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老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老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總是愛擠眉弄眼“做鬼臉”、搖頭聳肩、沒事還總清嗓子……你家孩子是否也出現過類似的情形?不少家長認爲這些“小動作”是孩子染上了壞習慣,於是開始制止,甚至責罵。可你知道嗎,這也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

龍龍今年8歲,媽媽發現他老是很誇張地眨眼睛,帶他到眼科就診,被診斷爲結膜炎,後來又因愛皺鼻子,在耳鼻喉科被診斷爲鼻炎,然而就在治療鼻炎的過程中,媽媽又發現孩子嗓子眼裏老是發出“吭吭”的聲音。這下家長才感覺不對勁,趕緊帶孩子到兒童專科醫院,經過仔細檢查,確認孩子得的是兒童抽動症。

兒童抽動症表現“形形色色”。兒童抽動症多見於4~12歲之間,男孩居多。主要表現爲頻繁眨眼、皺眉、努嘴、喉嚨中常發出怪聲、不由自主地清嗓子或乾咳、扭脖子、聳肩、甩胳膊、踢腿,嚴重時甚至會抖肚子、鼓肚子等。如果出現上述動作中的兩個或以上,並且持續兩個月以上,就可以判斷孩子有可能是抽動症,建議就診。

四大因素誘發“小毛病”。1.社會家庭因素。家庭環境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家長不關心、期望值過高,都會使兒童精神受到損傷。很多孩子發生抽動症和父母爭吵、離婚有很大關係。2.缺乏微量元素。鐵缺乏可引起貧血,造成各臟器供血不足,進而影響大腦發育,引發抽動症。3.免疫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或有鏈球菌感染後抽動症狀明顯加重者,易患抽動症。4.腦結構功能異常。抽動症患者基底節部位尾狀核體積明顯減小,患兒基底節和下丘腦區域激活異常。

莫讓兒童抽動症誤了孩子終身。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抽動症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和健康,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有些人病情會遷延到成人階段,即長大後與人交談時仍愛擠眼睛。

另外,抽動症可能給患兒帶來心理影響。如因“怪動作”產生自卑、焦慮、抑鬱等不健康心理,對病程較長的抽動症,其治療變得棘手。所以,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抽動,要及時帶孩子就診。如果懷疑孩子患有抽動症,建議去兒童神經科就診。就診前,家長可蒐集“證據”,將孩子平時這些“小動作”拍成視頻,幫助醫生判斷病情。

對於抽動症患兒,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能責怪孩子,應採取良好的教育方式,爲兒童創造寬鬆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消除壓力,放鬆緊張的心情。同時,要避免孩子對任何不良習慣的模仿。此外,平時要讓孩子少看電視或玩Pad,多參加體育鍛煉或團體活動,轉移注意力,有助病情恢復。▲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