兒脖子後的風池穴,如果發熱的厲害,就進行按摩、熱敷、吮痧頸後一帶的風池、大椎、肩井等風寒穴位,能夠出了身微汗就好了。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4張

無論天氣寒熱,穿衣需不冷不熱,如溫和春氣一般,長養兒之身體~

風日清和之時,當抱兒出遊(尤其是多動症、肝風重小兒),山林草地裏光腳丫跑跑,見風日、得土氣~

小兒嬌嫩,吃藥打針須格外慎重。以防傷了幼時根基,傷害它們久遠一生。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5張

故爸媽學習小兒推拿是一個好方法,古人以推拿代藥,“推拿揉掐,性與藥同”。

但是呢,可別不經學習不明就裏地亂推小兒。

良工當以愛己子之心,而愛人之子,憐惜之,撫摩之,未可輕治,爲兒作禍也。

如保赤子,其愛養之謂歟。爲父母者,不可不知。

——明 萬全 《小兒初生養護門》

父母”醫者心“鴨。祝大家一起養出如同年畫裏般喜氣洋洋的寶寶~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6張

文章內容僅供臨牀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2

衣、食、神、癖

1.小兒穿衣,古人有“襁褓者衣欲舊帛”“童子裳不裘帛”的認知。

新生嬰兒,肌肉沒發育好,如果保暖過度,會像大棚植物一般骨肉脆軟,體質差。

故它們的襁褓,不宜用厚暖的新綿、羽絨、皮毛等,更不宜蓋於頭面。這樣會生病、折福~

凡兒生肌肉未成,不可與暖厚新棉之衣,當與故絮,資父母之餘氣,以致養焉。

——宋 劉昉 《幼幼新書》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7張

小兒衣衫,古人認爲宜穿用父母舊衣改作的,因爲保有了父母之餘氣,嬰兒靈敏是可以感應到的,從而得到保護。

或用親近七八十歲老人舊衫改作的,取其“真氣相滋,令兒多壽”。

蓋的被子,也宜用新彈的舊棉絮爲佳。不透氣的房間、牀鋪,也應更換。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8張

小兒純陽之氣,嫌於無陰,故下體要露,使近地氣以養其陰也。

——明 萬全 《小兒初生養護門》

孩子十六歲以前氣血旺,陰卻有所不足。下體主陰,“陰得寒則易長”,要養好陰,下體需保持寒涼,過於溫暖會消耗陰氣。

尤其是小男孩,不能熱着小丁丁,對將來的生殖能力會有影響哦。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9張

民間習俗給小男孩穿開襠褲,很多媽媽嫌開襠褲不安全、衛生,但也要注意穿不捂着下體的褲子。

小兒 “薄衣之法”,應當從秋天就開始做起,冬天纔不會穿得過厚,春天再慢慢減衣,驟然減衣就感冒了。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0張

凡兒於冬月須着帽項之衣,夏月須着背搭,及於當脊,襯綴一重,以防風寒所幹。 凡兒於春時,不可覆頭裹足,致陽氣不得出泄,則發熱矣。 ——宋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小兒冬天要穿有帽子和領子的衣服,夏天穿有背搭的,或者在脊柱地方多縫一層布。

到春天就不要再“ 覆頭裹足”了,因爲頭部爲六陽之會,要常涼,不能捂陽發熱。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1張

凡洗兒衣,不可露於星月之下,易惹邪祟。——清 馮兆張 《馮氏錦囊祕錄》

古人特別注重小兒衣物日曬夜收,以防沾染溼熱、戾氣、鳥屎等,小兒穿了不安。這點住農村的婆婆會格外注重。

2.古人再三強調的飲食法則:兒宜吃七分飽

基本上每本小兒古醫書都反覆提到了:太飽、太暖,爲小兒百病之源,尤其是五歲之前小兒、以及生病吐瀉了以後,一定要節制瓜果油膩,否則會脾疳。

兒太飽則傷胃,太飢則傷脾。肥熱疳,其食多太飽之病乎。瘦冷疳,其食少太飢之病乎。——明 萬全《幼科發揮》

民間養兒諺曰:吃熱莫吃冷,吃軟莫吃硬,吃少莫吃多~

另外,大人也要剋制咱們的投食癖,不能因爲小朋友喂啥吃啥,就高興地亂投雜食喲。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2張

