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媽媽最糾結的嬰兒9大疾病

媽媽最糾結的嬰兒9大疾病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最糾結的嬰兒9大疾病

肺炎

一、病情資料:

小兒肺炎多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黴菌等感染引起,其中以病毒性肺炎最爲常見,通常在機體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容易發病,尤其在氣候驟變、居室通風不良、空氣污濁等因素影響下容易誘發。潛伏期大多爲2~3日;輕症表現通常只有鼻部症狀,如流清鼻涕、鼻塞、噴嚏等,也可用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可在3~4天內自然痊癒;重症除輕症肺炎表現加重外,持續高熱、全身中毒等症狀嚴重,且伴有其它臟器功能損害。

二、治療處理:

根據年齡、病情輕重,以往用藥情況,參考藥物敏感試驗、選擇適當的抗感染藥物。肺部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青黴素仍爲首選。肺部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一般可用氨苄青黴素或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支原體肺炎多采用紅黴素,療程2周爲宜。對於細菌不明確的肺炎,應根據病情選擇廣譜抗生素。

三、護理要點:

室溫應保持在20℃左右爲宜,相對溼度55-65%,以防呼吸道分泌物變幹,不易咳出。冬季要定時開窗換氣,每次30分鐘,每天3次,避免對流風,注意休息,執行嚴格的呼吸道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對面色青灰,口周紫紺煩躁或嗜睡的患兒,應注意心音、心率變化,觀察有無心肌炎發生,對吃奶、哭鬧後青紫加重,吸氧後仍不能緩解,應及時查明原因,給予處理。

四、預防措施:

肺炎痊癒後,也不要掉以輕心,特別要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否則易反覆感染。注意加強鍛鍊,可根據年齡選擇適當的鍛鍊方法。如果孩子成夭居住在門窗緊閉的居室內,對外界空氣適應能力就差。到戶外活動時,注意適當增加衣服。社會上感冒流行時,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家裏有人患感冒時,不要與孩子接觸。

腹瀉

一、病情資料:

嬰幼兒腹瀉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徵。感染性腹瀉除已有固定名稱如桿菌痢疾、聝米巴痢疾、霍亂、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等外,其他細菌如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病毒如輪狀病毒、星狀病毒等,以及真菌等所致感染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感染,都診斷爲小兒腸炎。輕度腹瀉常見大便次數增多,每次量不多。大便稀,有時有少量水,呈黃色或黃綠色,混有少量粘液;中毒腹瀉常見每日大便十數次至40次,並伴有食慾低下,常伴嘔吐等全身症狀。

二、治療處理:

抗生素類,這類藥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品種很多,選藥時醫生往往根據患兒的臨牀特點和便檢結果,並結合孩子的用藥史及過敏史等。黏膜保護劑,這類藥顧名思義,就是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常用藥有思密達、必奇等。微生態製劑,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羣生態平衡的活菌製劑。

三、護理要點:

腹瀉開始時,需注意給孩子多喝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分;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調整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孩子吃些,如米湯、糖鹽開水,母乳餵養的嬰兒繼續吃母乳,但母親飲食含脂量要低,6個月以內人工餵養的嬰兒,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嬰兒,宜給予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要注意保護好病孩的臀部,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或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

四、預防措施:

注意飲食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餵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提倡母乳餵養,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故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餵養。按時添加輔食,小兒生長髮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餵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

感冒

一、病情資料:

小兒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診斷名詞,也可統稱爲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感染常可出現併發症,涉及鄰近器官如喉、氣管、肺、口腔、鼻竇、中耳、眼以及頸淋巴結等。有時鼻咽部原發病的症狀已好轉或消失,而其併發症可遷延或加重,故必須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併發症的臨牀特點作全面的觀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二、治療處理:

對細菌性感染可青黴素等抗生素治療。但對於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沒有作用,反而會引起機體菌羣失調,有利於病毒繁殖。所以,對於抗生素的使用必須注意,應避免濫用。發高燒時,可用冷毛巾溼敷前額或整個頭部,每10分鐘更換一次,往往可控制高熱驚厥。還可以用適量退熱藥,如阿司匹林或撲熱息痛年長兒童有喉炎、患咽或扁桃體炎時,可以用複方硼酸溶液(朵貝氏溶液)或淡鹽水漱口,減輕症狀。

三、護理要點:

室溫宜恆定,保持一定溼度,患者有喉炎症的時候更應特別注意。年長兒童可用冷敷或熱敷頸部,減輕頸淋巴結疼痛及咽痛。若鼻咽分泌物過多時,可取俯臥位。發熱期患兒胃口變差,宜給軟質食物及流質食物。而吃奶嬰兒爲了避免消化不良,如吐瀉等情況,需暫時減少奶量。

四、預防措施:

積極鍛鍊,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等;增加營養,做到飲食均衡,增強免疫力;穿衣應該跟着氣溫走,避免過多或過少:特別在冬天應注意保暖,早晚應穿多一點,中午可以適當減少;同時應注意室溫於戶外的溫度差,避免出入房間時着涼。在運動出汗後,應及時更衣。外出時也可以戴口罩,讓空氣在口鼻部位的溼化時間延長,避免冷空氣直接進入呼吸道。講衛生,防止環境污染和被動吸菸等。每週可以用醋蒸呼吸道汽薰20分鐘,作簡單的殺毒。

