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孕媽媽腰身圓潤 是生男孩的特徵?還是疾病預兆?前段時間在論壇看了一篇帖子,標題爲《這些都是生男孩的特徵,準媽媽快來對照!》,其中有一項是指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吶呢!這確實讓小編大驚!

原標題: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孕媽媽腰身圓潤 是生男孩的特徵?還是疾病預兆?前段時間在論壇看了一篇帖子,標題爲《這些都是生男孩的特徵,準媽媽快來對照!》,其中有一項是指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吶呢!這確實讓小編大驚!

腰身圓潤不就是指胖嗎?孕期胖了是男孩子的特徵,還是疾病徵兆呢?

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孕期發胖正常,但胖過多少斤就不行?

根據準媽媽自身體型,胖瘦的不同,孕期體重共增加的標準範圍也不一樣。國際上常試用的體重指數BMI,是衡量是否肥胖的重要指標。準媽媽可以根據孕前體重,按以下公式計算自己的BMI指數,再確定孕期的增重標準。

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

例如,準媽媽孕前體重爲55千克,身高1.6米,BMI指數爲50/(1.6*1.6)=21.48。

判斷孕期增重標準?

如果孕前BMI小於18.5,孕期體重可增加12.5kg-18.0kg;

孕前BMI在18.5-24.9,體重增加11.5-16.0kg爲宜;

孕前BMI在25.0-29.9,體重可增加7.0-11.5;BMI在孕前就大於30的話,體重增加範圍最好控制在5.0-9.0。

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第2張

孕期體重都長在哪裏?

胎兒.........3.4公斤

母體.........3.2公斤

血液.........1.8公斤

體液.........1.8公斤

乳房.........0.9公斤

子宮.........0.9公斤

羊水.........0.9公斤

胎盤.........0.68公斤

一般孕檢時,醫生都會根據孕婦的孕前體重來觀察其體重增加情況,給出具體化指導方案。

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第3張

孕期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孕期體重增長過快,與生男生女並無關係,孕媽媽們反而要當心,會引發這些疾病。

妊娠高血壓

準媽媽若孕期體重增長太多、太快,還出現輕度頭暈或頭痛,就要趕緊查查血壓問題。據瞭解,約有1/4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女性在孕期或分娩時,或者生下寶寶後不久,會患上先兆子癇,孕期30周內出現妊娠高血壓者先兆子癇的機率是50%。

妊娠高血壓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都很大,發生宮內發育受限、早產、胎盤早剝、胎死宮內等孕期併發症的風險更高。

妊娠糖尿病

孕婦妊娠期肥胖,身體會分泌更多胰島素來夠維持臃腫身體內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和貯存。這樣的改變,可能會使以往沒糖尿病的孕婦發生妊娠糖尿病,也可能使原本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媽媽病情加重。

據瞭解,高血糖可使胚胎髮育異常甚至死亡,流產發生率達15%~30%。妊娠糖尿病媽媽也容易發生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羊水過多等情況;寶寶出生後有可能出現低血糖或罹患呼吸窘迫綜合徵等問題。

巨大胎兒

懷孕媽媽吸收過多的營養,會使胎兒增長過快,變成巨大兒(超過4000克)的機率也就大大增加。巨大兒對孕婦和胎兒均有危害。

分娩巨大兒的產婦容易在出現產道撕裂、大出血,即使行剖宮術也容易引發傷口感染、腹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等症;而寶寶由於體型太大,容易卡在骨盆引發骨骼損傷甚至窒息,出生後兒易發生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症、高膽紅素血癥等疾病,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無腦兒等畸形的比例高於一般正常體重兒,長大後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的機率也較大。

分娩困難

無論媽媽脂肪過大堆積產道,還是胎兒體型過大,都會加重自然分娩的難度。即便勉強分娩成功,也會因產程過長而出現新生兒疲憊、母親虛脫、產後出血等問題。

孕媽媽腰身圓潤是生男孩的特徵?過度圓潤當心這些疾病! 第4張

孕期如何做,才能控制體重增長?

孕媽們吃的少不一定能達到減肥的目的,飲食的技巧以及食物的烹調方式以及食材的選擇都顯得格外重要。

若是營養價值相同的情況下選擇低熱量食物,對胎兒的發育依然是同效的。

比如說吃海帶、紫菜、蔬菜、豆腐這類高纖維但熱量非常低的食材,就是不容易發胖的,而且還能讓你能量滿格。

尤其是晚餐,適當的攝於魚類肉類,蔬菜應占據大部分纔對。

這樣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還能幫助控制體重。

編後語:孕媽媽腰身圓潤與生男生女沒半點關係,體重增長過快反而有礙母嬰健康,所以孕期媽媽們要嚴格控制體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