一個關於吃雞的驚悚故事:

一小兒,因初食雞肉太早,自此成積,日漸羸瘦,不思乳食。予取之養脾消積丸先服,三日後服丁香脾積丸。雞肉湯下,取下雞肉一片,猶未化也。——明 萬全《幼科發揮》

古人認爲小兒比較晚吃動物蛋白越好,尤其是要少吃雞肉,雞爲火性、發物,小孩兒已經是小太陽了,再吃熱性、高營養的食物,是會傷害他們發育的。

媽媽,可以把肉肉餵給貓貓吃嗎。。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3張

胎嬰在應,與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飢餓勞逸,喜怒憂驚,食飲寒溫,起居慎肆,莫爲相爲休慼。”——清 陳復正《幼幼集成》

此外,由於乳汁是血的變現,古人對乳母的要求極高,認爲乳母須慎肥甘厚味,七情六淫,否則病氣到乳汁,小兒疾病立至。

古人有個“開腹助穀神”的方法,供參考: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4張

從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到後來孫思邈,都曾提出過這個方法:

小兒新生三日,應開腹助穀神。碎米濃作汁,飲如乳酪,與兒大豆許數令咽之,頻與三豆許,三、七日可與哺,慎不得取。

——東晉 葛洪 《肘後備急方》

嬰兒出生三天或十來天后,可以極飛飛少量地吃點粥水”助穀神“。一開始喂三粒黃豆大的粥水,一點點增添,五十天喂一個櫻桃大,百天後喂一個棗兒大。

半歲小兒可以喝陳米稀粥、小米粥,10月後吃稠粥爛飯,中土之氣鞏固,以後自然而然容易餵養而少病了。

一個留下心理陰影的戒糖小故事

餘幼時酷嗜甘飴,忽於一日甘飴中有蚯蚓引頭而出,自此不敢食飴。至長始知長上爲之。此可爲節戒之妙法。——宋 王隱君

3.小兒易遭受“客忤”,一些古人經驗之談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5張

“客忤”,就是小兒心神嫩弱,跟客氣相沖,就驚嚇生病了。

像是陌生外人的氣味,家人從外面回來,衣服上沾染了惡氣暴氣,牛馬之氣,都可能與小兒相沖。輕則哭鬧,夜臥不安,重則腹痛,抽搐。

小兒爲異物所侵,夜睡驚悸,啼哭不止,面色或黑或紫,宜用雜色紙,作一異物形狀,令受驚嚇者之兒視之,即對兒以火焚化,兒疑釋則病癒矣。——清 夏禹鑄

又以珍珠末一大豆許,用蜜一蜆殼和之,分三次或四次,每十日內外與一次,塗兒口中,安心神,鎮魂魄。——明 萬全 《小兒初生養護門》

這些膽子小、容易驚嚇的寶寶,可以多用手心揉按它們的命門穴,調動腎陽,增強安全感~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6張

(命門爲後腰正中,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間)

4.懂得小兒的脾性,非常重要呀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7張

兒性執拗,凡平日親愛之人,玩弄之物,不可失也。失則心思,思則傷脾,昏睡不食。不得則怒,怒則傷肝,啼哭不止。此忤其心也,謂客忤成病也。——明 萬全 《幼科發揮》

不要搶走小朋友的心愛玩具,小動物玩伴,會傷害他們的脾。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8張

貧家之子,不得縱其欲,雖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則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縱其欲,稍不如意則怒,怒多則肝病多矣。——明 萬全 《小兒初生養護門》

還有肝火旺、容易生氣動怒的孩子,可以多按按解怒的太沖穴,清肝火和心火。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19張

5.養育小兒,如同扶持春天的嫩芽

寶媽看過來,古代兒科醫生爲你總結的育兒知識,讓寶寶長個長肉 第20張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