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4個月至1歲之間開始萌發牙齒,這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孩子在1歲後還沒有長牙,家長一定要重視,最好能帶孩子做相關的檢查。寶寶長牙第二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吃手,口腔不舒服時,很自然地就會咬手,因爲啃咬和吸吮可以減…

原標題: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看着寶寶一天天長大。睡着後如同天使一般可愛,尤其是跟父母之間的互動,真的讓人心花怒放。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會發現,原本乖巧的寶寶,突然之間很難帶了。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故事案例:

五個月的佑佑,最近情緒略顯暴躁,就連吃母乳也沒有那麼積極了。從以前的乖巧可愛,轉變爲經常性的哭鬧,特別鬧人還不容易哄好。媽媽原本以爲孩子生病了,所以纔會鬧情緒,可是跟鄰居寶媽聊天才知道,原來是佑佑該長牙了。

確實,半歲左右的寶寶,他們的身體會進入猛漲期,最大的變化就是開始長乳牙。之所以鬧情緒,就是因爲長牙帶來的各種不適感,想要以此來換取父母的關注。只是很多老人的心理讓人無法理解,他們會覺得“不就是長牙嗎?都會經歷的,有什麼大不了”。

雖然長牙是寶寶正常的生理髮育,但是帶來的不適感也是真實存在的,所以父母務必要重視起來。只有多瞭解長牙的知識,才能幫助寶寶安穩的度過這個時間段。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第2張

關於寶寶長牙的過程,父母知道多少呢?

幼齒長出,頂破牙齦。這個過程所產生的疼痛感和不適感,寶寶在吃奶時碰到長牙的位置就會特別不舒服,嚴重的會厭食,睡覺不安穩,導致心情煩躁焦慮。寶寶只能通過哭鬧、發脾氣表達他的煩躁和不安,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

從開始長牙到長滿20顆乳牙,大概要到2歲左右。孩子在4個月至1歲之間開始萌發牙齒,這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孩子在1歲後還沒有長牙,家長一定要重視,最好能帶孩子做相關的檢查。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第3張

出現這三個現象,說明寶寶可能要長牙了

1、寶寶愛流口水

6個月的時候,寶寶特別愛流口水,就像擰不緊的水龍頭一樣,滴答滴答地往下流。每天連清洗口水巾都來不及,嚴重的時候都來不及擦口水,導致寶寶下巴長溼疹。

寶寶萌牙的時候,刺激唾液腺分泌大量的唾液,加上沒有牙齒的阻攔,寶寶不懂得吞嚥,只能沿着嘴角流出來。

養護措施:要讓寶寶面部、頸部、胸口的皮膚保持清爽乾淨,需經常給寶寶擦拭口水。選擇擦拭口水的手帕,質地需柔軟且吸水性強的,要經常清洗,用熱水消毒。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第4張

2、寶寶愛吃手

寶寶長牙第二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吃手,口腔不舒服時,很自然地就會咬手,因爲啃咬和吸吮可以減輕牙齦癢痛的感覺

養護措施:經常清洗寶寶的小手,保持手部的乾淨衛生,防止寶寶感染生病。或者準備磨牙工具,現在很多母嬰店有售,而且造型奇特,深得寶寶的喜愛。

3、喜歡咬媽媽或咬奶嘴

8個月大小的寶寶,在吃奶的時候會特別喜歡咬媽媽,啃咬的程度看寶寶自己牙齦的舒服程度決定。有時候會咬的媽媽滿眼淚水,甚至萌發想要“揍”他的衝動。

養護建議:媽媽在餵養寶寶時,可以適當的調整姿勢。餵養之前,先讓寶寶咬一會牙膠,緩解牙齦的不適感。寶寶在咬住媽媽時,可以將其頭部按向自己,適當的堵住口鼻,短暫的呼吸不適,會讓寶寶自然鬆開。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第5張

4、牙齦發腫、泛白

牙齒突破牙齦向外露時,牙齦充血紅腫,慢慢泛白直到漏出牙頭,這種現象纔會消失,這個過程寶寶非常的痛苦難熬。

養護措施:媽媽可以用大拇指輕柔地按摩寶寶的牙齦部位,緩解不適感。平時餵養也要多加註意,適當地多喂寶寶一些溫開水,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5、寶寶異常哭鬧、脾氣差

要知道,寶寶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鬧和發脾氣,若是發現他異常哭鬧,或者是脾氣比較差的行爲,家長就要多加註意。寶寶可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此刻的情緒,向大人發出求救信號而已。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第6張

養護措施:寶寶鬧脾氣時,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哄孩子、安撫不安情緒。或者帶着寶寶外出看風景、接觸不同的人羣,減少他們的疼痛感。讓寶寶感受更多的歡樂,通過遊戲或者玩具的方式,緩解內心的不安和痛苦。

爲何寶寶突然難帶了?寶寶長牙之痛,寶媽們注意到了嗎? 第7張

總結

遇到0至1歲萌牙時期的寶寶,突然出現的“哭鬧、不乖、脾氣差”等情況,父母一定要學會分辨他們的情緒和難受,並採用適當、正確的方式方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萌牙時期。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