發育遲緩(或矮小)

一、病情資料:

生長髮育遲緩表現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體格發育、運動發育及智力發育落後但也可以某一方面爲突出表現。如果身高、體重、頭圍的測量值全部都偏低的話那就表示孩子的發育出現了全面的遲緩,應該向小兒科醫師做詳細諮詢,以確認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如果只是身高、體重、頭圍的某一項指標出現偏低,那就表示孩子可能出現了部分的發育遲緩,可進一步檢查腦神經或內分泌等項目以瞭解孩子的生理髮展是否受到了影響。

二、治療處理:

首先通過病史、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最後確定治療原則:營養不足應合理營養、全面均衡飲食;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生長髮育遲緩通過各種調養,充分發揮生長潛力,可酌情使用生長激素;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根據情況進行特殊治療;甲低、垂體性侏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小等應對症治療。

三、護理要點:

鍼灸保健可針刺肝俞、腎俞、懸鐘、陽陵泉、足三裏等穴,用補法。適用於立遲、行遲者;艾灸心愈穴或足兩踝,每次三壯,每日1次。適用於語遲者。推拿保健可推補脾經、推補腎經,分手陰陽,揉一窩風,清板門,逆運八卦,清天河水。

四、預防措施:

應注意合理科學的飲食,把握均衡的膳食結構。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和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比例不平衡可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所以應注意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主食和菜餚應儘量全面和多樣化。首先兩餐之間不要給他吃任何零食,包括飲料,可以喝水,在他有飢餓感時讓他聞到飯菜的香味,激發他的食慾,不要追着、攆着、喊着、嚇唬他讓他吃,多在集體環境就餐,小朋友多,熱鬧,吃飯也香。

溼疹

一、病情資料:

嬰兒溼疹中醫稱“奶癬”。多爲體質過敏,爲風溼所襲,搏於氣血而發。分幹、溼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紅,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爲“幹斂瘡”,偏於風熱盛。如皮膚起粟,搔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體其它各部,爲“溼飲瘡”,偏於溼熱重。此證常使患兒躁煩,睡臥不安,病久皮膚可有苔癬樣變化,若皮損滲出液減少,膚紅減退,爲好轉的現象。本病即“嬰兒溼疹”。

二、治療處理:

內治法可服用非那根糖漿或苯海拉明糖漿,也可與複方維生素B糖漿、維生素C等一起服用。外治法可局部可搽2.5%地塞米松冷霜、氧化鋅糊劑,冬季可加用10%魚肝軟膏或50%甘油。如果皮膚損害表現爲化膿發炎,應使用紅黴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軟膏。在使用時要搽得薄一些,每天搽3次爲宜。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溼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塗硼鋅糊,每天2-3次。乾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塗可的鬆膚輕鬆軟膏,每日2-3次。

三、護理要點:

避免穿化纖或毛織的衣服,最好穿棉質衣服。避免使用強烈洗衣粉洗衣服,穿衣要適量,不宜過多。避免餵食過多,造成消化不良,損傷脾胃,避免吃會引起過敏的食物。或者可以嘗試餵食少量,慢慢加量,讓小兒逐步適應。若對牛奶過敏,食前時應多煮沸幾次,或者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來替代。並且不應往牛奶中加過多的糖。應該均衡飲食,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感染。同時避免使用含防腐劑或人工色素的食物。

四、預防措施:

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宜過熱;保持清潔,定時清潔,減少細菌真菌等變應原,減少室內塵埃飛揚;避免給毛毛公仔作玩具;儘量避免飼養有毛的寵物及種植花粉的植物。在行爲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避免在猛烈太陽下進行戶外活動,避免過熱,出汗過多。出汗後應馬上用毛巾擦乾。

手足口病

一、病情資料: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爲主,特別4歲以下的寶寶容易得這種病。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是高峯期,家長需要注意。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寶寶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還不愛吃東西,嗓子裏還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過程是中等熱度發熱(體溫在39℃以下),進而出現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爲主要特徵。少數患兒會有神經系統症狀,併發無菌性腦膜炎和皮膚繼發感染,但極少有後遺症。

二、治療處理:

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爲斑丘疹,後轉變爲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爲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三、護理要點: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將患兒隔離,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寶寶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和水皰結痂。一般需要隔離2周。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燻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菸,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四、預防措施: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嬰幼兒洗手,不要讓嬰幼兒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嬰幼兒;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嬰幼兒到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嬰幼兒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佝僂病

一、病情資料:

佝僂病(Rickets)俗稱缺鈣,在嬰兒期較爲常見,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使骨骼鈣化不良的一種疾病。佝僂病發病緩慢,不容易引起重視。佝僂病使小兒抵抗力降低,容易合併肺炎及腹瀉等疾病,影響小兒生長髮育。因此,必須積極防治。

二、治療處理:

活動期輕度可注射維生素D20~30萬IU,1次口服或肌注,間隔1個月,可再給1~2次,同時給鈣劑,每次0.5~1克,每天2~3次,連服1~2個月;活動期中、重度可予維生素D20~30萬IU,1次口服或肌注,間隔1個月,可再給2~3次,同時給予鈣劑,每次0.5~1克,每日2~3次,連續2~3個月。給上述維生素D治療量,可維持作用2~3個月,因此不必再給維持劑量口服,以防止維生素D中毒,多曬太陽即可。

三、護理要點:

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添加富含維生素D及鈣、磷比例適當的嬰兒輔助食品。多曬太陽,平均每日戶外活動時間應在一小時以上,並多暴露皮膚。對體弱兒或在冬春了季節戶外活動受限制時,可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800國際單位。補鈣的量應維持6~12個月:每天100毫克;12~24個月:每天150~200毫克;2歲以後:每天250毫克。

四、預防措施:

加強護理,提倡母乳餵養,並儘早開始曬太陽。對早產兒、雙胎兒、人工餵養兒或冬季出生的小兒可進行藥物預防。於生後1-2周開始,每日口服維生素D500-1,000單位,連續服用。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添加輔食,保證小兒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多曬太陽是防治佝僂病的簡便有效措施,應廣泛宣傳大力推廣。儘量暴露皮膚並逐漸增加曬太陽的時間。平均每日戶外活動應在1小時以上。

先天性心臟病

一、病情資料: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隨着心臟診斷方法及外科手術治療技術的進展,目前絕大多數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獲得明確的診斷和手術矯正治療,預後較前有明顯的改觀。先天性心臟病輕者無症狀,查體時發現,重者可有活動後呼吸困難、紫紺、暈厥等,年長兒可有生長髮育遲緩。症狀有無與表現還與疾病類型和有無併發症有關。

二、治療處理:

手術最佳最佳治療時間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複雜程度、患兒的年齡及體重、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等。一般簡單先天性心臟,建議1--5歲,因爲年齡過小,體重偏低,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較差,會增加手術風險;年齡過大,心臟會代償性增大,有的甚至會出現肺動脈壓力增高,同樣會增加手術難度,術後恢復時間也較長。對於合併肺動脈高壓、先天畸形嚴重且影響生長髮育、畸形威脅患兒生命、複雜畸形需分期手術者手術越早越好,不受年齡限制。

三、護理要點:

合併有其他疾病,如肝腎功能損傷,急性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皮疹等。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治癒後再去醫院行心臟手術治療。患有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要預防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要積極治療。紫紺型先心病患兒要控制患兒活動量,多休息,多飲水,避免劇烈運動和哭鬧。

四、預防措施:

懷孕早期(3個月之前)儘量別在電腦前、微波爐等磁場強的地方坐太長時間,因這時的胎兒還不穩定,各個器官還正在成形階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不要接觸寵物,因寵物身上的細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便祕

一、病情資料:

便祕常由於排便規律改變所致,指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大便乾燥、堅硬,祕結不通,排便時間間隔較久(>2天),無規律,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常見症狀是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常伴有排便困難感的病理現象。症狀主要表現爲患兒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燥、堅硬,有排便困難和肛門疼痛。有時糞便擦傷腸黏膜或肛門引起出血,而大便表面可帶有少量血或黏液。因糞便停留於腸道內過久還可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症狀,如精神食慾不振、乏力、頭暈、頭痛、食慾不振。

二、治療處理:

酚酞的用法:每次3mg/kg,睡前服,服藥後6~8h發揮作用。由於少量吸收後有腸肝循環,故其作用有時可維持3~4天。液狀石蠟的用法:每次0.5ml/kg,睡前口服,用藥後6~8h生效。鎂乳的用法:每次0.5~1ml/kg,睡前口服。甘油栓的用法:小號1.33g適用於嬰幼兒,大號2.67g適用於兒童,塞入肛門,爲輕刺激性導瀉藥,用藥後數分鐘即可排便。在家可戴橡皮手套用小指蘸少量液狀石蠟(石蠟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門通便。

三、護理要點:

未滿1歲的小孩消化能力很弱,不管是母乳兒還是奶粉兒,最好在日常餵養中增加潤腸的輔食,如菜水、橘子汁、蘋果汁、番茄汁等。其次,在果汁裏添加白砂糖,一來口感好,寶寶喜歡服食;二來增加糖分,促進腸蠕動。聰明的家長堅持這樣調節寶寶的進食成分,能夠有效地預防寶寶便祕。1歲以上的小孩消化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多吃粗纖維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番薯等。爲了方便寶寶進食,家長可將此類蔬菜自制成蔬菜泥,然後喂予寶寶。通過這樣的額外補充,即可增加寶寶的營養成分,也可更好的促進腸蠕動,有效地預防寶寶便祕。

四、預防措施:

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歲以上的小孩,每天早餐及晚餐飯後,要提醒他排便,每次排便時間不宜太短,並鼓勵儘量排乾淨。不論每次是否有排便都須每日按時上廁所,如此才能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便祕須治療一段時間後大腸才能恢復良好的排便功能,耍利用治療期間養成良好的排便和飲食習慣,之後再來停止藥物,便祕纔不會復發。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